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舸争流的新征程,齐鲁大地傲立潮头,擘画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新蓝图。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中,多种颜色交织,交相辉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纵深推进,蓝色经济高歌猛进,绿色低碳蔚然成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黄绿蓝红四种颜色,浑然雄厚,映照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积极作为和广阔未来。
即日起,凤凰网山东推出“四种颜色看山东未来”系列报道,深度聚焦山东新时代新发展,新担当新作为,敬请关注。
(济南解放阁 图源:海报新闻)
黄渤交汇,红色沃土。
山东,一片承载着荣光的土地,是建立中共地方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台儿庄大战、孟良崮战役等都在党史、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山东,一片承载着信念的土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面对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大战大考,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勇于担当、冲锋在前,援藏、援疆、东西部协作,“搬家式”支援。
山东,一片承载着希望的土地,从让革命老区富起来到红色资源“活起来”、“两创”走在前再到赓续红色血脉,担当作为“挑大梁”,“红色精神”就是山东的“传家宝”。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近年来,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立足自身红色底蕴、禀赋,“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
如今,一处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个红色旅游景点、一部部红色题材作品……齐鲁大地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芒。
(临沂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 图源:胶东在线)
用好红色资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朱村人过年第一碗饺子,不敬天、不祭祖,各家各户纷纷自发祭奠和缅怀为朱村牺牲的烈士”,临沭县朱村是远近闻名的“红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军民鱼水情,在这里代代相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每到一地,他都牵挂着老区人民的生活。他反复强调,“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村,观看这个抗战初期就建立党组织的支前模范村村史展,了解革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
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朱村,幼儿园、卫生室、供销超市、村民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生活水平和村容村貌持续提升,青砖黛瓦的传统民居与新开发建设的红色旅游景区——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沂蒙支前纪念馆“相映成趣”,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到621万元,是2013年的12倍;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是2013年的2.2倍多。
尤其是在发展过程中,朱村不负殷切希望立足红色文化、明清古居等优势,着力打造农旅复合型的示范性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发掘特色,市场运营、连片发展,群众增收、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老区发展更是如此。
(邹平市西董街道 图源:新邹平网)
类似朱村的例子,山东还有很多。滨州邹平大马峪红色教育基地位于素有“革命根据地,红色小延安”称号的西董街道大马峪村。
近年来,大马峪村充分挖掘山水资源、红色文化,大力开展村企合作,引进外部资本,开发了红色教育、军事教育、民俗体验、励志体验、劳动体验和休闲体验六大主题板块,打造大马峪党性教育基地。
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当地盘活14套宅基地,发展特色民宿、乡村旅游、民俗体验等产业,年实现集体增收7万余元,村民开办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等增收20余万元。
以点带线,以线成面,山东加力奋进——为弘扬践行新时代沂蒙精神,山东加快红色产业发展,唱响革命老区特色品牌,启动红色文化特色村建设工作,使红色资源与绿水青山、民族文化、研学体验、旅游休闲、农副产品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多元产业,持续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让老区人民日子更红火。
从沂蒙山区到胶东沿线,从渤海之滨到冀鲁豫边区,“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已照进现实。今年前三季度,山东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29元,同比名义增长5.4%,收入及增速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胶东红色文化陈列馆外景 图源:公廉烟台微信公众号)
发扬红色传统,实践焕发时代光芒
烟台牟平养马岛上,有一座红色文化殿堂——胶东红色文化陈列馆,一直是周边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热门目的地。
“这座建筑的设计意味着以文化人、以史育人。中间的构造像一只搏击风浪的海鸥,也展现了烟台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立潮头、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胶东红色文化陈列馆讲解员介绍道,“这里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更是新时代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红色文化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在山东,丰富文化载体大力发扬好红色传统,主动接受红色教育已是一种自觉。
潍坊诸城市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王尽美同志故居等红色景区近年来游人不断,来此既能缅怀革命先烈,也能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潍坊市王尽美烈士纪念馆 图源:潍坊市纪委监委网站)
今年上半年,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共承接预约参观学习和培训2万余批次、31万人次,自行参观接受红色教育的超过13万人次。
以此为代表,山东整合全省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资源,打造百条红色旅游线路、12条“山东红色研学主题精品游线”等,让人们可以在旅游中感悟、铭记。
山东还创新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月、烈士公祭等线下活动,与山东英烈网、“党史直播间”“主题教育线上微展览”等线上平台栏目相呼应,将党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生动讲述出来,推动红色文化“看得见、传得开、记得住”。
目前,山东全省共有超20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超210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300处党史教育基地以及一大批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
每年7月是山东的红色文化主题月,从2021年到2024年,短短的4年,有数据显示山东共推出超5000项主题活动,社会影响力广泛,群众参与度高,齐鲁儿女共同唱响“红色山东”。
更为重要的是,山东在大力发扬好红色传统过程中,化学习教育为实践,主动担当作为,努力为全国大局多做贡献。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推动经济稳定运行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山东正确把握形势,坚定信心、加压奋进,保持战略定力,抢抓政策机遇,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今年前三季度,山东国内生产总值719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彰显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此外,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山东同样作用明显,当先锋、作表率。
(威海刘公岛东泓炮台展馆 图源:刘公岛景区微信公众号)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齐鲁奋进力量
站在东泓炮台望去,刘公岛岸边洪波涌起。作为甲午国殇之地,刘公岛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崛起。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刘公岛,作出“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的重要指示。
如今,在刘公岛的西端,一栋栋百年老建筑在修缮保护的基础上,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展馆”。爱国主义、国家安全意识早已深深融入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也融入了齐鲁儿女的血脉和灵魂。
近年来,山东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在政策制定、文物调查等方面持续加力,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让红色“烙印”更加鲜明。
例如,从政策方面,山东相继印发、出台《山东省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并配套成立高规格的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
再比如,山东从全省层面开展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建设工作,目前已公布了4批次287个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名单。
保护是为了更好传承,而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图源:文旅枣庄)
山东不负重托,坚持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用红色文化凝聚人、培育人。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山东架好党的创新理论通向人民大众的“桥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感悟初心使命和信仰的力量,切实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宣传者、践行者。
例如,从2019年启动至今,“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已成功举办六届。截至目前,大赛共有上万名讲解员参与,挖掘了一大批激励人心的红色故事,让红色资源在齐鲁大地动起来、活起来。
山东还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将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形成了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实践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红色是革命的颜色、奋斗的颜色,也是山东人的精神本色。
“五四运动”浪潮中,山东进步青年积极响应,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奔走呼号;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无数齐鲁儿女投身抗日烽火;新中国成立后,齐鲁儿女投身家园建设,不断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勇立潮头。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红色火炬”照亮前行的路,山东必会以红色基因赓续血脉,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书写更加耀眼的传奇。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