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携手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开启院校共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小小考古人”研学活动。
“走进考古的世界”前置课
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精心设计的考古前置课程中,同学们了解到:考古工作不仅仅是田野发掘,而是一个涉及调查、发掘、记录、修复、研究、展览等众多流程的复杂体系。每一位考古人都拥有“多重身份”,他们有时穿梭在城市与田野之间发掘,有时在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有时又出现在课堂,将考古的发现与成果分享给公众。考古人日复一日的发掘,哪怕每天的成果都是碎片,甚至一无所获,但不论发现了什么,都仍保持着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因为每一个微小的发现都可能成为我们洞察过去的窗口。
课后,同学们开始明白什么是考古,为什么考古,考古工作能够连接过去与现在,考古是挖掘,更是解读,
带着对考古学的崭新认识和敬畏之心,同学们踏入了《考古·成都》常设展厅。当看到“探铲”“探方”“地层”等这些考古专业词汇的实物和复原场景,曾经陌生又神秘的考古世界大门仿佛缓缓打开,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他们开始读懂考古的故事,理解每件出土文物都需要考古人投入大量时间和耐心,才有今天在各个博物馆里展出的精美与完整。
抽丝剥茧,寻找有关这片土地过往生活的线索
带着刚学的考古知识和对历史的热情,同学们来到了市内一处正在发掘的遗址考古现场——西御街南侧遗址。今年5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配合基建项目,在此进行了考古调查及勘探工作,在这里发现了一处唐宋时期遗存。目前已清理出大量灰坑以及宋元时期道路,排水沟及建筑基础等。
“没想到吧,在市中心隐藏着这样一处历史宝库,这大概就是‘大隐隐于市’的真实写照”,负责带领同学们参观的遗址现场负责人江滔老师微笑说到。江滔老师指着探方中的陶瓷瓷片说:遗址内明清堆积较厚,遗存物比较丰富,出土了大量青花瓷残片、建筑构建等,这里刚好处在明蜀王府萧墙之外,应该与明代蜀王府有关。江滔老师的话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原来书上的历史离我们这么近。”
随着讲解的深入,一条砖铺道路赫然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中间高两边低,中央路面铺砖呈席状,两边丁砌,路旁还有小型排水设施。江滔老师说:通过初步整理研究,我们认为这里应与当时市井生活息息相关。遗址的年代集中在宋元时期,对于复原宋元时期成都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一次进入遗址考古现场,第一次亲眼见到城市考古工作,同学们都按捺不住内心激动,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我们的江滔老师一一作答。他们好像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有了新的认识。
“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小小考古人”研学活动,在同学们热烈的目光中画上了句号,相信今天的独家体验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为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到自豪骄傲。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也将继续发挥教育功能,引领更多孩子走进考古的世界,增强文化自信,培养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担当感、使命感。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