传大众或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华为成大众Tier1;敦泰电子江松燦:超前谋划布局巩固供应链 积极应对半导体市场变;日或对俄芯片管制

1.日媒:日本将跟进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管制芯片出口

2.敦泰电子江松燦:超前谋划布局巩固供应链 积极应对半导体市场变局

3.集微咨询:2021-2022年国产手机品牌出货量分析与预测

4.传大众或将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华为提供技术成为大众的Tier1

5.市场陷入存量竞争后:手机产业如何突围?

6.曝蔚来将进军手机行业,官方回应:暂无可披露消息

1.日媒:日本将跟进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管制芯片出口

图源:TheElec

集微网消息,俄乌局势持续紧张之下,日媒报道称,若俄罗斯进攻乌克兰,日本政府将考虑跟进美国对俄罗斯芯片以及使用AI、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高科技产品进行出口管制。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此次管制对象除了军事用途以外,还包含用于民生消费品的技术,因此将比2014年日本对俄采取的管制措施更加严格,且可能祭出更严格的金融制裁。

至于能源产业方面,由于目前日本所需的液化天然气(LNG)约10%需从俄罗斯进口,一看次日本会和G7其他国家一样,采取谨慎的态度。

2.敦泰电子江松燦:超前谋划布局巩固供应链 积极应对半导体市场变局

目前,全球“缺芯”情况仍在持续,而芯片短缺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供应链上的晶圆代工、半导体材料以及设备供给均非常紧张,进一步凸显半导体产业供应链问题。

作为人机界面芯片龙头企业,敦泰电子提前谋划布局,与供应链厂商长期合作,不仅可以巩固产能持续供给,还可以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同时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提升公司话语权,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创新引领产业变革

行业周知,半导体显示产业的技术变革十分迅猛,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并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只有做到实质性的技术引领,才能真正拥有这一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而创立于2005年的敦泰电子,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以人机界面IC为核心,不断完善产品线布局,并引领产业链变革。

敦泰电子副总经理江松燦对爱集微表示,“公司以人机界面IC为核心,早在2007年敦泰就已开始研发触控IC,而随着iPhone第一代的触控手机的出现,公司也紧跟市场需求加紧脚步,于2008年便推出了首颗触控芯片,2009开始量产,2010年敦泰击败美国竞争对手,成为联想第一代首发智能手机“乐Phone”的独家供货商,正式侪身为世界级品牌。”

当时,敦泰电子便预测IC产品将是未来持续稳定且爆发性成长的一个产品,公司早期便和台积电、日月光等国际知名公司进行战略性合作,确保产品品质,而高品质的产品也不断提升敦泰电子的知名度。

到了2015年,敦泰电子与旭曜科技合并,更是加快In-cell LCD面板及显示触控二合一芯片的进程。彼时,敦泰在触摸控制IC领域为亚洲第一,而旭曜在显示驱动IC有完整的产品线与紧密的客户关系,双方的结合不仅是市场、产品的相辅相成,更是双方优秀人才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可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及完整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值得提及的是,敦泰电子于2016年便推出首款驱动与触控整合型IDC(亦称TDDI))芯片, 其后又支持手机面板尺寸由16:9改变为21:9,让智能手机“全面屏”时代加速来临。该技术坚定了业界对触控显示整合大趋势的认可,这也增加了业界向in-cell方向迈进的信心。

在技术创新上,敦泰电子一直走在人机界面行业的前列,不断刷新着人机界面IC技术新高度,除了IDC芯片外,其显示驱动芯片、触控芯片等产品技术均实现了领跑。

敦泰电子以技术引领行业创新发展,以“高品质”赢得客户“芳心”,产品销量也快速增长。2021年,AMOLED触控芯片出货量超过1.2亿颗、车用IDC(TDDI)的出货量已超过300万颗。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是技术创新的最好证明,也是敦泰作为颠覆式的创新者应得的成果。

超前谋划应变局

敦泰电子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不仅是强大的核心技术能力加持,还离不开公司超前谋划布局,拥有稳定的供应链,确保产能持续供应。

行业周知,半导体作为全球化和分工协作程度非常高的领域,受疫情等各种因素制约,行业发生了供应链中断、交期延长和产能不足的情况,导致全球不同程度地出现芯片紧张、缺货,即所谓的“缺芯潮”,给下游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困扰。2021年以来,汽车、手机、家电等行业不断传出芯片短缺的声音。

