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货美妆是否还有出路 会不会是最后一战了?

这是国货美妆品牌的渡江战役,关键你是江哪头的一方?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舒秀辉

3个月前,我写了一篇《新锐国货的5亿规模陷阱:如何立于不败,看别人先死》,谈到很多新锐国货品牌因为偶发性的成功,在存量竞争的今天陷入了“中等规模陷阱”。

而随着近期十余家国货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半年财报,我们发现,头部规模企业与这些中等规模企业,以及底部的初创型企业之间,无论从生意规模、企业利润,还是整个品牌势能上,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

曾几何时,美妆行业在消费品圈以高毛利、高产出让其他产业同行艳羡,也以多样化的营销万花筒让其他产业仰视。而今天,则以无法找到确定性的增长路径、做不出生存的利润空间,让人感到疑惑。

月初的时候,我尝试和一位年销过亿的特色品类新锐创始人探讨产品的创新机制、下一个技术风口以及如何营造更良好的行业生态,但是这位朋友已经无暇也无心在现阶段关注和思考这些,尝试了很多方式来获取销量增长的同时保证利润,几乎都无效,“有我就跳起来请你吃饭了”。

这可能是大部分品牌的同款困境,在现有这个生意体量里原地踏步,稍微迈大一步可能陷入亏损,或者亏损扩大,生意仍在转动,但如果今天停下来算盈亏,大概率就是负数。

“今年下半年,你们对整个产业的预期是怎样的?”

几乎每个月,我都会将这样的问题抛给见到的每一个企业,大家基本没办法给出确定、肯定的答案,这说明时局越来越让企业难以捕捉。直到我听到一位朋友说,一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都判断,下半年的生意可能也就跟上半年差不多的水平时,我认为,大家不要把希望放在双11一把回本了,下半年大概率是确定性的差。

那么,在确定性的差的情况下,确定性导致这个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目前确定性的生意格局是怎样的,利润到底能不能做得出来?创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让企业腾飞?这是本篇文章,试图和大家来探讨的。

的确,现在的问题是比较显性的严重,各品牌从生意端是明显看到,我们媒体也能从外部体感感知到,那在哪些层面严重,以及是否会持续严重?我们来看一些切面:

1、从大环境角度,无论是经济大势,还是美妆行业的形势都已经告别了两位数增长阶段,如今陷入了阶段性的滞胀。修远资本管理合伙人严明认为,中国的真正的需求还没有完全释放,这是源自目前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不是不想消费,是不敢消费,因为中国消费者历来是偏保守的。

从消费历史的角度,严明观察,当下中国市场可能跟日本1985年签署《广场协议》,并在1991年开始明显显现的时期有点像,而是那日本著名“失去的30年”的开端。有意思的是,当时日本开始大量出口,相当于我们今天热门的出海,只是那时候日本出口中国,今天我们出口东南亚。所以,可以试着从日本当年找找我们今天的影子。

2、从品牌表现来看,目前困境中品牌的底层问题,在于没有持续增长的护城河。今天有增长肯定是好事,但是大量品牌做不到长期增长,都是脉冲式增长、心跳图式波动。严明认为,依赖营销手段拿到今天结果的品牌,并不持久,当下年轻人对品牌的忠诚度没有上几代用户的粘性高,喜欢尝鲜,这对于流量型产品就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为便宜,信息量大且杂,消费者买了东西不知道是谁的品牌,后面就记不起来”。

他更是指出,3-5亿规模的品牌还不能造血,基本上就很危险了。一位资深行业人士认为,其实包括部分头部品牌尽管也在风口上,但也已经感受到ROI不可避免的下落,因为竞争的品牌越来越多,但大家的方式是越来越简单。

就算今天在功效护肤品赛道中,大家的竞争焦点是基于原料创新的明星大单品的争夺战,同样面临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的窘境。聚美丽在《真内卷伪创新:2024国货品牌竞争的底层真相》中曾提到,我们找原料创新及功效宣称的差异化组合,有一定差异性,但是总有一天会被填满,就像都挤在玻色因中,欧莱雅也得面临“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局面,所以它也得有更深层的创新来保持领先性才行。

