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阿勒泰地区,乌伦古河流域水草丰茂,是孕育野性自由生命的摇篮。
北方高原干燥寒冷的风,统治这里。于是,夏季的干旱、冬季的寒冷,都能达到极致。
在这种情况下,生物们却能奇迹般地适应并繁衍生息。各种野生动物,河狸、雪豹、棕熊、兔狲、金雕、秃鹫等,在这里自由奔跑、觅食,展现出了生命的力量和生态的美好。
在这里,还生活着一种胖乎乎,圆滚滚的野生珍稀动物—蒙新河狸,它们有古脊椎动物“活化石”的称号,爱吃鲜嫩的柳树皮、树枝及芦苇。胆子很小,大部分时候只在夜晚钻出洞穴寻找食物。
它们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阿尔泰山乌伦古河流域的生态指示性物种。它们的发展情况代表着这个地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以及动物栖息地的发育情况。
2018年,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成立(以下简称“协会”),协会关注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并决定围绕河狸开展一系列的保护工作。
从“河狸食堂”到“河狸守护者”再到“河狸方舟”,协会为乌伦古河流域种下了六十余万棵灌木小树苗,改善了自然环境,让河狸宝宝有了更多的食物资源;调动500多位牧民参与到自然保护队伍中来;建起了阿尔泰山第一所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协会创始人初雯雯,也因此受邀作为联合国 COP15 大会中国青年自然保护工作者代表在大会开幕式发言,并获中国五四青年奖章。
2021年,在中国民生银行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的支持下,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开启了“ME-蒙新河狸新家园计划”,希望通过体系化手段,整合机构现有资源及项目,帮助蒙新河狸种群解决当下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为我国学界河狸研究提供科研数据和经验。
人与河狸,如何和谐共处?
新疆地区,地处干旱,降雨量少。而阿勒泰地区的乌伦古河流域,却是水草丰美,为许多野生动物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地。
蒙新河狸在我国境内唯一的栖息地,就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乌伦古河流域、全长725km的河道中。不过,乌伦古河不仅是河狸们的家园,也是当地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目前整个乌伦古河共计存在着十余座农用水利设施,浇灌了沿岸数万亩良田,使得当地老百姓可以生产、生活,可这一切不仅使得蒙新河狸经常被人工水利设施所困,还影响了蒙新河狸的迁徙通道,更限制了它们种群间基因交流。
“野生动物要生存,人也要活”,如何在人类生产生活和野生动物生存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ME-蒙新河狸新家园计划”的主要工作包括:对人工水利设施进行调查并设计河狸迁徙通道;调查收集栖息地环境因子数据,设计河狸野放栖息地评估及改造技术规范;建档系统化的蒙新河狸救助工作办法;进一步实施、建档当地社区联动参与自然保护的工作规则。
项目完成后,将依托机构前期工作基础,直接解决蒙新河狸迁徙通道受阻的问题,大幅度提升蒙新河狸野放后的存活率,完善我国对于蒙新河狸保护的行业技术规范,补全对于蒙新河狸种群的学界观测数据。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
唯有关心,才会行动
唯有行动,才有希望
“冬天,河狸的种群是大家族一起抱团取暖,有的巢穴可能有五到八只河狸,有的巢穴却没有河狸。”
“夏季的时候,河狸们会出去过自己的小日子,一个大家族就会变成许多个小家族,也会有新的河狸宝宝出生。”
“河狸会在河岸两边建巢穴,牛羊路过,经常把它们的巢穴踩塌,所以它们常常会建很多巢穴,踩塌了,就换一个。”
负责“ME-蒙新河狸新家园计划”运营和策划的大鹏老师说起河狸的习性,如数家珍。
让人不禁想起动物学家珍古道尔的话:“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
要保护任何一个物种,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它,包括他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因子(组成其生存环境的各项因子),河狸也不例外。
河狸调查的本质是为了搜集到与此项研究相关的所有科学因子,比如,河狸的生活习性、分布情况、活动范围等等,研究空气、泥土、温度、水文条件对它的影响,河狸的生态圈是如何影响到周围物种的。