而在全球半导体产能持续紧张的背景下,抢占产能成为各大半导体设计公司的头等大事,AMD、苹果、NVIDIA等公司纷纷提前支付预订款锁定产能。

江松燦表示,“在产能非常紧缺之际,与上述国际巨头抢产能是非常困难,而敦泰能够获得充足的产能供应,来自于公司超前谋划布局,与供应链上的厂商早在多年前就确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在晶圆代工方面,敦泰电子之前已经分别从台积电、联电这两家代工厂取得较大的晶圆产能,一直保持稳定的供应量。而在2020年缺货之后,公司也与力积电、晶合等多家代工厂通过签约的方式,确保公司未来多年能够有充足的产能供应。同时,因应未来的产能需求,敦泰也在全球与更多的晶圆代工厂加强合作,善用两岸互补优势,深化与大陆的晶圆代工策略伙伴关系。

而在封测端,敦泰早在10多年前,便与日月光建立合作关系。“公司不仅仅是日月光的合作客户,而是一个战略合作伙伴,双方之间不仅是单纯的营业往来,还包含技术扶持。这也是近几年后段封测产能紧张的背景下,公司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的原因。”江松燦表示。

敦泰电子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从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便有所体现。江松燦称,“2021年2月,在三星显示的AMOLED生产线因触控IC缺货而导致停产之际,敦泰电子能够在5、6天之内为三星供应5KK的产品,这体现了公司强大的供应链资源。”

稳定的供应链资源,在确保供货客户的同时,也助推敦泰电子业绩登上新台阶。2021年敦泰电子实现营收219.91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60%。而敦泰电子能够交出亮眼的成绩单,也得益于公司强大的技术创新和供应链资源能力。

成本管控提升竞争力

进入2022年,全球芯片紧张的局面依然难以缓解,业界普遍认为,缺货状况将会贯穿整个2022年,预计2023年会达到供需平衡状态。

江松燦表示,“以wafer、封测设备等市场调研数据来看,近几年均处于下滑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到2023年市场真的不缺货,市调数据存在一个盲点,其并没有考虑订单积压的问题,目前台积电、中芯国际等厂商的订单都受到很大的积压,这也是上述晶圆厂商增加资本投入的原因。”

其进一步指出,各家IC设计厂仍都积极争取更多产能,以免面临无货可出的窘境。

此前有消息传出,大多数半导体设计厂选择签订晶圆代工长约,不仅没有议价的空间,更不敢随意砍单,因为只要削减订单量,产能很快会被其他芯片设计厂取代。而在晶圆产能持续紧缺的背景下,部分厂商今年Q1继续调涨晶圆代工价格。

对于上游成本上涨,公司如何转嫁成本压力,江松燦认为,优化成本不仅仅靠售价上涨,更重要通过做大规模,以规模效应摊薄成本来减轻成本上升的影响。

“涨价对量大的公司来说可能更有竞争力,虽然上游成本增加了,相信基于公司的产品优势、竞争优势和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能够获得合适的回报率。”江松燦补充道。

此外,敦泰电子还调控供应链比重,以提升公司运营安全管控。江松燦表示,“目前,公司后段封测在台湾、大陆的比重分别为60%、40%,预计今年将台湾的比重降到45%,大陆则提升至55%,通过提高在大陆的生产量,进而提升竞争力。”

总的来说,优秀的技术创新能助力敦泰电子引领技术变革的同时,也增强了产业链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使其成本管控能力不断提升。两者相互结合,确保了公司能够在人机界面赛道上持续领先。

3.集微咨询:2021-2022年国产手机品牌出货量分析与预测

众所周知,从华为手机遭遇狙击开始,加上近两年来疫情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遭遇很大的冲击,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与出货量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集微咨询(JW insights)认为:

- 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将继续维持增长趋势,一方面原因在于新冠疫情明朗,使得智能手机需求提升;另一方面,折叠屏手机价格将继续下探,整体的出货量大幅度增长,促使国产高端机型摸索出新出路;

- 荣耀2022年出货量或将暴增,这对于国内其他一线手机品牌如小米、OPPO、vivo等而言,或将造成一定的冲击;