3、无法持续性增长,无法持续性造血,这个症结在于前两年把自己的命栓在别人(红人、平台)裤腰带的日子太舒服,现在人家裤腰带要么松了(红人下滑),品牌跟着掉,要么人家拿裤腰带勒着你脖子(平台收割),这时候想把命收回有点迟了。

有一家去年5亿规模的护肤新锐品牌,今年上半年在抖音做了1.2亿,这是去年同期的一半还少。下滑50%,已经成为许多品牌在2024年的常态,特别是去年上过“OFFER”的品牌,各位可以检索一下。听说今年双11,许多品牌依然寄希望于李佳琦身上,“只要能上,什么条件都能接受”。尽管也下滑,但李佳琦仍然是今天最大的确定性之一,这条裤腰带它又不像太平洋一样宽广,容纳量也有限呐!

还有一家号称科技护肤、提供专业护肤解决方案的品牌,命只拴在了一位抖音千万级粉丝的主播身上,在这位主播直播间能卖2000来万,在其他主播那就失灵。所以,把命集中拴在一位或者数位头部主播身上的品牌,每一天过得都是心跳图式的日子。

其次,平台在算法上持续剥削品牌,付费流量占比越来越高,并且品牌付费吸引过来的用户,在产生观看、种草、下单等行为后,消费者会不断地收到同类型的产品,而且价格更低,刺激消费者退货买其他”真香“款,平台收获的是多次广告费,品牌收获的是一仓库退货库存,顺带损失了大量的试用中小样。

4、到今天,仍有许多有过成功经历的创始人,个人ego太大,有点梦没醒。创业者们只要有过相对较大的成功经历,就会在自己的成功算式里无法自拔。我会发现,今天的行情之差已经如此明朗,破局之术如法匮乏,仍有不少在前几年成功过的创始人,“怀揣梦想”。

一位上市公司的前辈,在看到另一家后辈也成功上市并且在抖音拿到大结果后,毅然决定要在自己的低价品牌(非护肤类)上面长出一个中高端护肤品线出来,他认为,人家做的,为什么我做不得,依靠自身品牌过去几十年的名气积累。

还有一位明星品牌的操盘手被自家老板搞得焦头烂额,因为公司业绩大滑坡,自己每天像个业务员一样在外面招揽资源。他自嘲自己,像一个夜总会的坐台小姐,天天上晚班养自己的渣男朋友(自家老板),然而这个男朋友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晚上赚了1000,发现男朋友白天就给你亏了800。亏 800 不说,男朋友还到处宣扬自己很光荣亏800,因为男朋友过惯了大手大脚的日子了。

“我觉得我很努力,今天是行情不好,未来有机会做小几个亿,那也挣钱的。现在只想着做个小几千万的生意,根本是没机会的。”这是另一位前明星品牌操盘手对他今天创业困境的看法。

5、拿了投资的品牌,接下来就会持续面临投资人的“要挟”。当下已经来到了新锐浪潮入局的投资基金的密集退出期,然而它们大多数无法退出,因为投资标的既上市无望,想卖身又找不到接盘侠。资方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拿了钱的品牌每年其实都有一个隐性的资金占用费,那既然上市无望,资方就希望能够“稳定收租”,品牌要每年创造可观利润。

然后这里面有一个悖论:前几年高速增长的时候,品牌这个壳子的撑大背后是资本不断提供旺火,现在好多品牌掉下来了,“人很虚,身体(壳子)还撑得很大,脑袋很小,看似账上还有点钱,但还在不断失血”。企业想要收缩费用,降低规模,减少人员等成本,比如说从十几二十个亿降到四五亿,费用一控制,10-15个点的利润就做出来了。

