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两会观察丨擘画2023现代化新江苏: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新实践

江苏两会观察丨擘画2023现代化新江苏: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答卷人又到答卷时,探路者再启探路行。1月15日上午,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备受期待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浮出水面。

众所周知,政府工作报告是洞察一个区域发展的前沿窗口。2023年,不仅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经过三年战疫后,发展重心回归经济的一年。

特别是江苏,拼经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振市场信心。而透过报告,字里行间也洋溢出对未来的信心。这份信心来自于国家战略的赋能,来自于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务实推进,更来自于对既定路线的坚定不移,正如省委书记信长星所说:“不提新口号,不起新炉灶,不烧‘三把火’,不搞大呼隆”。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明确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重要一翼、长江经济带重要板块、“一带一路”交汇点。此前,信长星就曾表态,要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于江苏而言,身为长三角一体化以及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中经济总量最高的省份,必须要展现更大的作为,方能为国家发展做出有效的贡献。

江苏两会观察丨擘画2023现代化新江苏: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大有大的胆识、大有大的担当。在省长许昆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便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列为2023年全省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并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发展中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今年是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五周年,报告中对其表述为“更高质量推动”。

这句话起码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这表明江苏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次,“更高质量”也反映出江苏对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视态度。

基于此,报告也擘画出了具体的行动路径:

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环太湖科创圈建设,加快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推动沿海港口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协同推进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共同开展“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合力种好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试验田”,加快盐城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强化省际毗邻地区深度合作,争取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需要指出的是,“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类似的表述,已连续多年写入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从中体现出了江苏施政的连续性,更表明江苏将在落实这一国家战略过程中持续发力。

而在明确自身分工外,报告中将创新摆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并直接“点名”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环太湖科创圈,要“加强建设”,突显了科技创新在区域协同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2023年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迈入3.0版九城共建的第五年,九城中包括了江苏苏州。得益于G60科创走廊建设持续推进,苏州的科创策源效应及原始创新先发优势愈发突出。此前,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就曾将其称作协同联动的平台、优势互补的平台、要素对接的平台、资源共享的平台。

区域一体化的核心,就是既要形成发展的合力,更要让各类优质要素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互动耦合。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牵住了这些优质要素的“牛鼻子”,就等于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先机。

再比如,报告中还提到要合力种好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试验田”,并明确要强化省际毗邻地区深度合作,争取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此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突破口与先手棋。

而对于要“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的江苏而言,通过强化省际毗邻地区深度合作,加大自身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辐射力,不失为对于服务国家战略的一种创造性落实。

内需、产业两手抓

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二大的省份,江苏肩负着“勇挑大梁”的重任,为全国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优质增量,责无旁贷。

此前,信长星在接受采访时曾表态:“2023年,不论是GDP,还是其他各项关键指标,我们都将在努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基础上,争取更好的结果。”

随着防疫政策出现重大优化调整,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已成为各地发展的普遍共识。而江苏也因时因势地喊出了要“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透过“率先”二字,可以看到江苏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而这源于其愈加精准的施策。

从二十大后的首场国常会到中央经济会议,一系列的高层会议都释放出了2023年要积极提振市场信心的信号。这一点,同样也在2023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了明确的部署。

一方面,江苏将积极扩大有效需求,通过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为经济持续回稳向好提供有力支撑。值得一提的是,扩大有效需求也被列为江苏省2023年重点工作的第一位。

特别是消费,在扩大有效需求的语境下,恢复和扩大消费被摆在了优先位置,这也与中央此前提出的“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相契合。

基于此,报告中提到将进一步打响“苏新消费”四季主题购物节、“水韵江苏”文旅消费季等活动品牌,着力推动住宿餐饮、商业零售等消费回暖。

可以看到,江苏正引导消费与文旅实现更加紧密地融合,这意味着江苏将结合防疫政策的调整,用好自身在文旅产业中的资源禀赋优势,推动线下烟火气的恢复。

同时,报告还“点名”南京、苏州与徐州三座城市,表态将支持这三座城市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江苏两会观察丨擘画2023现代化新江苏: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座兼备国际化影响力、消费水平高同时又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城市。此前,江苏相关部门就曾发文,明确支持南京、苏州与徐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此番,再度“点名”这三座城市,体现了江苏发展目标的坚定不移。而同样,江苏省层面对其支持并非只是喊口号,也有配套举措——提升南京、苏锡常和徐州“三大商圈”集聚效应。

言下之意,江苏要通过做大做强南京、苏州、徐州的消费水平与消费规模,增强拿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把握。

而在挖掘有效需求同时,江苏还明确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众所周知,产业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基石,区域发展往往也伴随着产业的崛起。

在将“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基调下,作为制造大省的江苏想要加速迈向制造强省,必然需要实现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因此,报告中也提出了要更大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30家以上,抢占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节点,让“小块头”释放出大能量。

“专精特新”是中国实体制造业的浓缩精华,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江苏而言,在实现“由大向强”转变的过程中,更需要这样的“小巨人”企业以及单项冠军企业发挥好作用。

此外,在2022年夏天,因为高温干旱的原因,江苏用电负荷持续攀升,用电缺口最高时达到千万千瓦,虽然江苏方面表示并没有影响到工业企业生产,但难免还是会让企业产生顾虑:今年会不会造成影响?之后呢?

为此,报告中也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支持建设省外综合能源基地,确保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电力正常供给,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显然,这样的态度与决心将为江苏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信心。而这种信心,也将成为江苏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强大动力。

江苏两会观察丨擘画2023现代化新江苏: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123”托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于要务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江苏而言,必须要把民生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顶格聚焦与推进,正如信长星所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而针对做好民生工作,江苏也结合当前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现实问题,将重点工作划分为“1、2、3”三个方面。

其中的“1”就是抓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重中之重。报告中,江苏一方面从政府自身建设出发,坚持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倾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另一方面,江苏今年共安排了13类55件民生实事,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节点化调度,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尽力而为”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现有条件尽最大努力把能做的事情做起来;“量力而行”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越阶段。对于现阶段的江苏而言,这正是“不搞大呼隆”的直观表现。

“2”则是要突出稳就业、稳物价两项基础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制定实施新一轮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也是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劳动力,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对于江苏而言,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具保障性的就业环境,不仅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直接表现,更将在潜移默化之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3”是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对江苏而言,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解决的,就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此,报告中指出将不断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水平,促进江苏中轴崛起以及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深入推进南北结对帮扶和园区共建。同时,对于苏南等发展水平更加先进的地区,报告中也提到要支持苏南等地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

简而言之,围绕区域互补、跨江融合以及南北联动发展,江苏将加快实现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对江苏而言,这既是对自身发展实际的审时度势,也突显了对区域发展前景的统筹兼顾。

江苏两会观察丨擘画2023现代化新江苏: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从掌握国家战略的时与势,到实现对内需与产业发展的“两手抓”,再到以实干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苏正充分展现“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

而面对着“预计经济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的年度发展目标,“不起新炉灶”的江苏正以矢志不渝的发展信心与决心,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新实践。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