- 国内5G手机出货量占比将达到顶峰,即占比达到新的高度,即将面临增速放缓的趋势,与此同时,海外5G手机出货量占比将得到快速提升,海外市场5G手机的提升速度将远高于国内市场;

- 在立足智能手机的基础上,全球一线手机品牌将继续加码智能穿戴(智能手表、TWS耳机)和智能家居市场,此外,元宇宙AR/VR也将成为手机厂商逐鹿的新市场,整体看来,全球一线手机品牌将继续以智能硬件为基础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2021年国产手机品牌出货量TOP3:OPPO/小米/vivo

首先来看看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品牌2021年的出货量情况,整体来看,中国一线手机品牌总的出货量在2021年维持了7%的增长;据Morgan Stanley Research estimates预测,2021年中国前五大手机品牌分别为小米、OPPO、vivo以及华为/荣耀系列。

数据来源:Morgan Stanley Research estimates

其中小米以预计2亿部左右的出货量位居首位,与2020年相比同比增长33.33%-42.85%;其次则是出货量在1.8-1.9亿部的OPPO,同比增长20%-35%;其三则是出货量在1.5-1.6亿部的vivo,同比增长15.38%-33.33%。

集微咨询(JW insights)认为,国内一线手机品牌小米、OPPO、vivo、华为/荣耀等2021年合计出货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相对2020年,国内新冠疫情好转,促使国内智能手机的需求同比增长;其二,受益于全球手机品牌出货量集中趋势红利,一线手机品牌为受益者;其三,加速进军海外市场,使得整体出货量得到增长。

与此同时,对比可以发现,2021年华为/荣耀系列出货量大幅下降,集微咨询(JW insights)认为,华为/荣耀系列出货量下跌后,其市占率在一定程度上被小米、OPPO和vivo三者所获得,苹果也从其中获得了部分高端市场;而国内的中低端市场份额,主要为国内一线上述三者霸占。

不过,在集微咨询(JW insights)看来,2022年荣耀将成为国内手机品牌新的“变数”,原因在于,从华为脱离后,荣耀品牌和供应链体系已经得到了独立,且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修复,荣耀有望重返一线品牌市场,而这将或对小米、OPPO、vivo等国内三者2022年的出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同比增长5.9%:中国市场或同比下跌

其次,展望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据DIGITIMES Research数据显示,其预测明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5.9%达到13.92亿部。

数据来源:DIGITIMES Research

值得注意的是,据该数据显示,中国市场2022年智能手机将出现同比下降2.9%,而海外市场出货量将同比大增8.6%。

以5G手机为例,DIGITIMES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5G手机的市占率将达到86.7%,相对2021年,预计将提升超10%的比例。

数据来源:DIGITIMES Research

海外市场的5G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也将快速攀升,DIGITIMES Research数据预测海外市场明年5G智能手机将同比增长高达55.5%。

数据来源:DIGITIMES Research

不过,集微咨询(JW insights)认为,尽管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继续维持增长,5G智能手机出货量也将继续攀升,但目前看来市场已经陷入滞涨状态,且这种趋势短期来看并不会有很大的改善,因此我们预测整体的出货量增长幅度并不会很大。

此外,从国内一线手机品牌的增速来看,荣耀2022年的出货量增长或将快速增长,有望成为国内增速最快的一线手机品牌,而小米、OPPO和vivo的增速或将因为荣耀抢夺市场而放缓。

2022年智能手机厂商发展新趋势:智能家居/穿戴+元宇宙+折叠屏手机

集微咨询(JW insights)认为,展望2022年,全球一线手机品牌将继续在智能手机基础上,朝着多元化角度拓展,其中已经取得成就的智能家居和智能穿戴市场,将继续维持增长,如TWS耳机、智能手表/手环等产品。

如智能家居市场,据IDC数据显示,2021 全年出货量预计 2.3 亿台,同比增长 14.6%。未来五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将以21.4%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加,2025 年市场出货量将接近 5.4 亿台。而智能手机厂商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同时,在苹果的带动下,元宇宙产品或将得到爆发。据市场预估,苹果将于2022年四季度推出AR头显,到了2025年,AR眼镜或将问世,苹果的目标是10年后让AR/VR设备取代iPhone,按目前iPhone用户超10亿人计算,这意味着10年内苹果至少要售出10亿台AR/VR设备。

