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0日,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暑期实践团来到衡山县福田铺乡,对衡山影子戏的发源地进行探访与调研。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承人、第十七代皮影戏传承人王冬林介绍说,衡山境内影子戏出现的时间,大约为清顺治初,福田铺乡农民彭凤举,从外地学艺归来,成立影子戏民间组织“老龙会”,带徒传艺。从此开创了衡山影子戏的先河,至今三百六十多年。1984年福田铺乡,有皮影担子15剧,艺人30名,成立皮影协会。1985年10月,福田铺乡举行第二届皮影汇演,评出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五个。年末,福田铺乡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皮影艺术”之乡称号。
(传承人向实践团讲述影子戏发展历程)
福田铺乡是衡山影子戏的发源地之一,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孕育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在与王冬林老师的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皮影戏演出的场合很多,包括红白喜事、庙会、岁时节日、还愿等。王冬林老师回忆道,往年中元节期间,他和团队成员都会在衡山县走街串巷,举办多场皮影戏演出。一场场精彩的皮影戏离不开福田铺乡手工人们的认真钻研和反复打磨,当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匠人精神结合,舞台上浮光掠影,舞台下文化洋溢,观众反响十分热烈。
(王冬林老师展示往年演出排期)
在与王冬林老师及其弟子进行深入交流后,实践团感受到了衡山影子戏的底蕴,同时也对影子戏与传统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感触。在王冬林老师家中,每一处场景,每一处布置都诠释着他与衡山影子戏的深刻羁绊。通过在福田铺乡的调研,实践队员进一步了解了衡山影子戏发展的起源和相关民情风俗,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将接触影型的制作过程,发挥青年人的专业特长,做好保护和传承衡山影子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助力衡山影子戏焕发新生机。(梁好 马晗 丁睿)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