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QINGMING
雨
纷
纷
明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民间传统节日。
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约始于周代
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又叫踏春节
在仲春与与暮春之交
脱去冬日的寒意
扫墓祭祖
赏花踏青
礼敬祖先
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扫墓是清明节古已有之的习俗,这一天人们会为故去的亲人扫墓烧纸。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各国期间,一次断了粮食,他的随从介子推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重耳复位以后对于跟随自己的有功之人大肆封赏。但是介子推不愿意接受封赏,就领着老母亲躲进了深山里,重耳采纳了手下的馊主意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没出山。后人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义,就在这天大家都不烧火做饭只吃凉食,因此这天也被称为“寒食节”,后来寒食节跟清明一起合并为“清明节”。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唐·内宴冷餐
踏青郊游
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踏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北朝踏青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齐白石-山水春瑦纸鸢图
缅怀先烈
祭奠先人,寄托哀思,更加深切地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们。铭记历史、祭奠英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江南第一燕
瞿秋白
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