但是投资人不同意,因为这样的估值也跟着降,之前可是起码5倍以上的PS进来的(保守估计),现在就剩1倍,业绩还在缩水,这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必须是既要有规模,也要有10-15个点的利润,只能说现在大家还保持着一份克制的《体面》,但是摇滚动物园、觅光等事件,接下来是否会频繁上演,几率是挺大的。

6、连白牌都要干不动了。我们会看到所谓的大盘一直是持续增长的,特别是抖音,那品牌们都说难,增长的只能是白牌、厂牌、杂牌了。但白牌的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没有看到一个纯新白牌起来了,大多都是原来的白牌公司在有基础的情况下, 做了新白牌。”璞氧品牌创始人李福平谈到了他的观察。

原先可能个人拿个100万,工厂贴货(但比如会占股40%),双方各自发挥优势组盘来干。现在准备500万,可能都不一定能快速起盘。因为白牌的竞争也激烈,导致前置投入太大,而他们的利润也就 3 -5 个点,本来就是“刀口舔血”,现在不确定性也在加大。

有行业人士透露,过去几年在抖音平台,因为白牌凶猛发展,撩动的个别小二都蠢蠢欲动想下场做货,巧合的是去年下半年起,这种“春心萌动”也消停了下来。

局面的确已经明朗,并且逐步趋于格局稳定。当然,这是否意味着国货美妆品牌的格局,已经迎来大结局?

我们有以下几个观点:

1、就格局趋势而言,有可能目前就是这一轮国货美妆企业的“渡江战役”,全面奠定“政权格局”的最后一仗。聚美丽连续两年对以品牌营收维度进行国货美妆品牌座次的观察(详情可参看《中国美妆品牌新座次:30+国货迈入10亿梯队》、《美妆至暗时刻,TOP100品牌们暗流涌动》),明显会发现20亿是规模头部门槛,20亿规模以上的品牌格局变动较小,未来也将在一定阶段内更加稳定。上一个时代,对于头部国货有个说法叫G8品牌,新时代虽然没有如此的称谓,但格局情况相近。

20亿以上的滚雪球效应非常明显,而20亿以下,就算已经超过10亿规模,受市场波动、白牌侵蚀、用户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仍会较大,往前一步进入头部,退后一步有可能无法再回到今天的规模。更不用说5亿、1亿这个层级的品牌变动,会极其随市场动荡而波动。

2、就格局形式来说,应该会呈现头部规模企业+“小而美”特色品类品牌+下沉市场补位品牌的局势。上个月,各家国货美妆上市企业密集性发布财报,虽然其中排名略有起伏,但TOP 10格局稳定,并且其中也逐渐形成一二三梯队出来(详情可参看《排名巨变!国货美妆年中榜出炉》),除了传统的G8品牌中留下来部分“老选手”之外,有行业人士认为,新锐品牌挤入其中可能就到溪木源为分水岭。

今后,除开规模企业之外,有生存空间的则是属于各大细分品类的“小而美”品牌,比如养发、祛痘等功效细分,规模体量在2亿以内,这可以参看日韩市场。不过,由于中国市场仍然是广袤且层级复杂,所以在较长一段周期内仍会存在“以单品牌店模型为主的,以城乡结合部、轻服务为主的品牌”满足下沉 用户的需求,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

3、就终场卡位的策略来说,要搏可能伴随的是猝死风险,你会有90%的成功概率,但剩下的10%是死亡概率,那么今天愿意赌这个90%的概率吗?这是“风投女王”、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在给她投资的一家已经年销20多亿的消费品企业建议时,提到的数字。

股神巴菲特曾有句名言: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按照这里面的逻辑,在今天看到其他同行陷入增长困境,有潜在的机会凭借自己的规模和手中较为良好的现金流,是可以采取贪婪的策略抢夺市场的。

徐新口中的这家消费品企业,计划投入1-2亿,通过全民级别的代言人,以及线上线下的传播资源和渠道铺设,来渗透更下沉的市场。而这对账面现金流、渠道经营、产品供应链等等都是连带式的反应,有很大概率就是 10% 的概率猝死,因为就算是徐新,都坦言不可能再投钱了。

