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艺术,镂空里的美好 他们将文化裁于纸上、立于心中

印象西湖、绿色杭韵、钱塘十里繁华……7月7日,一场以“激发非遗活力 创造美好生活”——滨江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主题的非遗剪纸艺术展在杭州宝龙艺术中心顺利闭幕。现场展陈作品由浙外艺术剪纸社师生历经数月精心创作而成。展览还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美国、德国、日本等16个国家在浙江生活、工作的国际友人前来参观、体验剪纸艺术。

对话:技艺的习与悟

“让更多人了解剪纸的美好,喜爱剪纸,学习剪纸,感受剪纸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魅力。”指导老师、艺术学院钱海琴坦言成立艺术剪纸社的初衷。

读小学时,钱老师就跟着长辈学习窗花、喜花等民俗类剪纸,上大学后,她开始系统学习和研究传统民间剪纸,毕业后一直从事剪纸艺术研究和教学。她用一幅幅具有生命力的作品绽放出剪纸艺术的精彩。荣获“全国剪纸艺术邀请展”银奖、浙江省喜迎建党百年“红船精神”剪纸作品大赛金奖,组织策划“浙江剪纸四十年精品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剪纸精品主题展”……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作为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的钱老师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发扬剪纸艺术。

2016年,学校艺术剪纸社成立,钱老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延续剪纸艺术的传承,培养剪纸新生力量。“教学生剪纸,不只是传承一门技艺,更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振文化自信。”因此,她不仅教学生们学习剪纸的语言和技法,还教他们如何解读传统剪纸作品表达的内涵。

钱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剪纸的基本技法分为阳剪和阴剪,在作品中两者相互印衬。“我们重点训练的阴阳刻纸则是一种通过刀与纸面的微妙摩擦来表现画面的一种剪纸方式。”钱老师介绍说。执刀如执笔,笔有笔感,刀有刀感。在2020级美术学(师范)专业王洁看来,刀法训练是最难的,“刻刀扎入纸面到何种程度才能完美呈现作品,要靠个人审美能力及长期实践积累。”剪纸技法是创作的前提,但要想真正创作出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除了剪纸功底,还要有充分的想象和造型能力。为此,在每次剪纸技艺培训课上,钱老师都会先要求学生们对传统作品进行临摹和冒铰,不断学习、体悟传统纹样,再行创新。

传统剪纸作品的创作源于生活,它传达的是人们对民俗生活的理解、对生活之美的追求、对思想情感的寄托。“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是钱老师教导学生创作剪纸的“八字方针”。如绶带鸟和桃子常被赋予“双寿”“多寿”等寓意,喜鹊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只有读懂作品的内涵,解析其语言,才能更好地传承发扬这门艺术。”钱老师如是说。每次作品解读,2020级美术学(师范)朱夏珩都听得很仔细:“通过一次次的作品解读,我明白了传统技艺创新的意义,感受工匠精神的同时也不断学习如何丰富作品内容。”

艺术剪纸社的荣誉墙

实践中,艺术剪纸社的成员们将比赛作为锤炼技能的磨刀石,全国抗击疫情剪纸精品展优秀奖、全国青少年创意剪纸大赛三等奖、浙江省喜迎建党百年“红船精神”剪纸作品大赛铜奖、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百优团队”……每个奖项都包含了无数个日夜的琢磨与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他们能够沉下心来学习剪纸,并为之日复一日的努力,让我特别欣慰。”钱老师笑着说。

发光:艺术的承与创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和保护。剪纸是一种传统技艺,但钱海琴老师更喜欢花心思为它赋予现代特色。“保留传统剪纸技艺,在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她打破花、鸟、鱼等传统题材的限制,更注重生活写实。她经常和学生们在实地调研后就地取材,不断丰富剪纸的呈现形式。在“红色党史”主题社会实践中,艺术剪纸社奔赴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陈望道故居等地,以非遗剪纸为载体记录红色记忆,从红色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创作出剪纸作品《梅花精神永放光芒》,实践小分队还入选“浙江省十佳团队”提名。2022年7月5日,在绍兴市柯岩街道叶家堰调研时,团队成员利用专业优势服务柯岩街道非遗文化传播和乡村振兴的做法赢得了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王晨阳司长的点赞和肯定。2020级美术学(师范)专业李杭雨说:“在实践活动中,既输出了剪纸技艺和文化,也深化了自己对剪纸艺术的认识,对推动非遗剪纸的‘品牌性’和‘共享性’有了新的思考。”

王晨阳司长与团队指导老师交谈

团队成员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为了让剪纸的形式更加多样,钱老师还研究出意象剪纸法,在原有的拼色剪纸上加入艺术化、意象化的内容。除了彩色拼贴、撕纸、单色剪纸、染色剪纸等常规剪纸作品外,她和同学们还衍生出了剪纸纹样的丝巾、背包、日历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让剪纸这项古老艺术融入新鲜血液,焕发出勃勃生机。“将剪纸与生活相结合,于生活中体验剪纸文化的魅力。”副社长君子兰说。他们在尝试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时尚潮流有机融合,推出时尚化、大众化视觉的新兴文化创意设计。目前,他们的文创作品在浙江美术馆、杭州工艺美术馆等展馆内均有展陈。

社团成员在杭州工艺美术馆展陈的部分作品

让剪纸“动”起来,“走”出去,更好地讲好民间剪纸艺术的故事,是钱老师和艺术剪纸社孜孜不倦追逐的目标。他们与非遗剪纸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依托新媒体平台开设非遗剪纸公益课,举办非遗剪纸艺术展、公益活动,开展主题社会实践……钱老师还把自己多年来摸索出的剪纸技艺编辑成《一纸一语》,为剪纸教学提供参考。

社团成员向剪纸艺术家学习剪纸技法

在建党百年之际,艺术剪纸社与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滨江区社会发展局、壹群公益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坚守红色根脉”——礼赞建党百年非遗剪纸艺术展。《红船在“浙”,党领前行》《颂党恩》《读百年党史,寻红色记忆》……他们把对祖国、对党的一片赤诚融入百幅非遗剪纸艺术作品中,回溯红色记忆,献礼建党百年华诞。作品还先后在湖州、丽水、宁波等地进行了巡展。2020级美术学(师范)专业张开渔是这次展览的主创之一,她表示,希望通过作品传递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中国诞生这两段“红色记忆”,创作过程中,她心中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更坚定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新青年。

社团举办礼赞建党百年非遗剪纸艺术展

当得知有机会为杭州亚运会服务时,艺术剪纸社的同学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精心将祝福融进一笔一画、一剪一刻中。经过2个多月的精心打磨,吴山广场、西湖十景、京杭大运河……这些杭州印象生动地呈现在迎亚运长卷刻纸作品上。“因为作品有3米长,从设计到实施难度都比较大,每刻完一部分还得想方设法保护它。”副社长屠斯语说。吴山、城隍阁、河坊街……这些杭城古迹是屠斯语最想装进剪纸作品里的风景,杭州亚运会让她有机会展示“杭州韵味”,“创作的过程让我对杭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想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悠久的杭城文化。”

社团成员在杭州宝龙艺术中心展陈的部分作品

随着艺术剪纸社的剪纸作品频频推出,社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人民日报、光明网、学习强国、中青网等媒体报道40余篇。谈到未来的计划,钱海琴老师坦言:“我想多做一些田野考察,让学生了解艺人创作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剪纸艺术。”接下来,艺术剪纸社将拓展合作渠道,在文化传播、公益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在传承创新中“剪”出文化自信,在美好生活中“剪”出中国故事。(文字:姚祥燕、叶片、王洋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