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加拿大自1970年10月13日建交以来,在教育领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促进了两国教育部门和学术界的互相了解,促进了双方学术、科研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与文化交流互鉴。
2024年1月14日,由凤凰网和加拿大泛太平洋教育科技集团主办、凤凰网北美频道协办的 “中加人才与教育合作交流论坛” 于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举办。论坛由凤凰卫视《风云对话》节目主持人朱梓橦主持。加拿大原国会议长Peter Milliken、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留加拿大分会会长姚望,以及中加高校代表现场参与,围绕中加人才与教育合作展开深入讨论。
在圆桌对话上,加拿大泛太平洋教育科技集团创始股东、加拿大泛太平洋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陈耀彬围绕“推动中加人才与教育高质量合作交流”的主题展开探讨。陈耀彬结合自身留学经历与创业经历指出加拿大高等教育近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中加综合合作办学等教育交流形式的改变。他特别提到了联合硕士和博士项目的兴起,这些项目结合了中国和加拿大的优势学科和需求,正是这种互补性为更高层次的合作提供了机会。
关于“走出去”的问题,陈耀彬认为当前的国际教育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人才、留学生和技术的交流上,中国的大学也应该积极走出去。他指出,目前还没有中国大学在北美或加拿大开设分校的情况,但中国在东南亚如马来西亚等地已有成功的分校案例。他建议中国的大学可以与加拿大有联合办学需求的大学合作,推动分校的联合办学。
最后,陈耀彬回顾了加拿大泛太平洋教育科技集团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的成功案例,并以数据为支撑,对未来中加合作办学项目提出建议,指出可以更加积极开展短期留学项目,并鼓励中国家长与学生选择更加多元的留学专业。
以下是陈耀彬圆桌对话发言实录:
主持人:国际教育其实最近迎来了转型,我们看到很多国际学校现在都在强调,从一个依赖纯正国际的方式,再转变为叫中外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式。所以我首先想问我们陈博士,如何看待现在的这种转型?
陈耀彬:我想讲几方面,刚刚两位院长讲了很多了,包括走出去,包括怎么跟加拿大的合作,这方面我也想再讲一下。还有一个就是刚才没问到的问题。那我现在先回答你的问题,目前我认为加拿大高等教育方面的改变很大,包括你刚才提到的中加综合合作办学等等教育方面的交流陆续在改变,以前我们知道,加拿大有一些教育集团过来办高中层次的中加班,在高中层次方面现在变化越来越大,这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我们所说的联合硕士,在中国发一个加拿大的硕士学位,同时也拿一个中国的硕士学位,这个也是一个改变。
我最近也观察到,有一些联合硕士、联合博士的项目,比如跟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都有类似的合作。虽然最近放慢了,但我觉得整体还是一个趋势,就是中国哪些领域有优势,哪些方面有需求,对应的加拿大有哪些优势学科和需求,可以做一个互补和结合。拿硕士举例,刚才金院长讲到人工智能领域加拿大实力还是非常强的,那我们就不要只是做中加高中的合作了,往更高的层次合作,联合硕士、联合博士。
我在加拿大读过两个大学,一个是达尔豪斯大学,还有卡尔加里大学,都是一级大学。卡尔加里大学的工程、理工科还是相当不错的,而达尔豪斯大学的种植医学还是不错。那比如说卡尔加里大学,我们知道它以前跟北京有合作并且合作很成功的,因为卡尔加里不仅是全世界的石油城之一而且加拿大的石油科技还是相当发达的。