所以很明确的,今天大部分企业都不要怀着侥幸“搏一把”的心态,就算账上可能还躺着1-2亿的现金流,因为有可能自己的失血速度会超过预期,而血站已经不可能再给到补给。

2018年,新锐的开端之初,万科在那年的内部例会,打出了“活下去”的口号,一度成为一场紧急公关事件。现在再来看,头部企业可能在辉煌的时候就已经嗅到了危机的味道。今天再来看,“活下去”都快成了众多美妆品牌没有招的难题了。

所以,我们在2个问题上请教了各位创业者和操盘手,试图给出一些思路,这2个问题是:

第一,从创始人的角度,怎样才有机会活着?

第二,从经营的角度,今天除了头部品牌,其他的还能不能做得出8-10个点的净利润?

针对这两个问题,在一番交流后,带来了以下的思路:

1、老板要做“小人”。严明认为,今天大部分品牌的兴起,都是环境、政策,加上自己(创始人)的努力,自己一定是放在最后的。如果自己放在前面,创始人就会很焦虑,很多的成功,个人因素占可能不到1/3。而部分创始人会认为自己 占80% 以上,这就是痛苦的来源。人民网都说了,没有所谓的马云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

就像我们在新锐中等规模陷阱文章中说的,今年相较于去年同期掉了50%,要思考的是去年是你的能力还是外部的运势成就的,今年是否才有可能是真实、合理的生意体量?如果马云都只是时代中的马云,连阿里巴巴都在这几年间反复跌倒,不断寻找方向,我们是否应该把自我ego放小,来重新定位下自己的生意规模。

2、老板带着企业要回归“下人”思维。像上文所述,现在很多品牌都是“虚胖”,特别是组织架构上。一位产业投资人提到,好多新锐企业中动不动就是“副总裁”、“CXO”级别的高层,CXO肯定下面继续招相应总监来匹配身份,但实际上title跟岗位职能是错位的,好多CXO其实干的是总监工作,而总监也就是干经理的职务。如今,大量“虚胖”的美妆企业其实砍掉一半人,生意经营并不会伤筋动骨,反而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组织效率。所以,公司要降级,老板变总监,总监变业务员,回归真正二次创业心态和实际行动,并不会没救。

3、尊重产业基本规律和门槛。一家曾经的彩妆头部品牌,在经历被花西子等品牌超越后,脱离外界关注后,反而愈发稳健,今年在新单品上还获得业绩的正向增长。这家企业的创始人谈到,如果自己十几年“行业工龄”和那些“3-5年工龄”的老板一样,不是显得自己很无能吗?

话虽然糙,但实际背后的道理是,过去几年,很多非行业出身的创始人们在拿钱、营销、渠道等方面可能优势明显,但是回归到底层,这个产业虽然是营销灯塔行业,但是营销的轴心是产品,而对于产品的理解需要时间的积累。

她们就谈到,自己用2-3年、500万完成的事,将方法论分享给年轻的创始人同行,有些人2个月就干完了,并且叫嚣着“不就是 show hand”吗?比如产品、研发体系,我们能加速,但不代表它不需要周期。所以看似美妆只要有个logo,找家工厂代工,就能成事的低门槛行业,进入深层竞争和存量竞争时,仍然是需要尊重行业基本规律,钞能力和抄近路无法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4、上一个(传统渠道)时代8-10%的净利润,并不太会被当做一个话题或者挑战来严肃对待。就像一位国资背景的美妆日化上市公司操盘手所说,以前是只多不少,要低于的话,那就可能证明某个环节里面有人……

简单拆解下成本:生产成本8-10%,营销费用15%,销售费用(含差旅)20-30%,销售支持物料4%以内,人员工资成本21%以内,这里加总也就80%以内比例的成本。

当然,传统时代品牌也爱请明星代言,1000-2000万签约2年的水平,拿着明星代言去撬动资源,而且资源方的合作也会有账期,比如上游供应链通常给到3-6个月,电视台付个首付款,滚动着播后续再付等等,而此时线下一场订货会进账几千万,就能覆盖一切。

