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近年来,莱阳市坚持以改革办法解难题,用创新手段添活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探索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创新成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荣获中国预制菜第一市、中国绿色预制菜之乡、中国生态食材之都、中国美食地标之都、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全国“一县一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省现代农业强县等荣誉称号。
以目标为导向
把好改革“方向盘”
对标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烟台市委工作要求,高位谋划、高点起步、高效推进,确保工作有思路、前进有目标、行动有方向。
坚持规划先行,绘好改革“路线图”。开展“改革攻坚提升年”活动,创新改革服务专员制度,建立共性改革任务和改革品牌项目推进落实台账,近三年完成六大领域改革任务400余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80余项。坚持领导领衔,引领改革“破坚冰”。健全“一把手”领衔推进制度,重大事项亲自研究谋划、安排部署、推动落实,以上率下推出预制菜产业倍增、乡村振兴突破、民生事业提升等一大批事关发展的“破冰”之举,蹚出了突破发展的崛起新路。
坚持典型示范,扩大改革“影响力”。建立重要试点提报落实机制,争取省级、国家级改革试点50余项。开展“莱阳微改革”活动,举办“改革攻坚”竞赛比武、典型案例评比、改革创新大赛,百余案例入选市级“改革典型储备项目库”,“幸福游园会”服务场景等多项典型做法被省委改革办刊发。
以发展为路标
畅通改革“快车道”
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聚焦“1+3+3+X”产业培育,深化重点产业链长制、骨干企业倍增计划,激活突破发展澎湃动能。
破局领航预制菜产业。组建全省首个县级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在全国率先发布30部预制菜团标,构建起千亿级绿色食品、百亿级预制菜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十大预制菜基地”、“全国十大预制菜创新发展地区优秀案例”、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家企业上榜胡润中国预制菜百强榜,鲁花荣获“全国质量奖提名奖”,龙大美食入围“中国品牌创新发展工程”,正在申建国家级预制菜技贸措施评议基地。承办全省预制菜产业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拍摄上映国内首部预制菜题材电影《预制厨神》,与央视合作播出《家乡的年味儿》、《回家吃饭》、《一城一味》等专辑,全面叫响中国“云厨房”、世界“菜篮子”——“莱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
莱阳市绿色食品产业链党建赋能中心
创新壮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集约发展行动,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国药医药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快速建设,潍柴新能源商用车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昇辉科技获评省级质量标杆企业,开发区化工园获评国家级智慧化工园区。前瞻燃爆未来产业。千亿级的莱阳清洁能源基地及配套工程有序推进,“零碳之城、生态之城、健康之城”三大功能区持续优化,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打造支撑愈发坚实;胶东智慧物流港建设提速推进,以春雪、龙大等为主体申请的冷链物流基地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举办莱阳恐龙发现百年纪念大会,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垩盛世数字文旅创新产业新城入选烟台县域数字经济莱阳样本行动计划。
春雪集团
以乡村为舞台
奏响改革“振兴曲”
创树党建引领之“核”、产业兴旺之“禾”、生态宜居之“河”、乡风文明之“荷”、治理有效之“和”、共同富裕和共享幸福之“合”的“六He”品牌,按照“一极引领、多片示范、全域推进”的路径,蹚出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莱阳实践与方案。
莱阳市乡村振兴赋能中心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以“零问题”验收通过全省首批、烟台首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创建,建成投用省内首个综合性乡村振兴赋能中心,在烟台观摩中荣膺单项冠军、实现历史性突破,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典型案例;“梨满田园”示范区争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链式发展振兴乡村产业。结合“四带六片一红旗”等示范带(片)打造,因地制宜培强莱阳梨、大花生、果蔬、白羽肉鸡、生猪和乳业6条特色产业链,承办农业农村部全国出口蔬菜无人智慧农场现场观摩会,莱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国家级示范园;莱阳梨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品牌价值达11.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央视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歌会在莱录制,2024全国“村歌大赛”总决赛落户莱阳。
提质乡村振兴莱阳模式。全域推广“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莱阳模式,带动全市10万农户增收20多亿元,相关做法入选全国产业振兴十大典型案例、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典型经验,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分享乡村振兴“莱阳经验”,被《新闻联播》以近5分钟时长深度报道。
以群众为中心
搭建改革“连心桥”
坚持将群众福祉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尺,持续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在80%以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围绕办好群众“暖心事”,以深化教育、医疗、养老领域改革为牵引,开展民生事业提升三年行动,高考本科及一本上线率连年攀升,多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实现“清北”录取新突破,入选首批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莱阳市妇幼保健院启动迁建,疾控中心迁建竣工,烟台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现场观摩会在莱召开;天龙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围绕破解群众“堵心事”,打通清水路等“断头路”20条,今年基本消除城区主干道“断头路”;升级改造老旧小区56个、数量居烟台首位,处置“问题楼盘”2个;莱阳南站投入使用,莱荣高铁开通运营,莱高路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围绕解决群众“烦心事”,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红润、和润、法润、德润、智润“五润”工程,打造“莱”说理矛盾调解品牌,成立全国首个涉保险纠纷诉源治理联合调解中心,获评第二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莱阳市法律援助中心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莱阳市将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开新局,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彰显莱阳改革担当。一是以更高站位抓推进。坚决扛牢改革政治责任,扎实开展“改革攻坚提升年”活动,完善领导领衔、专员服务、竞赛比武、督导考核等机制,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合力。二是以更强担当抓突破。统筹经济体制、生态文明、民主法制、科教文卫等领域改革创新,靶向发力、攻坚突破,推出一批见效快、便民利企的“微改革”事项,以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三是以更大力度抓示范。加大改革试点争取力度,深挖一批改革典型,总结提炼特色亮点,做好宣传推介,努力推出更多莱阳经验、莱阳典型。
(莱阳市委书记 卢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