刚才金院长讲到,还有一个走出去的问题我想谈一谈我的想法,我们中国也希望走出去,并且走出去的不只是人才,也不只是留学生,不只是技术人才。我认为大学应该走出去,现在美国、英国、俄罗斯,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都来开分校或者合作办学,但是没有中国去北美、加拿大、美国开设分校的,当然我们也知道中国在东南亚,比如说厦门大学的马来西亚好像有分校,然后汉语是我们的强项。但是我觉得中国的大学也应当积极地走出去,那我们加拿大泛太平洋集团可以协助的就是我们有一个小大学联盟并且跟加拿大很多大学有合作。举个例子,比如说中国传媒大学想要去加拿大发展,可以先从联合办学开始,然后再建立分校,建立分校我的建议就是不要独立办学。比如说我们集团可以帮你找一个公立或者私立,有联合办学需求,中加双方互有需求的加拿大大学。所以我觉得应该走出去的不只是个人、技术、人才,大学也应当走出去。
当然我们可以再看一下美国就有很多我们华人办的大学,但加拿大大学中并没有华人创立的私立大学。公立大学对对加拿大几个省的法规比较了解,如果是中国的公立大学去办,批文还是不难的,但是最终还需要考虑一下能招到多少学生,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中国的公立大学跟加拿大的某某大学联合,推动分校的联合办,这种我们集团可以协助。第二种是中国的私立大学跑出去,就相对简单,和加拿大的公立私立大学都可以合作办学,我认为这个也是可以的。从我个人从香港一直到加拿大的留学经历来看,我们中国还是要直面挑战,积极走出去,与世界交流。
主持人:谢谢陈博士给我们带来的建议和分享。陈博士,下一个问题还想问您,因为我们知道泛太平洋教育科技集团,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实践,可不可以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两个成功案例?
陈耀彬:因为泛太平洋是个人的组合、公司的组合,泛太平洋作为一个新的公司,我们未来的计划还是希望能够继续做大做强,争取能够去美国上市,主板上市。但是我们要先做大做强,因为现在生源是最关键的,我还是那句话,招到学生就是王道。加拿大是个面积很大,人口少的国家,总人口最近才超过4000万。我觉得加拿大跟中国就是一个互补,中国是有人才,加拿大是没有人才有资源,所以我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优势方面走出去。
主持人:您讲的也很好,其实我们更多的是想听听具体的案例。比如说您的团队是怎样帮助?
陈耀彬:个人方面我曾经开办过中国沈阳第一个中加班的,你们也了解过就是大连枫叶国际学校。
主持人:这都是很有名的学校。
陈耀彬:另外我和我的团队也在河南郑州也做了当地第一个合作办学项目,加拿大的大学跟郑州的大学做了个2+2以及4+0,先后送到河南省教育厅和中国教育部审批。这两个都可以说是首创,这个是我们在中国。当然了我们泛太平洋也合并了一些学校,但是在中国开办课程或者办学,我自己个人有两个特别的先例,一个就是在中国辽宁省沈阳搞了一个中加,当时我们把它叫做不出国留学,就是说学生在中国可以读完三年,不通过留学,就可以拿到加拿大正规的高中文凭,可以凭此去加拿大所有的大学甚至是美国,以及英国剑桥、牛津等学校进行深造。如果他读的时间达到一定标准,还可以不用考托福雅思,我认为这个是非常好的开端,在未来我还是希望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发展到更深层次,不仅局限在大学本科,还可以推动硕士、博士方面的合作。
另外就是说刚才说的跟河南省大学合作,也是在本科方面的,一个是酒店旅游专业,一个就是工商管理,这些合作已经比较普遍了,我希望还是可以有些更深入的发展。刚才金院长也提到,我觉得中国传媒非常强大,市场很大,实际上加拿大也是个很大的传媒产业市场,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发展的机会。
陈耀彬:我对数据有一定的研究,就拿数据来举例,大家可能注意到加拿大留学生已经达到90万左右了,但中国学生下滑了,现在总数大概10万左右。印度已经达到30多40万了,印度一直在爬升,所以我觉得加拿大现在可以做出一些改变,中国的家长、学生也做一些改变,比如说我们可以做一些短期的留学,可以从交换学生等项目开始。另外我想提一个建议,我认为中国很多出国留学读理工科的,我个人认为应该读一些法律方面的,可能你们也注意到,加拿大三个大城市,温哥华还有蒙特利尔两个都是我们华人做了市长。美国波士顿当时也是我们华人做了市长,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个趋势,中国家长和中国学生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