为搜集到这些数据,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在5平米的方块内,调查里面的植物种类、植物数量,了解河狸到底会吃哪些植物。
大鹏老师和我们介绍,在中国民生银行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资助之前,因为资金有限,野外组的同事们只调研了冬天的数据,现在有了“ME-蒙新河狸新家园计划”,能够在夏天去调查了,夏季给出的数据丰富程度远远超过冬季。
这样大大提升了协会对河狸种群的了解和认知。有了大量数据的支撑,接下来的行动就有了依据。
是从生存环境恢复开始,还是从救助治疗开始,还是监测开始,都能根据大量数据,分析出更加科学的方案,针对这个物种进行保护。
协会发现,保护河狸最重要的是要先解决其生存环境萎缩的问题。
通过种植节水易活的灌木丛,为河狸及其他野生动物们提供食物及栖息地。有了足够食物的河狸宝宝们,还经常会掉进农用渠里,被困在里面。于是,协会调动牧民的积极性来帮助保护河狸。
一年时间,当地已经有190户、500名牧民成为了河狸守护者,发现河狸任何情况都会随时上报。
之前,有一位退役的老班长,一窝小河狸误入了他家的农用渠,老班长每天徒步几公里去给河狸送吃的,10月份到来年的4月份,整整6个月的时间。后来这窝小河狸成了他的老领居。但一群流浪狗袭击了它们,一只小河狸被咬死了。
70岁的老班长哭得很伤心,他握拳锤自己的胸口说:“我带它回家。”
所以,协会进一步成立了“河狸方舟”,解决受伤河狸的救助问题。就这样,协会建立起了从生存环境、守护者、到救助体系的保护河狸的方式。
近几年,下游水源越来越少,河狸开始向上游迁徙,但人工的水坝和水电站它们上不去,“ME—蒙新河狸新家园计划”就是为河狸们建设一条迁徙通道,也是它们的生命通道。
如何评价一块栖息地是否合适河狸的生存?人工介入后,如何修复栖息地?野放动物,为他们寻找新家园,到底什么样的环境是适合它们生存的?
协会通过实地踏查、样线调查、样方调查、放置红外相机等不同科研方法,调查乌伦古河流域水利设施基本情况,明确其生境因子(组成其生存环境的各项因子)、地形地貌、水文因子等,调查水利设施附近分布的蒙新河狸家族栖息情况,作为设计蒙新河狸迁徙通道的科学基础。
结合当地实际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同时对救助中心内蒙新河狸进行试验,确认在不同材质下蒙新河狸能够进行攀爬的最大角度制定设计方案, 确保迁徙通道设计可行、高效。
制定蒙新河狸救助及野放标准化流程,通过卫星追踪技术保障蒙新河狸野放后工作延续。并培养当地自然保护人才队伍,保障项目后工作继续开展。
改变正在发生
大鹏老师说,近几年,越来越能感觉到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无论是做调查还是保护,都能得到很多的支持。
牧民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所有人都变得很热心,而且很乐意合作,即便是找河狸巢穴这样的事,很多牧民也是亲自带着工作人员去找。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觉醒,是最让人感到高兴的事。
中国民生银行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是很大的助力。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野生动物的救助中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时间出时间,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然保护者。
在城市中的普通人,能够更加了解野生动物,确保不会伤害他们。在地的牧民,能够学习如何救助野生动物,如何进行放归。
我们相信,未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仅仅是河狸,还有雪豹、金雕、猞猁、狼獾,这些珍稀保护动物都会得到更好的生存空间。我们希望不仅做好具体工作,还能营造出了自然保护的社会氛围,使自然保护的效率得到提升。
生命的力量并非格外强大,当野生动物面临来自人类的持续重压时,便有了白鲟、华南虎的悲剧,无视自然法则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生命的力量又极具韧性,当人们阻隔威胁、用心呵护,寻找共存之道时,生命便能欣欣向荣。通过有效遏制捕杀,保护栖息地,大熊猫、朱鹮、藏羚羊、蒙新河狸等生灵便从灭绝的边缘被拯救回来。
伤害、利用、漠视,抑或是关心、保护,我们的行为造就了野生动物今天的生存状况;而它们未来的生存与灭亡,也取决于我们的选择与行动。
素材来源:新疆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
受访者:新疆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
大鹏老师
作者:潘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