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福地,五岳垂拱——武当“天下第一名山”说法的由来

文/李华涛(汉江师范学院教师、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研究员)、杨立志(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授、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一、武当山名字的来历和含义

最早记载“武当”一名的史籍是《汉书·地理志》:“南阳郡……武当县”。县因山而得名,山名当早于县名,故可知秦汉之前即有武当山之名。

武当山的来历有“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说。

《武当福地总真集》云:“武当山乾兑发源,盘亘万里,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之,因名之曰武当”。

《玄天上帝启示录》云:“其山名太和,玄帝升真之后,谓曰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故更名曰武当”。

中国古代四方四神的信仰源远流长,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可能是中国古代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物。到春秋战国时期,四神、四象所具有的“镇四方、辟不祥”的守护神职能更为人们所重视。玄武作为北方之神、水神,已见于《楚辞·远游》。

1994年,摄影师在武当山金顶周围航拍时,偶然拍到一张从太和宫南面空中俯视天柱峰的照片,天柱峰和其西北方一座山峰的造型非常像一只巨大的神龟,天柱峰像龟背,另一座山峰像龟首。这一奇特造型可能早在先秦时期已为从山南登顶者所认识。

古代山志说武当山山势“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按宋代道经的解释:“地轴水精神龟,天关火精圣蛇”,这说明古人已发现武当山的山势像一只巨大的神龟。

古代先民们既发现武当山孤峰焰起,群峭攒空,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又发现天柱峰和其西北一峰看起来类似一只神龟,是北方水神玄武的形象。认为这是上天昭示的以水克火、水火既济的象征,因此取“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之意,称此山为武当山。

清代王概编著的《大岳太和山纪略·图考》云:“夫山之奉元武者多矣,此何独以武当名?意者:荆南,火方也,楚王祝融,火神也;武当度分在翼,翼于南方七宿为翼火蛇,又天之火宿也;于九星为廉贞,于五星为独火,于天机为燥火;考山图也,孤峰焰起,群峭攒空,象亦火也,惟奉北宫真武之水精以镇之,乃有水火既济之功。武当之名,太和之义,或寓于此。”这表明古人命名此山为“武当”确有以水神玄武镇压火方之意。

二、有关武当福地的记载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武当山修炼、学道、隐居者明显增多,已成为华中地区修道学仙隐居者荟萃的道教活动中心。

北魏郦道元(466~572年)的《水经注》引《荆州图记·附记》说:“(武当山)山形特秀,异于众岳,峰首状博山香炉,亭亭远出,药食延年者萃焉。”

南朝刘宋郭仲产(?~456年)的《南雍州记》说:“武当山方圆三四百里,山高陇峻,若博山香炉,苕亭峻极,干霄出雾,学道者常百数,相继不绝。若有于此山学者,心有隆替,辄为百兽所逐。”从上述文献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武当山在一般人眼中是神雾缥缈的仙境;在追求长生不老之士眼中,是心向往之的修炼圣地。

关于武当山的地位,《荆州记》称之为“嵩高之参佐,五岳之流辈”。

《太真道典录》云:“上帝司真佐命武当山真君:武当乃中岳上帝司真洞天佐命,位号真君。”

唐朝司马承祯(646~735年)编撰的《天地宫府图》一书,列出了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中,其中没有武当山之名。但到唐末杜光庭(850~933年)编《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时,武当山已被列为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武当山,在均州。”“中国五岳”条云:“中岳嵩高,岳神中天王…东京武当山为佐命;太和山、陆浑山同佐理。”

武当山被列入福地一事,表明武当山作为道教名山,在唐末已有了较显著的位置。

以武当山为本山,以崇奉真武——玄帝,重视内丹修炼,擅长雷法及符箓祈禳,强调忠孝伦理、三教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武当道教形成于宋代。

宋高宗绍兴辛酉(1141年),茅山清贞观道士孙寂然“首登武当,兴复五龙,开辟基绪”,他所传道派虽与茅山宗有渊源关系,但因其长期在五龙观传承,崇奉真武,以武当山为本山,遂形成“五龙之派”。

孙寂然应高宗诏到朝廷,“以符水称旨,敕度道士十人”,这意味着朝廷已承认武当五龙派并允许它发展自己的教团组织。

《总真集》称曹观妙幼入武当山为道士,“嗣五龙之派”。

宋代可以考证的宫观除五龙观、紫霄宫外,还有王母宫、紫虚宫、紫极宫、延长宫、佑圣观、云霞观、玉仙观等;庵堂岩庙有冲虚庵、白雪庵、云窟庵、威烈王庙、龙庙、黑虎祠等,自然都有道士住持焚修。

大顶天柱峰还未正式建造宫观,但也砌石为殿,安奉玄帝圣容。

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穆耳在位时,也崇奉武当山玄帝。

大德七年(1303年)十二月“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

《大元敕封真武诏书碑》云:“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武当福地,久属职方,灵应玄天,宜崇封典”。

这个加封诏书直接把武当山称为“武当福地”,视武当山为玄帝“仙源”之所在,抬高了武当山的地位。

三、玄天真武神在武当山修道的道经记载

《大岳太和山纪略)卷三按语云:“盖自汉迄晋唐五代,兹山已属仙居,奉祀真武略见于唐,不自宋始……”。

由于武当山向来是求仙学道者栖隐之地,加上“武当”名称与玄武信仰固有的联系,道教在创制玄武神事迹时,就把“武当”解释为“非玄武不足以当之”,宋初流行的道经又记载了玄武修道于武当山,由此武当玄武神逐渐为世人所接受,形成有很大影响的道教信仰。

