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中国最大王牌,沃飞长空CEO郭亮:比欧美有较大优势

eVTOL的安全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物理层面的安全,第二个层面是心理层面安全。

作者|李军

编辑|刘毓坤、杨睿琪

凤凰网科技讯 5月23日,第四届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在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举行。凤凰网科技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进行了对话。郭亮表示,对于一个交通工具来说,安全是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我看来,eVTOL的安全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物理层面的安全,第二个层面是心理层面的安全。

郭亮称:“我们通过设计、通过实验、通过防碰撞,以及各种机电系统的设计来保证物理层面的安全。在心理层面,大众都会有对于全新技术的担心。而如何解决这个担心是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了我们商业化是否能够成功。

郭亮表示,沃飞长空的eVTOL试航审定都是瞄准C919、波音、空客这样的安全水平去构建的安全设计体系,安全方面其一直以最高的标准。

对话要点:

1、 郭亮认为,安全是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共分为两个层面。

2、 对中国而言,低空经济最大的一张王牌是什么?

3、 在eVTOL和新能源汽车技术融合的趋势下,沃飞长空有何战略规划来应对和抓住这些机会?

4、 如果在空中eVTOL发生事故应如何应对呢?

以下为对话实录(有部分对话删减):

媒体:作为沃飞长空的创始人,您是如何带领团队在eVTOL领域取得技术突破的?

郭亮:实际上eVTOL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在我们提低空经济之前,这个行业我愿意称它为新通航。eVTOL行业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特征,第一是垂直起降,第二是新能源,第三可能就是无人驾驶或者智能驾驶。

对于我们团队来说,这三个方向我们都有相应的技术积累,按照适航标准去做出一个安全、好用的交通工具。因为对于一个交通工具来说,安全是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媒体: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eVTOL面临哪些主要的监管和技术挑战?

郭亮:这个问题它有好多层面,比如说安全方面,在我看来安全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物理层面的安全:我们通过设计、通过实验、通过防碰撞,以及各种机电系统的设计来保证物理层面的安全。第二个层面是心理层面的安全,要为乘客提供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

可能大家会关注到我们是有人驾驶eVTOL,但是实际去看飞机的时候,发现它其实跟无人驾驶的航空其实没有区别。这个飞行员更多的是担任一种安全员的角色,并且这也是一个伦理和法律的问题。有安全员在飞机上实际上能实现很多心理上的安全:包括遇到应急情况下该怎么做,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飞机在安全方面最为挑战的一部分。

我相信在商用干线客机、高速列车诞生之前,包括很多关于自动驾驶相关的一些新技术,可能大众都会有对于全新技术的担心。如何解决这个担心是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了我们商业化是否能够成功。

媒体:在eVTOL和新能源汽车技术融合的趋势下,沃飞长空有何战略规划来应对和抓住这些机会?

郭亮:实际上您已经帮我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最大的机会就是新能源汽车在我们国家有非常重要的产业积累。我们看到eVTOL长得像一个飞机,但是我愿意称它为披着一个飞机外衣的新能源汽车。

站在供应链、应用场景、包括自动驾驶所要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的三个角度看,实际上eVTOL更接近于一个电动汽车。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eVTOL 70%—80%跟新能源汽车是重合的,剩下的才是我们传统航空用到的相对比较昂贵的、高可靠的供应链系统。

这20%是关键少数,它决定了这件事情能不能成功;80%的和新能源汽车重合的供应链系统是产业基础,它确定了我们能不能向大众提供一个既安全可靠、又成本可控、能够大众化的实现空中出行的解决方案。

媒体:在研发AE200等eVTOL产品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创新是什么?

