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64岁父亲送终,他去做护工,却揭开廉价养老院的遮羞布:人老了,就失去尊严了?

前段时间,一位73岁患老年痴呆的老人,由于换衣时不配合,被养老院护工打爆眼球,住进了ICU。

这则揪心的新闻,再次牵出了大众关心的养老议题。

我们真的可以在养老院安度晚年吗?

纪录片《骨未成灰》聚焦重庆一家养老院,为我们展现了极度真实的养老真相。

片中老人、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也是悬在我们每个人头上的利刃。

01

临终父亲的

艰难抉择

64岁的田岳平,患有肌肉萎缩症。

养老院里,他的儿子小田反复地询问他“火葬还是土葬”?

田岳平一开始说“随便”,但儿子持续逼问:

“别随便,到时候不好搞,你想清楚没有,是火葬还是土葬?”

虚弱无比的田岳平最终决定土葬。

纪录片开篇的这个揪心情节,奠定了全片压抑的基调。

田岳平居住的养老院,原本是创办于90年代,位于重庆的一家民营男科医院。

随着老龄化时代到来,医院调整发展方向,才变成如今的养老院。

在这里,像田岳平这样时日无多的老人还有很多。

医生的一大工作,便是通知临终老人的儿女尽快赶到医院。

除了儿子小田,田岳平还有两个女儿。

小田专门辞职,来到养老院照顾父亲。

因为一个人忙不过来,他便给姐姐打电话求助。

但是,姐姐的态度却很强硬:

“(父亲)去世我回来,不去世我不回来。”

原来,父女俩有着难以化解的恩怨。

田岳平年轻时是个赌鬼,每天不舍昼夜地打麻将。

欠下一屁股赌债的他,当年竟然想把大女儿以1000块的价格卖掉。

“哪有父亲让女儿去做鸡的?”大女儿在电话中哭诉。

父亲隔壁床的病友,劝她“百善孝为先”。

病友的劝说很有代表性。他说:“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他这时候都到最后的时刻了,如果等他死了你还回来干嘛?”

可是,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小田的妹妹回来看望父亲一眼后,也拒绝和小田一起照顾父亲。

因为,照顾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意味着她无法工作。

没有收入,一大家子人怎么生活呢?

也许真不是小妹狠心,而是生活太过艰难。

于是,赡养父亲的重担落在了小田一人肩上。

他每天要手把手给父亲喂饭。父亲大小便时,他又要将他抱到便携马桶凳上。

照顾老人的工作,枯燥、重复、劳累,而父子俩又几乎没有交流。

小田说,只是“责任”驱使他照顾父亲。

镜头下,小田总是皱着眉头,烟不离手。

谈起找对象,他说没有钱谁跟你谈呢?

何况父亲每个月治病也花费不菲。

这个年轻人的未来,到底何去何从?

02

养老院里

最年轻的护工

被逼到绝路的小田,听从了父亲病友的建议:

应聘护工。

做护工,既有一定收入,又能顺便照顾父亲。

听上去倒像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于是,小田成了医院里最年轻的护工

上岗第一天,他先跟着老护工“观摩”了一遍护理工作。

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吃饭靠护工一勺一勺地喂流食。

大小便时,也要靠护工换洗尿布。

只是气味实在难闻。老护工提醒小田:“擦的时候就忍住不要呼气。只有忍一会儿,反正你要给她洗。”

白天,小田忙着给老人翻身、喂食、清洗屎尿布。

下班后,他的工作电话仍然响个不停。

倒垃圾啦、修管道啦,领导把这种杂活也扔给了小田。

本想着做护工一举两得,结果,父亲打点滴时,小田都没时间看管。

护工工作如此“脏、累、忙”,但工资却并不高。

小田每月到手就一两千块,并且没有社保。

一开始兴致勃勃的他,干一段时间后,也忍不住吐槽:

“这活这么累,才给这么点钱,谁愿意干?我去当保安都有三千多,还可以发呆。”

为了提高收入,小田有了自主创业,开养老公寓的想法。

但是,启动资金成了头号难题。

他四处找人投资,但一提到钱,对方便挂断电话。

此外,开养老公寓,挖走养老院“客源”,无疑又动了后者的蛋糕。

这让此事更加阻力重重。

小田的经历,也是年轻人普遍的困境。

尤其我国还是独生子女大国。

当赡养老人的责任,和生活的压力,落在同一个人身上时,顾此失彼便是常态。

如果父母长寿,往往又会出现另一种现象:老年儿女照顾高龄父母

养老院里有另一位患脑萎缩的老人,已经80多岁了。

他的女儿也已60多岁。

上有老、下有小,女儿自己也落得一身病。

但患病的老父并不省心。

他要么把尿尿在洗脚盆里泡脚,要么偷偷跑出医院,差点被车撞。

年迈的女儿抹着泪哭诉:

“爸爸,你年轻时是很好很好的一个人,你怎么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为你操心呢?”

老父亲还嘴说,每个人都有缺点。

看得出来,他也知道自己不对。但人老到一定程度,很多行为可能真的不由自己控制。

老人和儿女,都困在了如此无奈的现实中。

03

多重矛盾

照见人性困局

《骨未成灰》为我们展现的不仅是养老困境下,父一代与子一代的紧张关系,还为我们揭露了更多暗流涌动的矛盾。

比如同住一间病房里,病友之间的矛盾

这对老年病友,其中一位是“高级知识分子”。

他嫌弃另一位台湾病友“什么都不懂”,还爱显摆,老把自己开宝马车的往事挂在嘴边。

此外,他还列举了台湾病友通宵放音乐、乱拉大便等“罪状”。

而台湾病友恨不得求神拜佛,让吐槽他的病友早点归天。

两人因此闹得不可开交。

此外,养老问题往往还伴随夫妻间的矛盾

医院里有位手脚不干净的老人,老是偷其他病友的财物。

年轻时,他家暴妻子,出轨其他女人。

如今年老,需要妻子照顾的他,跪在地上,请求妻子的原谅。

如此真实的反转戏码,实在看得人唏嘘。

养老院和病人、护工之间,也存在隐秘的矛盾

有一次,医院以卫生部门突击检查的名义,将小田的父亲“赶”了出去。

小田气得不行。病友则对他透露:

“我每个月刷医保就要刷4000,加上看护费一共是6000,你父亲才交2000,肯定会把他赶下去。”

片中,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宣誓“敬老忠孝,奉献爱心”。

但是,病人家属却打听到医院多收一个病人,相关人员会有百分之十提成的消息。

当小田想节省费用,把父亲从养老院搬出来时,养老院“不高兴了”,他们让小田主动辞掉护工工作。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本来也无可厚非。

但小田的感想也很真实,他说:

“一切都向金钱看齐了,根本没有人性化了。这些底层的平民如果不能动弹,估计用不了多久就死了。国家要是都成这样,世界就没有爱了。”

《骨未成灰》拍摄于2016年,片中的故事离今天并不遥远。

当下,护工殴打老年人、甚至老人在养老院打死老年病友的新闻仍不时见诸报端。

养老问题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的各种矛盾。

在老龄化社会进一步到来之际,如何面对养老问题,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

危机亦是转机。

在硬件上,我们还有太多可以优化的部分。

比如养老院、社区养老以及居家养老的环境与设施建设。

在软件上,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发自内心地关爱老年人,关心他们的爱与怕。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程序,也不仅局限于医院。

它更是一种风气,一种普遍的温暖。

希望危机之下,我们每个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作者|小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