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集团:从混改走上新台阶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中药企业

作者:黄靖涵

日前,太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极集团)发布了公司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105.44亿元,营业收入在2021年同期增长10.7%的基础上继续增长10.18%,太极集团营收能力持续增强。

1972年成立至今,太极集团逐步从一家涪陵市办药厂成长为拥有13家制药厂、20多家医药商业公司、3000多家连锁药房,业务涵盖医药研发、工业生产、医药商业、大健康产业等领域,集“工、商、科、贸”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型医药集团。2021年,太极集团与国药集团的央地国企混改落地,太极集团正式并入国药集团版图。

跨入“十四五”,启航新征程。今年年初,公司发布了《太极集团“十四五”战略规划概要(2021年-2025年)》(以下简称《太极集团战略规划》),称将坚定不移地聚焦医药健康主业,在基础管理稳步提升的前提下,实现源头把控、生产智能和科研发力等目标。国药太极总经理俞敏表示,集团将坚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理念,打造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跨区域、数字化、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正源出新,匠心引领,去不断契合“做世界一流的中药企业”这一美好企业愿景。

央地国企混改“浴火重生”

步入“国家队”活力倍增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等国企混改政策文件精神,在重庆市政府及涪陵区政府支持下,太极集团2019年9月正式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

经过多轮洽谈协商,太极集团最终与国资央企国药集团达成共识,经国务院国资委审批后正式实施央地国企混改。2021年4月,随着太极集团完成增资扩股相关工商变更登记,实际控制人正式由涪陵区国资委变更为国药集团,太极集团的混改正式落地。

“通过加入国药集团,我们突破了发展瓶颈,央地国企混改的驱动效应持续显现。”太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阳春高度肯定了与国药集团央地国企混改效果。

在业内人士看来,太极集团与国药集团战略混改的成功落地,实现了医药行业地方国企与国资央企的资源整合。

一方面,太极集团的中药业务板块可以与国药集团形成产业链上的优势互补,成为国药集团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战略增长点,另一方面作为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国药集团也能在资金投入、管理经验等方面,助力太极集团增强发展活力,提升经营效率。借鉴国药集团先进的管理经验,太极集团启动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来解决过去未能彻底解决的难点、堵点问题。

人事、劳动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是太极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目前,太极集团已经通过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实现员工能进能出;改革分配机制,实现员工收入能增能减。

分配机制是改革的核心之一。据李阳春介绍,目前,太极集团建立了各层级人员考核激励机制,实现了集团总部人员和子公司经营班子成员考核全覆盖。具体到管理层,太极集团还探索建立即期、任期和中长期考核激励全覆盖的薪酬分配体系。

混改后,太极集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绩效年薪化比例,总部人员及子公司高管收入60%以上与当期绩效考核挂钩。同时,建立起子公司经理层成员任期激励机制,对任期内高质量完成连续挑战性工作任务的高管人员给予重奖,鼓励其关注任期绩效。此外,太极集团还着眼企业长远发展,总结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经验,探索实施多种形式的员工中长期激励机制,用以留住和引进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业务骨干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混改效果,数据说话。目前,太极集团新增员工100%实行市场化公开招聘,经理层与经营目标责任制挂钩的浮动工资比例上升至65%,全员劳动生产率较混改前提高了26.5%。近日,太极集团每股价格已突破30元,创下近五年新高。

掌控中药资源“基本盘”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作为一家全国性的中药企业,太极集团深耕中药产业五十年,打造了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知名中药品牌。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成药品质,田间即车间,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太极集团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已经制定了中药材资源战略规划,谋定了以种植基地与加工中心基地为根本,实施分级加工、战略储备、特殊品种经营3种经营模式,在全国打造N个有影响力的千吨级中药材大品种的“1+3+N”模式。

优质的中药材是生产品质好药的关键。据了解,早在十年前,太极集团就在全国道地中药材产区启动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所建立技术合作,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并严格执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太极集团副总经理、中药材资源负责人陈康表示,集团通过产地种植、产地直收、分级加工等方式,从中药材的源头掌握主动权,把握药材品质,确保中药材基源明确、质量可靠,保障中药产品疗效确切、品质均一。

以河北省南和县基地为核心,太极集团积极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品种、规模化的道地种植基地,种植的半夏、金荞麦等多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已位居全国首位。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公司签订半夏种植面积5800亩,带动周边种植达5万亩,总产量突破5000吨,通过选种突破了半夏连作障碍,实现了机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不但大幅降低了半夏采购成本,还彻底扭转了过去半夏市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局面。

目前,太极集团目前已在四川、重庆、内蒙古、吉林、甘肃、河北、安徽、山西等中药材产区建成30万亩规范化种植基地。同时,15个集团自建或战略合作中药材加工中心实现了药材产地收购、趁鲜加工和分级贮存,既保障了中药材及下游药品的生产质量,也大幅提高了中药材综合利用率和经营效益。

“各地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的持续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中药资源产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陈康介绍,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集团关注的重点。

