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刘备的成败,是其性格决定的?

作者:华德阳

刘邦是刘备的祖宗,刘备是刘邦的后人。

尽管刘邦和刘备都当了皇帝,如果从改朝换代、统一全国的角度来看,刘邦是成功的,刘备是失败的:刘邦建立了汉朝,并且延续了四百多年;刘备虽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蜀国仅存在了四十多年,是汉朝历史的四分之一。

尽管刘邦不读书,也爱捉弄读书人,但是他重视人才,出谋划策有张良,带兵打仗有韩信,后勤保障有萧何,可谓形成了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分工且协作。

刘备继承了刘邦不爱读书的基因,“不甚好读书”,一个“甚”字说明了刘备读了点书,但是不爱好读书,于是决定了他的朋友圈与读书人无缘。刘备仅仅有个诸葛亮,出谋划策、带兵打仗和后勤保障都是诸葛亮说了算,一旦诸葛亮撂挑子,刘备就失去了左膀右臂,典型的是家族企业。

刘备的仁兄弟在家族企业里地位很高,有时候难免感情用事,不方便管理。在桃园结义是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便决定了以后刘备在管理部下的时候,很难不顾及兄弟情面,因为关羽败走麦城,刘备报仇心切,导致“急兄仇张飞遇害”,致使“陆逊营烧七百里”,最后刘备遗诏托孤。刘备、张飞不是为国而亡,而是为兄弟情而死。

相比刘备,刘邦可谓“心狠手辣”,为了活命,什么兄弟情,甚至连老子、孩子都可不顾。

刘邦打不过项羽,被抓了就求饶;放了之后,马上又进攻。刘邦被项羽抓了放,放了抓,项羽也拿说话不算数的刘邦实在是没办法,就抓住刘邦的家长,以示惩罚,活煮刘邦的父亲,刘邦竟然说出“分一杯羹”的话,项羽一看他这么无赖,只好作罢;当项羽的追兵很急,马车跑不快的时候,刘邦竟然几次把儿女推下车,认为是个累赘,幸亏车夫还有人情味,多次抱上车来,指责说:“再危机也不能丢下孩子!”

“无毒不丈夫”,可以说刘邦的成功是必然的,刘备的失败也是必须的。

战场上谈什么感情,伤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