而据Trend Force最新报告称,元宇宙将推动更多厂商投入虚拟世界的建设,预估2022年全球VR/AR设备出货量将升至1202万台,年增长率达26.4%。而Counterpoint预测,扩展现实(XR)头显的出货量预计将从2021年的1100万台增长到2025年的1.05亿台,增长约10倍。

数据来源:Counterpoint

据集微咨询(JW insights)统计,当前不少原手机产业链企业均纷纷进入元宇宙产品市场,如鸿海、和硕、仁宝、纬创、歌尔股份等代工厂,再如立讯精密、玉晶光、共达电声、水晶光电、长信科技、安洁科技、大富科技、硕贝德、信维通信、蓝思科技、佳禾智能、联创电子等供应链厂商。

除此以外,集微咨询(JW insights)还认为,折叠屏手机将成为2022年手机市场新的重磅产品。据集微咨询(JW insights)了解到,当前折叠屏手机价格已经开始下探,且这种趋势到了2022年将会更加明显,促使市场消费能力变强,整体的出货量将快速攀升。

截至目前,国内一线手机品牌小米、OPPO、华为、荣耀等纷纷推出折叠屏手机,而OPPO的折叠屏手机价格更是低至7699元起,三星的折叠屏手机同样低至7599元起,价格进一步下探的趋势将会加剧。

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DSCC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折叠屏手机的总出货量环比增长215%、同比暴涨480%。此外,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折叠屏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900万部,同比增长200%;2023年出货量预计将较2020年出货量增长10倍。

集微咨询(JW insights)认为,2022年的智能手机市场依然处于存量竞争状态,海外5G市场将快速增长,而各大一线手机品牌立足于智能手机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进入如VR/AR、智能家居等更多周边硬件市场,对于手机市场而言,2022年折叠屏手机或将取得高速增长,有望推动产业向前发展。(校对/萨米)

4.传大众或将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华为提供技术成为大众的Tier1

集微网消息,界面新闻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大众拟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确在洽谈中,或以成立合资公司形式合作。该合资公司由大众出资并控股,华为提供技术,成为大众的Tier1。

该知情人士表示,“这相当于将华为把自动驾驶业务出售给大众,价格可能在百亿元左右。”他还透露,今年1月从华为离职的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将加入该合资公司,担任产品负责人。

财联社报道称,收购计划或于3月底公布进一步的信息。

大众与华为的合作在去年便有传闻,称大众计划与华为合资建立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华为在消息传出后第一时间辟谣,而大众一直闭口不谈。直到今年1月,大众中国CEO冯思瀚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回应称,大众与华为确实进行着商讨,但现阶段没有可以确认的消息,包括双方成立合资公司。据第一财经报道,在当时,不少来自于华为自动驾驶产品线的员工都收到了“内部转岗约谈”。

大众拒绝置评,华为目前未回应。

(校对/Sharon)

5.市场陷入存量竞争后:手机产业如何突围?

集微网消息,经历过飞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如今正面临着因市场销量疲软,导致“内卷”爆发的真实现状。

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分别为14.55亿部、13.9亿部、12亿部和13.5亿部。由此可见,虽然说2021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较2020年有一定的反弹,但出货量却低于2018年、2019年全年。

年前,一位手机摄像头业内人士与笔者沟通时直言,“2022年压力山大,一方面所面临的是竞争过于激烈导致的单价下滑局面,另外一方面,在激烈的手机市场竞争环境下,仍要进一步增加公司营收和净利润。”

该人士颇为无奈的说到,业绩从何而来?在手机大环境不佳、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产品单价持续走低,想要获得更多的营收和净利润难度颇高,蛋糕只有这么大,还存在被新进厂商分食的风险;另外虽然说非手机市场正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毛利率相对手机略有优势,但目前仍远无法与手机市场进行媲美。

换句话来说,智能手机消费不振而导致的内卷现象已成为目前困扰手机厂商们的重要问题,而手机供应商们“另辟蹊径”持续在非手机市场开拓以填补因手机消费不振而产生的空缺难题至今难解。

“在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遇冷的环境下,这时各家战略会偏向集中至一个方向,守住自己的基本盘+刮取别人的基本盘。”另外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在智能手机消费不振、总量不增导致内卷的大环境下,2022年智能手机供应链端的压力只增不减。

