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前:有了江苏这份担当,我们港企就敢放手干

许文前:有了江苏这份担当,我们港企就敢放手干

2023年省两会期间,港澳委员、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文前接受了凤凰网江苏采访。

1974年出生的许文前是香港人,在多个行业都有所建树。2001年,他作为香港经贸商会的一员到南京参加世界华商大会,活动期间曾随团前往吴江考察,那一次便在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次年,他便在吴江平望镇投资创办了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选择苏州是我的幸运,这里的人聪明、勤劳、有干劲。”许文前真诚地表示,这里营商环境优越,政府服务意识强,是干事创业的好地方。

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澳盛科技已经成为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完整的碳纤维成型工艺体系,可以满足多样化需求。近日,吴江区对外公布,该区新材料产业集群2022年实现产值1078亿元,正式成为吴江第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而许文前的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正是吴江新材料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这两天,许文前以江苏省政协委员的身份来到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现场,积极地履行起参政议政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

作为政协委员,许文前不仅关注着社情民意,还不忘传递业界心声,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三地交流互动奔走行动、献言献策。

此次省政协会议,许文前就带来了两个高质量的社情民意信息和委员提案。

社情民意方面,许文前提出了《关于加强社区托育建设的建议》。据统计,全国0岁至3岁婴幼儿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实际入托率仅为5.5%左右,供需矛盾突出。他发现这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是托育服务供给不足,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公办园几乎不开设托班,除开设托班的民办幼儿园及亲子早教机构外,其他类型的托育机构(如社区托管点、双职工托管点等)较为少见;其次是托育机构服务形式单一;最后是托育机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现有托育服务人员缺少严格规范的托育专业培训,整体素质、专业水平、工作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托育服务专业人才缺乏。

因此,许文前委员建议,首先要加大对社区托育机构的投入和引导,强化政府兜底职能底线,加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支持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补齐公办托育机构缺乏的短板,并对托育机构实施减税降费、减免租金、降低社保费率等政策支持;其次要鼓励社区托育模式的创新,培育发展社区服务型、社会举办型、托幼一体型、单位服务型、医育结合型等多种模式的托育服务,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最后,要加强对托育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建立完善婴幼儿托育服务教育培训体系,增加师资力量供给,提升师资水平。

许文前委员的提案,《关于加大港澳台侨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 更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则把关注点聚焦到了港澳台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上。

他在调研中发现,江苏省现有规上外资加港澳台侨企业近9000家,其中港澳台侨企业具有科研投入大、专利数量多,但近年来参与江苏本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比率始终较低。

此外,许文前通过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报告(2022)》对比,江苏省在加速港澳台侨企业创新要素流通方面与广东省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难度较大或额度较低,项目资金较难直接拨付至港澳台侨企业;二是港澳台人才流动便利化程度不足,由于区位“先天不足”,江苏省在落实港澳台人才引进、放宽投资及执业限制、给予人才住房和其他生活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举措吸引力不足;三是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依然比较缺乏。

为此,他提出建议,一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以需求为主导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立港澳台侨企业、中介组织(平台)和科技项目三方参与的“定制化科研”机制,发挥港澳台侨企业自身科技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中介组织协调评估,从源头上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二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财政投入,一方面加大力度建设区域型港澳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中介主体,加快市场整合力度,培养高水平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强化粤港澳成果转化协同机制,尽快推动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降门槛、减手续、提额度”,实现对港澳台侨企业的精准拨付;三是发挥国内企业的核心主导作用,鼓励企业设立专业的港澳台技术转移部门,引导企业主动与港澳台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合作,探寻科技成果转移的资本化运作模式,不断扩大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1月14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讲话中的全力支持和鼓励“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引发港澳委员们热议,许文前是信书记专门会见的港澳委员和特邀人士中的一员,他对信书记“四敢”提法赞叹不已:“我觉得非常好!”

许文前表示,江苏有担当,鲜明提出支持“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有了江苏的这份担当,我们香港企业就敢放手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