郭亮:与其说是技术创新,不如说是工程实现。因为现在飞机上用到的所有的技术,都在每一个阶段不同的几个方向经历了数十年的、持续的研究。只是说新能源的产业革命,带来了把不同的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机会。

从一个想法到一个产品相对是简单的,但是把一个产品变成一个商品,以及如何实现技术的商业化,这是非常困难的过程。我们更多的挑战是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相对成熟的技术,又把相对成熟的技术变成一个可实现的产品,但更关键的是这个产品有没有商业价值,能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同时它还是一个可持续的一个商业模式。

所以说我们刚刚才会讲到供应链,会讲到安全,会讲到大众对于这种新技术的担心。我愿意用类似ChatGPT来形容eVTOL行业:eVTOL行业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大家可能看不到、摸不到。但是我相信在未来一两年之内,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这样的技术可以商业化了,fly taxi会从一种非常有趣的出行方式到一种非常实用的出行方式,我相信大众会改变对于eVTOL行业的看法。

媒体:在创业过程中,您觉得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郭亮:最困难的事情实际上还是对于安全性的设计。因为这是一个完全全新的东西,不同领域的专家、不同的用户,包括我们的主管单位,都会对这架飞机的定义有自己的想法,更难的是把大家的想法融合在一起,使其有一个交集,这个交集就是商业的成功。这种人与人的交流,专业与专业的交流,以及跨界的融合,是我感受特别深的。

因为我本人就是一个工程师,所以在技术突破方面,实际上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敢于在国内率先使用欧美先进公司普遍使用的倾转旋翼这样一个“最难的”技术路线,就是出于我们对于自身技术能力的一个自信。但是如何把最先进的技术变成最成功的一个商业模式,这中间的鸿沟非常大,这中间要做的事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比如说上下飞机的舒适程度:关门的手感、所有内饰的触感、噪声的控制。

讲个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以前做航空器实际上完全没有NVH这样的专业需要。因为咱们坐的飞机都特别吵:因为耳朵会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的条件下,对听觉是有损伤的,所以坐直升机我们都需要戴耳机,那就没有舒适性可言了。民航客机在落地起飞的时候,整个飞机噪声也非常大。

这一台飞机完全不同,eVTOL在天上飞的时候,我们不仅考虑到了它的高性能,还要考虑在300米空中运行的时候对于城市交通的第三方参与者是不是公平的:即不能在空中享受便捷的出行,下边全是噪声,这肯定是不可持续的。eVTOL在300米空中运行的时候,地面可接受的噪声水平是45分贝,远低于我们国家对于二类噪声的55分贝标准。我们是花了不少的力气的。

人是我们的核心。跟以前的飞机不一样,当乘客登上了这架飞机以后,我们还提供了很多可视化的设备来实现乘客心理层面的安全。

比如说我们给乘客提供音乐等方面的选项,以前坐飞机我从来没有想过还会配高档音箱,让大家的听觉的体验会非常的棒,甚至辅助以汽车上比较成熟的主动降噪。这也是我为什么说eVTOL是一个有着航空器外观的一个新能源汽车,所以我们叫它飞行汽车。

凤凰网科技:刚刚提到了飞行汽车,最近很多新能源汽车的厂商把自己的产品放到了周鸿祎的公司门口,您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让周总试驾一下。

郭亮:我当然很愿意周鸿祎来试一下我们的产品。当我们经过了民航局的适航审定的时候,当我能够向大众提供确保高标准安全的一款飞行汽车产品的时候,我会跟周总去介绍我们的产品的特点,我相信他会非常感兴趣。

媒体:周总是特别惜命的一个人,他特别担心安全问题。

郭亮:那选择我们就对了。

媒体:关于eVTOL产品的安全性,您有一个怎样的评价?

郭亮:我们整个试航审定都是瞄准C919、波音、空客这样的安全水平去构建的安全设计的体系,安全方面我们一直以最高的标准。

可能大家也通过一些报道看到沃飞长空是全国第一个进入适航审定的有人驾驶的eVTOL,同时又是全国第一个通过了适航审定的有人驾驶的eVTOL。沃飞长空一直用最高的标准在要求着我们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媒体:昨天民航局发布了空域改革的措施,您对空域改革当中有哪些期待?

