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热门专业?63所大学新设的“储能专业”要不要报考?

解读市场的经济

剖析市场经济的内在、基本运行逻辑

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制定了计划,目标是在5年内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

目前共有63家大学开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中不乏双一流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最早设立储能专业的学校,十个高校可培养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

但是新专业在大好前景期待的同时,也面临新问题,大理大学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年暂缓招生了

全国高考刚刚结束,但考生家长还不能完全放松,因为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填报志愿

视知产研院之前曾经对储能行业就业进行了分析:这个领域,缺人,高薪。

既然高薪缺人,那哪些高校开设了储能的专业课呢?

视知产研院查阅了教育部2019-2022年四年的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发现共有63家大学开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中不乏双一流学校。

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在全国最早备案储能专业。根据学校官网介绍,师资团队由何雅玲院士、陶文铨院士、管晓宏院士领衔打造。专业负责人何雅玲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太阳能光热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进入2020年,为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以产教融合发展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制定了《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目标任务是在5年内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推动建设若干储能技术学院(研究院),建设一批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此后,中国的高校掀起开始储能专业热潮,目前,除了西安大学,共有三批次62所高校开设了储能本科专业。

事关未来职业选择,因此,视知产研院一一介绍。

2000年,首批储能本科专业获批通过的高校有25家,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辽宁科技大学、沈阳工程学院、东北电力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理工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大理大学、青海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以“电化学储能、先进储能材料、工业储能和智慧储能”为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特色,以“电储能、热储能、氢储能及碳中和”为储能化学与物理交叉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构筑“四纵四横”的储能新格局。

华北电力大学储能和氢能学科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为基础,涵盖电化学储能、热/热化学储能、储能安全、储能系统等储能领域,及绿色制氢、氢储运与氢安全、燃料电池、氢动力等氢能领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要求学生对新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以储氢储电储热材料、技术和管理为特色的高质量研发人才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专业重点建设了以锂离子电池材料、高效储氢材料、燃料电池材料为核心的三个科研方向。

天津大学整合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七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22年招生首批本科生。

中国矿业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由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申报设置。该专业着力培养在储能材料、储能器件研发、储能系统及安全、节能环保、能源资源等领域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高级技术、科研人才。

厦门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的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和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融合了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系统工程、能源信息技术以及能源经济政策等多个学科方向的优势师资力量,是厦门大学重点规划建设交叉融合的专业之一。目前,已跟宁德时代新能源、厦门钨业、宁德核电等8家大型企业建立起了人才培养、毕业就业的良好合作。

山东大学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为主建设,均是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首批特色学科。目前已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构成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武汉理工大学依托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实践教学平台,融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以及电气工程等多个学科方向的优势师资力量,是武汉理工大学大学重点规划建设交叉融合的专业之一。

重庆大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热科学基础、储能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Ⅳ)、固体物理学、储能原理与技术、电化学原理、 能源转化原理、多能互联互补能源产储用系统及理论、储能系统安全管理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申报的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正式获批。这是继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获批创办后,该校在储能领域获批的国家级重大平台,获批总经费4.31亿元,其中国拨经费1.5亿元。基于航天国防特色以及东北地区寒地储能需求,平台将围绕电化学储能、氢能、物理储能、储能系统应用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电路与电机学、电子技术基础、测试技术基础、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材料科学基础、电力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储能材料、储能原理与技术、储热工艺及设备、储电系统设计、储氢技术及应用、储能系统安全管理、储能系统控制技术等。

辽宁科技大学设有电化学储能方向,具有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有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材料与技术、高效催化剂与质子膜燃料电池技术、清洁高含能量材料—多氮化合物合成与应用等。

沈阳工程学院的这一专业包含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储能原理与技术、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电气控制技术电力工程等多个专业模块课程,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海理工大学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子与电工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物理化学、储能原理、电化学基础、储能材料基础及应用、制氢与储氢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太阳能储存技术、智能电网储能技术、能源规划及利用、新能源汽车技术、储能系统设计及工程案例、储能系统安全管理等。

南京工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经过3-5年的发展,能够达到电网综合能源公司、新能源发电厂、储能设备制造等企业的专业工程师水平,或成为从事相关研究、开发的专门科技工作者。