手机大厂“苦战”有限市场

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触及“天花板”,陷入增长乏力的局面。

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19年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下滑的第三年,出货量为13.71亿部,同比下降2.3%。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76亿部,同比下降11.7%。随着疫情的慢慢好转,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所回升,2020年第三季度达到3.54亿部,同比下降1.3%。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9.08亿部。

由此可见,手机大厂正苦战“有限”的智能手机市场。

“目前智能手机产品缺乏亮点,产品同质化颇为严重,全球智能手机行业早已告别高增长时代。” 日前,一位深耕手机产业链数十年的人士与笔者沟通时颇为无奈的说到,“智能手机整体成长动能疲软,已无亮点刺激换机潮。”

在其看来,智能手机换机潮靠的是消费者换机的意愿,目前智能手机技术上的亮点并不会刺激消费者从一年的换机心态提升到9个月,反而推迟到15个月后才勉强换机,另外,智能手机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延长了智能手机的换机需求。

而在苦战有限手机市场的背景下,受国内外疫情、供应链缺芯、人力成本上升、偶发用电受限、研发费用增加等因素综合影响,使得2021年部分手机上游供应商业绩出现下滑。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据笔者梳理发现,2021年上述手机供应链厂商净利润同比下滑,而业绩下滑的原因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本质上颇为一致。主要是因为疫情、芯片短缺及所生产产品竞争过于激烈导致产品单价持续下降,进而影响了当年的业绩。

不容忽视的是研发投入的增加也已成为影响净利润的重要指标。深入追踪,上述厂商研发投入的增加主要来自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手机上游主要产品客户战略产品研发投入,另外一部分则是新市场布局所产生的研发投入。

不过,研发投入差异化的产生从侧面印证了手机这一市场的创新性,同时也隐隐透露着手机厂商们“另辟蹊径”的信号。

从移动办公、到智能家居,再到智能汽车,手机品牌厂商都已积极布局。不过,遗憾的是,在消费类这一市场,至今没有一个市场能真正比肩智能手机。

“如今的手机市场也已到了一个重要关口。”针对目前的手机产业现状,一位手机产业链人士表示,“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已到了早年诺基亚尴尬处境的时期。”

智能手机供应链的多重困境

手机上下游厂商都面临增长瓶颈的困惑,怎么突破这个瓶颈呢?进入新的产业,如智能家居、穿戴、汽车或是一个机会。

不过,非手机市场的大门虽然已被打开,但是距离庞大的出货预期还尚远。换句话来说,手机厂商们一方面面临着手机销量疲软、竞争激烈的环境,另外一方面还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去开拓新市场,而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既面临着研发投入增多、人才短缺的现状,还面临着战略转型失败的风险。

“在手机品牌端,全球智能手机需求量停滞,总量反而还有可能同比再萎缩5%—10%,这是最大的挑战。”针对目前手机市场的困境,一位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其认为,“从智能手机的现状来看,终端很难指望抢增长率,只能看如何保住自己的市占率以维持2022年的份额不低于2021年。”

该人士进一步直言,反映至供应链端,终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向上游供应链蔓延,势必也会给供应链造成多种压力,对于供应链厂商来说,上游手机厂商杀价挤压成本,为了维持基本运作,手机供应商痛苦接单,同时,在攻防的过程中会导致终端误认为供应商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的产生。

也因为此,在接单过程中,智能手机终端厂商与上游供应商之间存在的心理落差可能会导致终端更换上游供应商,而间接加剧供应链的洗牌。

从本质上看,2021年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相对“低潮”的一年,而2022年对于智能手机上下游厂商而言,如何打破内卷、找到突破增长的路径依然是重要课题。(校对|日新)

6.曝蔚来将进军手机行业,官方回应:暂无可披露消息

集微网消息,近日有爆料称,蔚来有意进军手机行业,消息人士透露,蔚来的手机业务确定要做,目前项目正处于最开始的调研阶段。

对此,蔚来方面回应称:目前没有可供披露的信息,有进一步消息将和大家分享。

去年9月底,由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出资成立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进军手机领域。该项目总部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高端智能手机。李书福曾表示,将在手机领域大手笔投入100亿元。(校对/三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