郭亮:与其说是期待,不如说是一种激动。从今年的两会结束以后,我们的低空经济就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期,从产业、应用、法律法规的3个维度都在快速地前进。早先大家更多看到的是技术层面和产品层面的进步,在未来一年,我相信法律法规层面和运行层面很快形成让人期待的一些成果。特别在法律法规层面,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媒体:昨天开幕式的时候有嘉宾提到了整个电池对于低空经济当中的一些制约,刚刚您也提到了eVTOL跟新能源汽车的融合。据悉电池成本早期占新能源汽车的60%,在低空飞行器当中,电池成本占到了多少呢?您希望电池技术有哪些突破?

郭亮:出于我们正在跟供应商进行一系列的洽谈,可能准确的数字不能告诉你,但是电池电机控制系统依然在我们成本构成中占比较大的比例。这也是为什么我讲从产业链的维度,它更接近于长得像飞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也是我们非常关键的技术。我可以这样说,以现有的电池技术能基本满足低空出行的诉求。

比如说基于这一代的电池技术。咱们外边的那台展机在空中飞行的里程能达到200公里。空中的200公里跟地面相比,有一个直接性的效率上的优势,基本上能满足中国大多数湾区的需求。

我们也非常希望电池水平继续上升,对于里程来说就像电动汽车一样,是一个线性增加的过程。

媒体:有嘉宾判断2026年或2027年低空飞行器可以进入commercial(商业的)环节,您怎么看?

郭亮:是的。我是非常同意这个观点的。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是eVTOL产业的成熟期,通过成熟期有可能又会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期。

媒体:中国并不是最先开展低空经济的,其实是美国和欧洲率先开展的。美欧有很多的相关厂商。您觉得中美欧3地发展低空经济各自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政策优势分别是什么?中国市场最大的优势又是什么?

郭亮:实际上中国、欧洲跟北美这三个地区各自都掌握着非常独特的市场环境和非常完整的产业生态。

对于中国而言,最大的一张王牌就是我们在新能源领域,不光是汽车上的一些积累,还有基础设施的积累,我们比欧洲和美国有比较大的优势。比如说纯电动飞机是总要充电的。我们国家可能每条高速公路上、每栋楼甚至每个大厦都有充电桩,虽然现在的充电桩都在-1层,可能未来要到顶层去。这些充电的基础设施,我觉得中国是全世界最完善的,这也是我们发展新能源低空经济的武器。

媒体:如果在空中eVTOL发生事故应该怎么样应对呢?

郭亮:eVTOL本质上是用了大量无人驾驶技术。作为一个工程师,在我眼中机器犯错的概率是远低于人犯错的概率的,但是机器处置应急情况的能力是远低于人临场处置事故的能力的。我们的设计把两者各取所长:长时间的、疲劳的、无聊的事情交给自动驾驶去做;一旦空中出现了故障交给人去临场处置。实际上发生飞机跟飞机碰撞的事情是非常少见的。

站在这个维度,实际上就会大大提高“安全员”在应急处置时的状态,这是一个互补的事情。

从设计层面来看,飞机跟汽车不一样。比如汽车有4个轮子,少任何一只轮子行驶都不会是正常的,但是汽车有个好处,爆胎了以后可以停在路边,但是飞机不行。

eVTOL有8套动力系统,实际上每套系统又是双绕组的,实际上相当于16套动力,这样看小几个节点发生故障的时候不影响整个飞机的安全,这就是我们设计的一个初衷。

包括所有的干线民航客机全部是两台发动机或者两台以上。两台发动机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一台如果有故障,另外一台还能保证完成相应的应急处置。实际上飞机有很多有余度的设计,我们是通过这些余度逻辑上的设计来保证整机的安全性。

当然一定程度上余度的设计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买飞机票那么贵,坐高铁其实还相对更经济一些。但是由于新能源带来了这次革命,我们知道电机的可靠性是远高于所有燃机的,这一点就可以大大的降低我们在安全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安全成本大大降低。这就是低空经济在新能源革命下的一个最大的产业机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