江苏理工学院培养具备在储能技术基础理论、高性能储能材料设计与制备、储能材料分析与检测等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福州大学培养具备储能及其相关领域工程师的资质能力,能在储能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装备制造、系统运行、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福建师范大学形成以“储能材料/器件研发、工程化应用和产业化推广”为特色的教学科研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

长沙理工大学核心课程包括储能原理与技术、储能材料、相变储能技术、储能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储能电站设计与运行、储能系统安全与管理、大规模储能系统开发与项目设计。

西南石油大学精准培养覆盖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居民侧以及社会化功能性储能设施等多方面国家迫切需求的“高精尖缺”人才。

至于大理大学,根据《大理大学2021-2022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暂缓招生了。

青海大学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设在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建成新型压缩空气储能实验系统,获批昆仑英才-储能科学与工程名师工作室。

2021年,第二批储能专业审批通过的高校有14家,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上海电力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榆林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致力于培养兼备碳储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背景,系统掌握能源高效低碳转化、CO2捕集、CO2地质封存以及CO2利用转化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华东理工大学培养具有化学储能为特色的在储能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武汉大学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在电力、电子、交通等行业及其新兴交叉领域,从事储能技术的研发、设计和应用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和行业精英,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建设以“化学/能源材料基础+工程理论设计+实践实训”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以“理论+实验+实践+实训+创新创业+毕业设计”为一体化培养模式。

南京工业大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化学、能源、电子、电气等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储能技术基础理论、高性能储能材料设计与制备、储能系统设计与控制及运维、储能系统安全管理等专业知识。

徐州工程学院依托中国光伏工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国家发改委重大建设项目光伏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实训中心、江苏省柔性储能工程中心、江苏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电工电子教学示范中心、徐州市新型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培养为储能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山东科技大学培养能够在电化学电池、新能源综合利用、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等专业相关领域,从事储能及其交叉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试验分析、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华南师范大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储能原理与技术、应用电化学、能源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导论 、材料力学、电化学基础。

昆明理工大学该专业入选云南省本科高校新兴专业建设计划,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等学科,发挥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能源金属产业及科研优势,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宽广国际视野的储能科学与工程领域高级专门人才。

2022年,第三批开设储能专业审批通过的高校有23家,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淮学院、三峡大学、重庆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新疆理工学院、石河子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人才培养,具有特色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并与宁德时代、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电网、比亚迪、华为等头部企业联合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

北方工业大学致力于在储能装置研发、储能系统设计、储能电站运行等领域,培养能够胜任储能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运行控制、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内蒙古工业大学有“大规模储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新能源与储能技术” “石墨(烯)储能”等多个自治区级平台。

江苏大学培养成为能够从事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储能材料制备、电池制备等领域的创新研究、设计开发、工程制造、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盐城师范学院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储能技术、储能材料设计、储能电池制备、新型化学电源、储能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应用型高级人才。

宁波工程学院旨在培养掌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多学科综合知识,能从事储能及其交叉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新工科应用型高端人才。

青岛科技大该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确立以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利用及风能转换与利用为该专业的基础培养方向。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碳储科学与工程微专业,属于应用导向的新型交叉学科,涉及化学工程与技术、石油工程、储运工程、机械工程、碳金融等领域相关学科知识。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致力于培养在能源、电力、动力、管理等行业及新兴领域,从事储能科学与工程尤其是抽水蓄能技术的研发、设计和运营管理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和行业精英。

新疆理工学院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新能源生产、新型储能材料与器件设计、储能电站设计及安全防控等专业知识,专业核心课程为新能源技术与应用、储能技术及应用、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原理、相变储能技术、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储能系统安全与管理储能电站设计与运行。

如果你能力足够强,可以看看下面这十所高校。

2022年8月31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通知》,决定选取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会同有关企业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通知在末尾列出了10所重点高校,这十所学校名单如下:

如果你想在职业教育上发展也可以。

今年6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出,在重点行业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包括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知要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打造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行业协会和促进会,推动行业组织更好融入产教融合改革。

说了这么多,入学体验究竟是怎么样的?

来看看某乎上师哥师姐的经验分享:

视知产研院认为,任何新专业刚开始难免会遇到种种问题,随着专业、行业的不断蓬勃发展,相信这些问题在未来都会得到有效解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