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卡特中心12月29日发表声明,前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当天在美国东南部佐治亚州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我的生命只有一次,我想过一种平民生活”。近半个世纪之前,在人生的第一本自传《为什么不是最好的》一书中,吉米·卡特曾说过这样的话。
1977年7月,中美尚未建交之时,中国大陆出版了这本自传,像改革开放前翻译出版的许多海外书籍一样,书的扉页上印了四个字:“内部发行”。
近半个世纪前的出版说明中,这样介绍吉米·卡特:“活跃在父亲农场的卡特小孩;投身于美国海军舰艇的卡特少尉;经营于花生种植园的卡特老板;得势于佐治亚州的卡特州长”;“一幅活灵活现的美国民主党画像”。
1924年10月1日,卡特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平原镇,少年时代,卡特的理想是做一名海军,周游世界。
在冷战拉开帷幕的1946年,22岁的卡特从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毕业,在820个毕业生中,他名列第59。
卡特自己说他曾为此沾沾自喜,但是他的上司、“美国核潜艇之父”海曼·李高佛,问了他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是最好的?
这句教诲成为卡特终生的座右铭,也是这本自传名字的由来。
“中国是吉米·卡特的故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美国第33任总统——民主党人哈里·杜鲁门,收到了国会山保守议员的联名信,信中将新中国的成立,称作是“美国历史性的失败”,认为承认新中国,就意味着给国际共产主义的扩张,“盖上一记通行的印章”。
尼克松与福特两任共和党总统都曾到访中国,承诺在第二任期推进中美建交,但都没能兑现承诺。
直到1976年,美国建国两百年之际的总统大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正式写入了民主党的竞选纲领。然后,白宫迎来了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
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力主联华制衡苏联,他说,共同对付苏联的考虑,是“必须时时放在心上,却不可明言的事情”。
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布热津斯基:
总的来说,两国领导人都认识到中美两国显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大国合作得越多,我们在处理日益严重的问题时就可能越有效。也就是说,如何在一个非常不稳定的世界中创造稳定。
卡特总统博物馆研究员 托尼·克拉克:
事实上,中国是吉米·卡特的故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卡特与中国的关系,开始于他担任总统之前,当他成为总统时,这种情绪达到了一个真正的高潮,在他离任后,这种情绪还在继续。
卡特总统博物馆研究员 托尼·克拉克:
卡特有个舅舅叫做汤姆·戈迪,是一位美国海军士兵,他曾经到过中国,在那里给幼年的卡特寄过信件和礼物。一份礼物是中国的帆船,卡特把他放在自己的衣橱里。
直到今天依旧有学者认为,除了外交战略考量之外,卡特总统本人对中国的情感,是他推进中美建交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虔诚的浸礼会信徒,幼年时的卡特,每周会捐出五美分零花钱,一部分捐款,是为了帮助中国儿童建立医院和学校。
在成为一名美国海军的潜艇军官之后,1949年,25岁的吉米·卡特亲自到过中国的几个港口。
从青岛到香港,他看见穷苦的中国人贱卖家当、衣不蔽体,他看到国民党部队败局已定,他亲眼看见,那些小孩儿和老人,在刺刀下被迫加入国民党军队。
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 刘亚伟:
他对中国的内战,对中国的贫穷,是有更多的感性的(认识),我觉得他对中国有除了战略上,还有一种人文的这种关怀,知道中国过去是什么样,应该变成什么样。
卡特认为唯有如此,才能为美国赢得太平洋地区长期的和平。卡特一生中始终相信,中国人热爱和平。
他当时的愿望,是找到一位谈判对手,以尊重并彼此坦诚开放的态度,解决中美两国的分歧。
1978年5月17日,卡特总统对布热津斯基访华的指示中说,您应该说明,“美国已经下定了决心”。
北京大学教授 牛大勇:
1978年开始,中国改革开放,“四个现代化”(特别是)科技的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你要做到这一点的话,你需要更多的向世界开放。
天时地利人和,中美双方相向而行。
1979年1月28日,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
在白宫南草坪的欢迎仪式上,美国总统的致辞是从中国春节开始说起——“这是走亲访友的时刻,团聚和解的时刻;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
卡特总统博物馆研究员 托尼·克拉克: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9年1月,他们在这里走向总统办公室开始谈话,制定中美协议的细节。你看这张照片,卡特总统脸上的笑容和邓小平脸上的笑容。
欢迎邓小平的国宴,据说是卡特执政时期最“奢侈”的一次活动,耗资50多万美金。前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在回忆录中,记下了卡特总统当天的祝酒词。
卡特说,美国是只有二百年独立历史的年轻国家。但美国的宪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继续生效的成文宪法。有四千年文字记载历史的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但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中国很年轻。卡特说,中美可以相互学习。
北京大学教授 贾庆国:
中美关系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卡特和邓小平,他们为中美两国都打开了大门,对中国而言,意味着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对于美国来讲,用好中国的资源,来帮助他来维护国际秩序。
中美关系的那段“黄金时代”,昙花一现,戛然而止。
晚年的吉米·卡特回忆说,1979年,他与邓小平都知道,他们在推进和平事业。
他希望今日世界能接受他与邓小平的共同信念:美国和中国必须为自己和人类,共同建设他们的未来。
卡特说他与邓小平成为了互相仰慕的朋友。如今在卡特总统的博物馆里,还留存着两位政治家,一段友谊的见证。
“战争有时是必要之恶。但无论多么必要,它永远是恶,永远不是善。我们无法通过残杀彼此的孩子来学会如何和平共处。我们共同的人性的纽带,比我们的恐惧和偏见的分裂更强大。上帝给了我们选择的能力。我们可以选择减轻痛苦。我们可以选择为和平而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做出这些改变,我们也必须做出改变。”
——吉米·卡特诺贝尔和平奖演讲
晚年的吉米·卡特曾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在我的一生中,我做过农民、海军军官、主日学老师、户外运动者、民主活动家、建筑商、佐治亚州州长和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从1977年到1981年,我有幸担任美国第39任总统。”
卸任之后,吉米·卡特得到了“模范卸任总统”的称号。
“我的生命只有一次,我要过一种平民生活,回到平原镇老家去,回到那个小镇,那座教堂,那个农场。”
——吉米·卡特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卡特一直生活在故乡的平原小镇上。少年卡特曾在托尔斯泰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中思考未来,他说这本书告诉他,人类历史进程,归根到底并不是由领导者,而是由一般的普通人所决定的。他们的希望和理想,他们的怀疑和恐惧,他们的勇气和坚韧,他们默默挑起重担的精神,决定着世界的命运。
属于吉米·卡特的时光,在平原镇永驻。正如卡特钟爱的诗人迪伦·托马斯吟唱的诗句——“时光赐我青春与死亡,尽管我戴着镣铐,依然像大海一样歌唱”。
更多精彩内容请收看本周皇牌大放送《吉米·卡特:平凡之路》。本周六晚22:00,凤凰卫视中文台。
来源:皇牌大放送
编辑:y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