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当文脉》谈武当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文/杨英(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医师、馆员)、李华涛(汉江师范学院教师、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研究员、武当山道教学院道医研究院副院长)

近期,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武当发布热播的《武当文脉》纪录片用纪实的方式,通过非遗传承人和武当文化学者及传播者对武当的全方位解读,让世人从不同角度对武当及武当文化有了新的了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随着纪录片的热播,必将掀起学习武当文化的热潮,为武当文化的发展注入动力,为大美中国做出积极贡献。看到武当武术、武当医药、宫观道乐、武当茶道、武当香道、武当民歌、古建维护、护鸟行动、文化传播、文化研究等方面人才辈出,作为武当人倍感喜悦与欣慰。《武当文脉》纪录片第五集(悬壶济世胡道医),胡道医对武当山道教医药的传承和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武当道教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瑰宝,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搜集历代道教医药资料、挖掘武当山道医事迹及古药古方、当代武当道教医药研究成果等方式,创新发展,为中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弘扬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道教医药相关资料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一座天然药库。经普查,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的1892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17种。武当山道教医药遗产十分丰富,现在还生长着蔓陀萝花、七叶一枝花、头顶一棵珠等稀有珍贵药材。

研究开发武当道教医药,要从中华传统医学中汲取营养,去其糟粕,传其精华,弘扬优秀的道教医药文化,为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一)《道藏》中的部分医药文献

《黄帝内经》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著 ;《金匮要略四卷》汉·张仲景著 ;《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东汉,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作者不详,约成书于秦汉时期;《抱朴子》内外篇,葛洪著于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肘后备急方》原名《肘后救卒方》东晋葛洪撰。

(二)《道藏》之外的道教医药文献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卷一》、《序例·引据古今医家书目》记载引用道教医药文献有《张三丰仙传方》等。

(三)产生于武当山的道医书籍

产生于武当山或直接由武当山道士撰写的医药书籍不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张三丰仙传方》,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序例·引据古今医家书目》记载引用道教医药文献中有《张三丰仙传方》。

《卫生易简方》,明·胡濙撰。《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云:明永乐二十年,礼部左侍郎胡濙到武当山,将《卫生易简方》,上表进奏”。

《妙囊心法》,清·杨来旺撰。《续修大岳太和山全志》卷一云:“杨来旺知医,纂有《妙囊心法》”。

4、《坤科真诠》,民国·胡合贞著,是记录治疗妇科疾病的中医方剂。

二、武当山主要道医事迹及古药古方

(一)武当道教医药历代重要人物

民间有“十道九医”之说,自秦汉时期以来,武当道医已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药物保健和内丹养生均达到较高水平,其代表人物有:

马明生,东汉道士,在武当山五龙宫有炼丹池、自然庵;

戴孟:东汉道士,修道武当山,食大黄及黄精,种云母、雄黄、丹砂、芝草。

尹轨,魏晋道士,腰间常佩中药竹筒,可避兵疫。

徐子平,以针为人治病,针到病除。

孙思邈,初唐时期著名道士、著名医学家,曾在武当山五龙宫修道,五龙宫西南凌虚岩塑有孙思邈像,“遍游名山,历武当。”

陈抟,五代北宋著名道教学者、诗人,著述《指玄篇》、《无极图》、等,对武当道教医药学、内丹的修炼有其深远的影响。

孙寂然,创立五龙派,他擅长医道,为民除疾治病,得到群众的敬慕和支持。

张三丰,明代道士。洪武初年入武当山,修行二十余年。通医术,《本草纲目》引用的医书中有《张三丰仙传方》。

徐本善,光绪二十年(1894年)任全山总道长。1931年3月,贺龙率红三军转战武当山,徐本善率领道众迎红军入住宫观,协助创办红三军后方医院,采集中草药配制道药 “刀枪金创散”等,供医疗伤病员使用,安排徒弟梁合启、水合—及徒孙罗教培协助治疗及护理红军伤员,使一批伤病员康复回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积极贡献。

胡合贞,入武当山礼徐本善为师,著有《坤科真诠》。

罗教佩,入武当山紫霄宫拜龙门派道人冷合斌为师。1931年,他同道友水合一等精心医治红军伤员。1953年当选为湖北省政协委员和中国道教协会理事。他生活朴素,为人治病常不收费,颇得群众称颂。

赵元亮,1941年出家,拜武当洪永寿为师,为民疗病不收分文,几十年治疗病人数千,名扬武当上下。

朱诚德武当山龙门派24代传人。擅长道教内丹修炼、点穴按摩,针灸、方药等。1989年应中国人民大学邀请,在北京作健康咨询,他的高超医术和神奇丹功,受到科学家钱学森的重视,曾约其交谈,探讨人体生命科学和道教医药。

(二)武当道教古药古方举要

道教医药在武当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历史背景,武当山位于华中腹地,与世界著名原始森林神农架紧紧相连,是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生长活动的重要场所。武当山生态环境保存良好。明代徐霞客《游太和山日记》载:“满山乔木夹道,密布上下,如行绿幕中。”据不完全统计,山中仅药用植物就多达2447种,有着“天然药库”的美誉。