北宋初年,社会上流传着几部有关真武神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功成飞升的道教经典,如《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等。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三经同卷),简称《太上说真武妙经》或《太上真武经》,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

原不著撰人及成书时代,前有启请赞诗,篇内以妙行真人与紫微大帝问答的形式,叙述龙汉元年紫微大帝在太清上境北极宫中说玄武将军来历生平及应化之由,称玄元圣祖八十一次显为老君,八十二次变为玄武,托胎于静乐国王善胜皇后,生于开皇元年三月三日,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功成飞升。又叙玄武奉元始敕命率神兵下凡,剪妖伏魔,济世度人。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原不著撰人及成书时代。

河南省登封市保存有宋代的《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经》石碑一通,其内容与《道藏》所录经文基本相同。

此外,南宋流行的道经《玄帝实录》,也着重阐发玄帝与武当山的关系,故颇受宋元武当道士的重视。

《玄帝实录》原书已散佚,卷数不详。明代杨土奇《文渊阁书目》著录“《玄帝实录》一部一册”。又名《降笔实录》、《玄帝宝录》、《玉虚师相真武实录》等,简称《实录》。该经主要叙述真武——玄帝出身、修行、降魔及三次受玉皇册封等事迹。

《玄帝实录》一书,该书不仅将真武的神格地位由“真君”上升为“天帝”,而且使其神性、“履历”等系统化、规范化并增加了许多玄帝在武当修炼的“事迹”。

宋代地方志已经记载了真武在武当山修道之说,《舆地纪胜》云:“《图经》引道书载:真武生于开皇元年,居武当山四十一年,功成飞升。今五龙观即其隐处。”元代《总真集》卷中《五龙灵应宫传记》云:“玄帝升真之时,五龙掖驾上升,以其旧隐为奉真之祠”。这说明五龙观在北宋时已成为奉祀真武的专祠。

根据文献记载,南宋时期,不仅江汉地区的民众常到武当山朝拜,甚至连王炎、赵方这样的达官贵人也要到武当山进香拜神。

四、大岳、玄岳太和山的历史记载

明永乐以后,由于皇室虔诚崇奉武当山真武大帝,就封武当山为“大岳”、“玄岳”,使它的名号地位不仅超过了龙虎山、茅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而且也超过久享盛名的五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二载:永乐十三年(1415年),武当山玉虚宫提点任自垣在奉天门(今故宫太和门)奏称:“龙虎山、茅山、阁皂山,洪武年间都有印信管领,今武当山天下第一名山,提点有了,未有印。”

明成祖当即表示:“礼部铸了印,着人送去。”这表明皇帝已默认了武当山为“天下第一名山”的说法。

永乐十五年(1417年)二月初六日:“隆平侯张信同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右庶子杨荣等早于奉天门奏奉圣旨:‘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又名大岳,今名为大岳太和山。大顶金殿,名大岳太和宫。钦此!’钦遵本月十二日各官补本具奏,奉圣旨:‘是。钦此!’”。

这表明明成祖正式敕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使它的地位超过了五岳。

明人雷思霈(1601年进士)说:“文皇帝起北平,袭斗极,阴行姚少师(广孝)之言,办道设教超五岳而登封之。”

洪熙元年(1425年)二月十五日,明仁宗用香帛祝文,分遣大臣遍祀岳镇海渎,特遣礼部左侍郎胡濙祭祀大岳太和山真武神。

胡濙说:“今天子继志述事,升进兹山,同于岳镇。”

后来工部侍郎陆杰(1514年进士)说:“我成祖文皇帝……表为大岳,礼视郊丘,百神莫之或先。”

这表明武当山在当时朝廷的正式祀典中与五岳祭礼相同,且具有特殊的地位。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明世宗重修武当山宫观,在遇真宫东面的官道上建“治世玄岳”碧石牌坊,于是武当山就被尊称为“玄岳太和山”,其名号地位更明显高于五岳。

王世贞曾说:“世宗朝复尊之曰玄岳,而五岳左次之矣。”《明会典》、《明史》等书虽未记述此事,但这在明朝实为尽人皆知的常识,如王镕(1517年进士)说:“大岳……镇雄五岳而祀超百代,天下莫加焉。”

凌云翼(1547年进士)说:“大岳太和山即武当山,相传为玄帝修炼之处,今言名山者首称焉。”

徐霞客说:“余髻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之上,慕尤切。”

由此可见,武当山是明朝皇室认定的“天下第一名山”,其政治地位明显地高于域内其他名山胜境。

从武当山名字的由来“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以水神玄武镇压火方之意,寓意水火既济 ,阴阳和合,万物和顺,天人合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山修炼、学道、隐居者明显增多,已成为华中地区修道学仙隐居者荟萃的道教活动中心,是世人眼中神雾缥缈的仙境,更是追求长生不老之士心中向往之的修炼圣地,福地。

唐末武当山已被列为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名扬天下。

宋元时期由于真武信仰已成为全国性的信仰,作为真武修道飞升的武当福地不断被推崇,成为天下仙山福地。

大明时期永乐帝征调全国三十万军民工匠,历时十二年,为武当山留下了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群,有“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之称。

武当山成为大明王朝的皇室家庙,一次次被明皇室推崇,成为了超越五岳之上的“大岳太和山”、“玄岳太和山”、“天下第一仙山”、“天下第一名山”。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