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当文脉》看武当文化的传承与未来发展

文/杨立志(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授、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客座教授)、 张慧仙(华中师范大学博士)

武当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武当文化研究者与热爱者一直深耕武当题材,撰写了《武当文化丛书精选》,包括《大岳武当》《武当山古建筑》《武当道教史略》《武当民俗》《武当道教音乐》《武当道教医药》《武当武术精粹》等10部书,共400多万字。协助央视拍摄了《武当山》(2集)、《走遍中国·十堰》(7集)、《问道武当》(9集)、《太极武当》(9集)等相关专题片。

最新拍摄的《武当文脉》用纪实文学的形式继承传播武当文化,通过对武当武术、武当道医、武当茶道、武当民歌、武当文化研究等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访谈,带领观众感受了武当文化的精神内核,同时向大家全方位地展现了武当山的建筑与风光之美。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一、武当山非遗传承人致力武当文化传承性保护

《武当文脉》以人文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了武当山非遗传承人和文化研究者对武当文化的继承、研究和传播,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武当文化研究、文物保护、方志编纂、武术演练、道乐研究、茶道研究、民歌教学等“行道”活动。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看到了鲜活的武当文化,也看到了他们对继承传播武当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一代宗师钟云龙、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陈师行,他们不仅身体力行,不断加强自身锻炼与修为,云游全国多个地方带领大家学习武当武术,还充分运用多媒体:钟云龙在“抖音”上向大众讲解武当武术、陈师行在互联网展示轻功功法,借用各种新媒体向世人推广中华武术。

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蒋师莫,作为新生派传人,充分结合现代年轻人的喜好,利用短视频传播武当文化,他拍摄的“武当王也拜见老天师”将武术通过破圈的形式和新时代的动漫、互联网相结合,受到了全网追捧,大概有7000万左右的全网播放量,很多人在视频下方留言“想去武当求学”,更有甚者留言“不能求师拜徒,当个扫地砍柴的也可以,只为学得一点武艺”,此视频一出,引发了年轻人对武当武术的关注。

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刘文国、汉江师范学院李华涛老师在传播武当宫观道乐时,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古典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融合,以乐养心荡涤心灵,以乐为载体普及武当文化核心思想内涵。

武当山林鸟守护者刘洪军带领青少年学生深入大自然观鸟,让新一代的青年在自然中领悟中华民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武当山志办主任范学峰整理编写武当山志、组织举办武当摄影展、参加武当纪录片拍摄,对武当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从事武当文化研究多年的学术研究者,我带领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传播武当文化,我们撰写了《武当道教史略》《明代武当山志二种》《武当文化概论》《武当道茶文化》《武当山金石碑刻选注》《十堰文化简史》等多部著作。

主编了《自然历史与道教:武当文化研究论文集》《玄帝信仰与和谐社会》《武当论道:武当大兴600年纪念文集》《道通天地德冠古今: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论文集》等多本论文集。在《宗教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江汉论坛》《湖北社会科学》《全真道研究》《本土宗教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努力将武当文化研究不断推向新高度,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每一位武当山非遗传承人和文化研究者都在为武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在新媒体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武当文化

武当文化的发展仅仅依靠武当山非遗传承人和文化研究者的力量还难以壮大,在这个科技化新时代,不仅需要对武当文化继承与研究,还需要对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紧跟时代潮流,利用好新媒体,探寻多元化传播模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当、爱上武当。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实施该工程的基本原则,第一次正式把“两创”作为基本原则写入用以指导文化建设的中央正式文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两次写入“两创”内容,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确立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原则,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阐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承载着文化自信,彰显着文明的魅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之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近年来,武当文化活化利用水平已有明显提升。武当山积极推动发展文化旅游纪念品和武当文化特产,武当博物馆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声、光、电的立体效果向游客展示武当文化的博大精深,广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推出武当山景区的APP软件——武当响当当,正式登录苹果应用商店,iPad用户可以免费下载,用户可以足不出户的领略武当美景、感受武当文化。

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在数字化时代创新与转化?

除广泛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头条、小红书、快手、bilibili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对武当文化进行传播外,更应积极结合最新发展的网络传播技术,如“元宇宙”——传承传统文化最具现代性的新技术软件之一,将“元宇宙”与文旅结合,用这个现代性创新型的传播方式可以为传统文化提供更加便捷的传播途径与更加适宜在年轻人之间传播的载体,让年轻人爱上武当。

当今,大众的娱乐方式渐渐“元宇宙”化,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线上和线下将会在很长时间内共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及时将传统文化与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极为重要。

此外,非物质文化作为以传承人为主体的一种“活态化”的文化形态,在具体实践中,以人为传承主体,我们可以广泛运用注重受众群体体验,使受众以主人公的视角参与其中,给予受众最直观与沉浸式体验的“参与式传播”这一新传播方式,使受众积极地投入到传播武当文化当中。

湖北大学《中国古代绘画数字展示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组人员以武当山匾额为载体,结合匾额文化价值生成专属“数字藏品”(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通过线上平台发售的形式传播武当文化。

将武当山匾额以数字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武当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且购买后可以对其使用,受众者的体验感与参与感都有所提升,这种“参与感”可以调动受众者对武当文化传播的积极性,使得武当文化被更多人所知,武当学的构建也将未来可期。

武当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宝贵财富。尽管时代变迁,但其精神内核却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相融,深入挖掘武当文化,对其传承与弘扬,从中汲取养分,使之变成现代社会的宝贵资源,对培育和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十堰市乃至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