1、八宝紫金锭。清代以来武当山“八宝紫金锭”被视为镇山之宝,其药方秘不示人。武当山道人称该药是明代道士曾抱一发明的,在庙观秘传了400多年。据武当道教医药传承人祝华英说:“八宝紫金锭主要是由八十几味中草药熬煮而成,在熬成膏子时,加进去八宝:即珊瑚、玛瑙、珍珠、琥珀、黄金、麝香、沉砂等。紫金锭呈紫红色,一面贴有金箔,故名八宝紫金锭”。据武当道教医药传承人王泰科介绍:“八宝紫金锭含有76味中草药和14种矿物药,对治疗小儿麻痹症、癫痫病、老年咳痰、无名肿毒,各种蛇、蝎、蜈蚣咬伤、高烧等都有特效”。

2、黄龙洞眼药。朝天宫下黄龙亭内有一横匾,大书“天下驰名黄龙洞眼药在此”,匾上有对联一副,上联“有缘早遇错过难逢”,下联“救人疾病莫大阴功”。正文云:“祖传秘授制炼龙砂虎液八宝紫金锭,能治云翳攀睛,老眼昏花,迎风流泪,兼治七十二般眼疾。

3、黑虎丹。元代云麓樵翁罗霆震的《武当纪胜集》中有《黑虎丹》诗:“威风肃肃赛熊罴,野壁山墙暮夜余。匕剂中间爪牙奋,痒疴疾痛是黔驴。”主治积瘀坚结成块,骨节粘连,活动受限,及无名肿毒坚硬疼痛者。

4、苍术煎。《武当纪胜集》中有《苍术煎》诗:“贱同草芥贵金瑰,换骨成仙火是媒。造化鼎中熬炼到,长生药不在蓬莱。”

5、川芎饼。《武当纪胜集》中有《川芎饼》诗:“疾攻头目苦虚疼,攻疾仙家药力弘。片片雪花魁蜀产,不须灌顶说三乘。”

6、艾煎元。《武当纪胜集》中有《艾煎元》诗:“荆榛丛里有参苓,帝造钟英地又灵。任是七年真病久,汞炉勋业炳丹青。”

7、老君益寿散。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十七中有记载。

8、太和散。据传说为宋代高道创立,该药由十多味中药组成。

三、现代武当道教医药书籍、论文

(一)主要书籍:

1、《中国武当中草药志》,陈吉炎、涂汉军、涂自良、李光富主编。

2、《武当山道教药用植物》一书是由武当山道教医药研究所谢来成、张森、李汉源等中医专家以及当地药工合作编著而成。

3、《武当道医临证灵方妙法》《伤科方术秘笈》、《古传回春延命术》、《中国武当医药秘方》、《武当道教医精选》、《武当道医灵方妙法》由尚儒彪著。

4、《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应用》与《人体十二经脉揭秘统全息与微全息生命机理探微》祝华英著。

(二)武当道教医药主要论文

1、尚儒彪的《武当道教医药挖掘、整理与验证》《武当道教医药玄览》、《武当道教医药发展史考略》等40余篇论文。

2、温茂兴《论武当山道教养生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3、陈吉炎、涂汉军等的《武当山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的鉴定研究进展》;

4、朱海涛、陈黎、陈吉炎、涂自良的《武当山“还阳类”草药资源整理》;

5、朱江的《踏遍武当尝百草——〈中国武当中草药志〉成书始末》;

6、张森、苏仁强、蔡朝山《浅述武当道教医药的基本特色与研发前景》;

7、徐丹生、张耀行的《武当道教医药特色》等都从不同角度对武当山道教医药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论述。

四、武当道教医药的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湖北省十堰市和武当山特区比较重视道教医药遗产的挖掘整理与开发,专门成立了武当山道教医药研究所。研究所利用道教秘方“九龙降糖汤”,结合针刺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被湖北省科技厅鉴定为重大科学技术成果。

近年来,太和医院武当山道教医药研究所、武当山道教学院道医研究院、武当山康养研究院等机构也多次举办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武当道教医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武当道教医药存有很多宝贵资料有待我们整理研究,有很多好的方剂有待我们来验证和开发。如被视为武当山镇山之宝的八宝紫金锭、“天下驰名”的黄龙洞眼药、黑虎丹等,至今没有系统性的科学研究,推向市场。

武当道教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要持续传承,创新性发展,让武当山道教医药这个非遗瑰宝活起来。相关研究机构要加强挖掘整理研究力度,通力合作,多出研究成果。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顶层设计、长远规划。要主动与国家相关的医药科技研究部门及生物医药集团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开展研究,保护与开发同步发展,传统与现代生物医药科技技术互相融合,创新成果转化,努力实现现代化、产业化,走出武当,造福人类,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行,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武当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