以202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冬虫夏草为例,细贵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一直都是行业难题。早在1999年,太极集团就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开展合作,集团虫草业务负责人在海拔4600米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恰则乡冬虫夏草培育基地冒着严重的高原反应开展相关研究,最终成功开发出多项虫草培育关键专利技术。通过冬虫夏草野生抚育和拟境培育两种新模式,太极集团将逐步实现冬虫夏草的规模化生产,实现了冬虫夏草产业的健康发展。

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

标准化建设成效凸显

中药成分复杂,受药材产地、加工、生产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中药的标准化生产较难实现,药品质量的均一性也较难把控。如何实现中药产品质量的标准化,是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难题。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总经理于宗斌认为:“中药产业的标准化要靠科技创新,需要以数字化实现中药产业的标准化,进而提升成药质量的稳定性。”

以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全产业链的数字化为例,太极集团2022年半年报显示,仅藿香正气口服液一个品种就实现销售收入9.98亿元,涉及17种中药材,共计21万亩的种植面积。不进行数字化改造,对药材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就很难从药材种植源头对产品标准进行把控。为此,太极集团打造了中药材种植全程质量追溯平台,建成GAP标准种植基地,对种植基地作物品种的施水、施肥等农事活动进行标准化管理。

这些药材将会从河北等地进入重庆涪陵制药厂的中药前提智能化车间进行处理,车间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设备设施1200台套,年处理中药材可达10万吨。该车间采用了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密度、工艺时间等指标,自动化控制运行温度、流量、体积等参数,在DCS的协助下,生产参数精准控制率能够达到100%,藿香正气口服液的药液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提取后的药液则会被递送至口服液体制剂数字化车间(以下简称数字化车间)。该制剂车间拥有12条全自动高速灌装生产线和15条全自动高速包装生产线,在2万平方米的厂区内部,鲜少见到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工业机器人与RGV(有轨制导车)、AGV(自动导引运输车)等智能装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仅这一个数字化车间就配备了20000多个传感器。依靠视觉检测、剔除机构等技术手段,可实现数字化车间中药制剂、包装联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标准化运行。和传统车间相比,数字化车间在操作者劳动强度显著降低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藿香正气口服液生产工艺的标准化,增强了产品质量的均一性。

此外,太极集团还建成了应用WMS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的超大型立体仓库,能够做到产品自动进出库、自动关联批号,可实现库存的动态管理;定制开发了LIMS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实验室的资源、样品等的数字化管理……

在中药制造技术与工艺流程标准化方面的大胆尝试,也让涪陵制药厂先后荣获“2021年重庆市智能化工厂”与“2022年重庆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成为太极集团中药产业以智能制造提升产品质量的一个缩影。

“全产业链数字化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强化中药质量的重要的现代化手段。”俞敏表示,集团未来还将继续开展中药产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打造覆盖全生产要素的质量追溯体系,为建设中药产业的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持续加大创新投入

培育集团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太极集团战略规划》明确表示,要将科技创新列为企业发展战略之首,并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太极集团将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纳入对子公司的绩效考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太极集团2022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33.95%,增速位列四类费用(即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之首。

对主力品种的二次开发是做强重点品种的关键,也是太极集团创新研发的重点之一,通过现代科技提升制剂技术与产品质量,赋予集团旗下众多耳熟能详的中药产品以新的内涵。

据了解,早在2018年,太极集团就启动了“太极藿香正气液百万例真实世界研究”,对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超大规模的真实世界数据去评估药物的临床应用实效,让这个起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传统名方与现代的评价体系相结合,分析总结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疗效突出的病种和人群,揭示其使用特点和临床优势。

基于藿香正气口服液大量的实证研究,太极集团将产品定位从传统的“防暑解暑”这一单赛道拓宽到“祛暑祛湿”、胃肠用药双赛道,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2022年上半年,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额达到9.98亿元,较2021同期增长近8成。

除了针对主力品种的二次开发,太极集团还将更多的研发资源投入对新品种的开发。太极集团2022年半年报显示,仅2022年上半年,集团就已完成科研项目立项25项,再评估项目13个;申请专利34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件;而经典名方金水六君煎及开心散已完成中试工艺验证;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及盐酸吗啡缓释片(24h渗透泵型)已启动临床研究;双苓止泻颗粒正在开展药学研究……与此同时,太极集团还积极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快建立与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国内外一流科研单位合作的产学研融合科创平台,共建上海医工院重庆分院,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近年来,太极集团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奖13项,承担国家各部委项目30余项,省级科技项目70余项,建立了重庆市新型释药系统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物缓控释制剂重庆市企业重点实验室等中西药研发平台。《太极集团战略规划》显示,集团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在“十四五”末全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工业销售占比),形成以中药为核心,化药、生物药、大健康产品为辅助研发体系,由生产驱动向战略驱动转型。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聚焦医药健康主业,不断提升运营效率,持续推动集团的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国药集团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战略增长极。”谈及未来发展,俞敏表示,太极集团将严格遵循自身在国药集团的战略定位,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临床价值为中心,着力中药资源、智能生产、整合营销和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建设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跨区域、全产业链、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加强科研攻关,优化产能布局,严格把控生产质量,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中药企业,为振兴中医药事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守护公众健康贡献来自太极的智慧和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不代表红周刊立场,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