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要吊打苹果!真正的安卓磁吸充电来了

苹果这几年比较亮眼的新功能,可以说少得可怜。

但少归少,不等于没有。

像 iPhone 14 Pro 上的灵动岛,以软件的方式巧妙地将挖孔融合进用机体验里。

关键是事前并没有任何爆料,有种「悄悄做机,惊艳所有人」的感 jio。

除了灵动岛,iPhone 12 系列上首发的 MagSafe,也是个用起来比较舒服的功能。

给无线充电上一层磁吸的 Buff,用起来更稳更方便。

另一方面,不用担心线圈对不准,减少充电时的转化损耗问题(原理放到后面解释)。

而且吼,MagSafe 得益于磁吸结构,不充电时可以连接磁吸卡包、磁吸支架、磁吸散热器等各种小配件。

算是近几年里,苹果少有的、可玩性高的功能。

还有一个骚操作,也看出苹果对 MagSafe 的重视。

大伙都知道,果子一直对私有快充协议的态度,都是爱搭不理的。

像小米、OPPO、vivo 等安卓厂商都搞起了自己的 100W 甚至 200W 私有快充。

iPhone 这边,顶天也只用了 30W 公有 PD 协议。

但 MagSafe 这玩意儿可不一样呐。

苹果对 MagSafe 搞了个私有协议,只有官方配件才能发挥最高 15W 的功力。

没获得授权的第三方磁吸配件,只能通过公用的 Qi 无线充电协议,功率仅仅 7.5W。

过了整整大半年,果子才慢悠悠地开放 MagSafe 的协议,让第三方厂商也能干到 15W。

这也能看出,苹果对磁吸充电这项技术,野心不小。

安卓用不起还是不想玩?

其实果子的自信也不是没道理的,毕竟安卓这边正儿八经的磁吸充电约等于没有。

2021 年,realme 发布了首个安卓磁吸无线充电技术 MagDart。

号称全球最快的磁吸无线充电,功率能拉到 50W。

另外还发布了首款支持磁吸无线充电的安卓手机——realme Flash。

以及最薄的磁吸无线充电器 15W MagDart。

然而这场发布会只是个「画饼会」,到现在量产机连个影儿都没有。

小米也曾发布过自己的磁吸充电方案,官方宣称能到 30W。

还有个自带风冷散热的版本,温度控制下来,功率就可以飙到 50W。

但,阿米的这个方案只是「预研」项目,并没有公布商用时间。

跟 realme 一样,也是画饼。

比较让人意外的是,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上磁吸充电的安卓量产机,居然是它——努比亚 Z40 Pro 引力版。

这款在去年年初发布的机型,加入了 15W 磁吸充电。

但只有 4600mAh+66W 的电池,相比同配置的无磁吸版本(5000mAh+80W),不仅电池小了,有线充电慢了,还贵 300 块。

要知道前两年安卓旗舰的功耗不给力,用户对电池容量都比较敏感。

一款为了磁吸而牺牲电池和有线充电功率,还贵几百的手机,谁又愿意掏钱?

所以在后续的努比亚 Z40S Pro、Z50 等机型上,也没出现过磁吸版本的身影。

这也引出了这两年安卓厂商不肯做磁吸的几个主要原因:

研发成本高,做出来的手机价格自然也要上涨,用户不买账;

磁吸结构让机身变重变厚,必然在其他配置上动刀(像努比亚就是砍了电池容量和快充),用户不买账;

用无线充电的人,本来就相对较少,别提要加钱买磁吸充电器了,用户不买账;

需求不旺盛的产品,安卓厂商自然缺少把它落地的动力。

真正的安卓版磁吸无线充,来了

话虽如此,但研发成本高的问题,很快要被解决掉了。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公用的 Qi 无线充电协议嘛?

前段时间,它的船新版本 Qi 2 来了。

要知道上一代 Qi 标准发布,已经是 2008 年的事儿了。

时隔 15 年,新的标准终于有消息。

虽然还没正式发布,但 WPC(无线电力联盟)表示预计相关产品将会在年底前推出。

这次的 Qi 2 基于苹果 MagSafe 打造,再进一步完整定义了磁吸无线充的方案。

MagSafe

虽然官方尚未披露具体充电功率,但有业内人士猜测会在 20W~30W 这个范围里。

毕竟 Qi 2 是公有协议,安卓厂商们想用的话,基本上就省下了一大笔研发费用。

很大概率,未来安卓厂商也能用上果子同款的磁吸充电了。

有小伙伴可能要吐槽:

苹果 MagSafe 只有 15W,这么慢有什么用?

诶可别忘了,目前各家安卓大厂自家的私有快充协议,也是在公有协议基础上魔改过来的。

到时 Qi 2 真落地了,想必国产厂商们也会加入自家技术。

搞个 50W 磁吸无线充,也不是没可能滴。

磁吸无线充有啥好的?

可能很多小伙伴不理解,给无线充电加个磁吸的意义在哪里。

大概解释一波无线充电的原理。

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和无线充电座里面,都会塞一个线圈。

充电时两个线圈发生电磁感应,电流环绕线圈进行流动,再经过一系列转换后,转化成充入手机电池里的电能。

但注意,受磁电转换效率、线圈发热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等因素影响,无线充电会产生一定损耗。

咱看小米这款 50W 的无线充电器就知道了。

当充电器输出功率达到 50W 峰值时,输入功率需要拉到 65W。

中间的 15W,就是产生的电能损耗。

而且无线充电过程中,还可能因为线圈没对准、手机壳太厚等因素,造成更多不必要的损耗。

这样说大伙应该能懂了,磁吸充电的优势,就是将手机和充电器的线圈牢牢锁死。

随手一放就能稳稳充上电,还不怕线圈没对准造成多余的电能损耗。

相比普通的无线充,带磁吸的方案不管在可玩性还是充电转化效率上,都更有优势。

咱就好奇哈,等到今年年底,会有多少安卓厂商会跟进这项 iPhone 同款的技术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