据这位操盘手透露,当年一家传统头部品牌一场订货会进账是3000-4000万水平,而品牌在央视或者卫视的花费1500万(还可以分期),已经是广告满天飞,渠道信心十足,生意的齿轮就良性运转起来了。

而如今,我们引以为豪的DTC模型,砍掉“赚差价的中间商”,都不用说15-20%的净利润,连8%,甚至可能5%都要在未完税的情况,才有可能拿到结果。因为“企业的手指缝”太大了,供应链、人员、营销、渠道等等随便哪个环节稍微漏一漏就是亏的,好多企业没有规矩可言。

一位前欧莱雅资深高管就透露一个细节,欧莱雅的人力成本增长率不能超过营收增长的一半,比如营收增长了30%,人力成本增长率不能超过15%,这就是规矩,有尺度才能有约束,今天我们仍需要把各项红线,都重新确立标准,明确到数字上。

不然,就特别容易陷入“赌博”式经营。一位进口品牌的营销负责人谈到,他们在合作头部主播时,有时候预设一个专场销售4000万的情况下,一旦某几个环节出错,就会面临亏损200-300万,这个账是这样的:

4000万的GMV,退货率50%,实际成交2000万,前置费用500-600万,佣金30%,现在流行玩溯源形式,差旅机酒可能也需要大几十万到100来万上下,进口品的产品成本在20%左右,费比已经去到60%以上(还未算后台人员成本,以及可能更高的退货率等因素),ROI的目标是1:5、1:6,听的是头皮发麻。

5、寄希望于“创新”来破局,可能得先捋清楚经营与创新的关系。反内卷、反低水平同质化的竞争破局之道,深层次的创新肯定是合理路径。但是是有前提的,因为问题是结构性的,并不是点状的。战略营销专家小马宋说,企业的成功是经营的成功,经营是比营销更高一层的问题。

况且今天很多美妆品牌,仍然是宣称级创新、故事性科学,希望装了新酒的旧瓶让更多消费者买单。我们重新来思考创新与经营是怎样的关系,一位葛文耀时期的上海家化职业经理人谈到,创新是实现企业增长的手段,而经营是对自己、对员工、对股东、对社会的一份答卷——企业规模需要达到多少了?增长要多少?如果渠道下沉,盈利状况怎么样……各校色有钱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答卷。那么,怎样去实现营收的增长?具体到产品层面,具体的方式比如打造产品的创新性,加强技术上的护城河等。所以创新是解决方案,一家业肯定不会是为了创新而去存在,除非(企业)是大学里的科研项目组。

因此,在谈论创新前,当下想要“活下来”的企业,捋清楚经营问题,无论是结构性的降低成本,还是有把握地进行营销增效,把可能的8-10个点的净利润做出来,是活着的第一要务,这不需要外界教授,德鲁克都说过,利润是企业做对了事情的结果,并且是检验企业经营绩效的方式之一。

做不出来,意味着经营的不及格。而只有做出经营利润,才有安全感和周期耐受性去做真实、深层的创新,建设脱离低质内卷的壁垒。聚美丽提出,生命科学正在成为美妆行业的重要变量,这样的前沿之美,是活着的企业交出更好经营答卷的解决方案。

视觉设计:筱情

微信排版:高高

责任编辑:@夏天童鞋

第十二届聚美丽大会经过升级迭代,主题为“美妆的生命科学变量”的2024大颜值产业年会,定档于9月20日在上海召开。

寻找经济下行期的上升动力,找到撬动流量的技术杠杆,从行业技术图谱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差异化定位、核心技术概念,获得超越同时代表现的市场回报。

大会票务通道将在售罄后自动关闭,点击下图,立即抢票:

在最难的2024,一起探未来,寻出路,共建健康的行业生态。大会票价正在阶梯涨价中,并将在售罄后关闭票务通道。也欢迎添加下图企业微信,可在会议第一时间免费获取大会资料及相关报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