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踏浪起,奋楫展“新”章。1月18日,江苏省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江苏直击大会现场,与您共同见证志在“挑起大梁”的江苏省,2025年发展路向何方。
现场,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句容市分公司寄递事业部客户经理周江带来关于推动冷链物流数智化转型赋能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建议。
2024年前三季度,冷链物流行业总体需求稳步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冷链物流总额为6.40万亿元,同比增长4.2%。受产地直配、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消费的驱动,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提出了更高要求。
江苏省致力于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亟须解决农产品损耗大、成本高、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需要加快补齐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加速推进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和冷链集配中心建设,促进农产品城乡双向流通和城乡冷链均衡发展,推动冷链物流数智化转型,为农产品电商的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
作为物流高地,江苏省高度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既有“任务书”,更有“路线图”。《江苏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22-2030年)》《江苏省推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的印发,对促进全省冷链物流更好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冷链物流发展中仍存在部分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地仓建设滞后。产地仓建设是农产品供应链的起点。由于发展不充分、分布不平衡,冷链设施销地多产地少,农村前端预冷和港站枢纽冷链设施资源严重不足。产地冷链设施基础薄弱,存量资源中,老旧设施偏多,“双碳”目标下,一批高能耗、低产出的设施设备有待淘汰。
二是信息化覆盖率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足,信息梗阻导致冷链行业冷藏车满载率不足、冷库空置率较高。小型冷链物流企业缺乏数智化管理系统,物流匹配度、可视化、智能化程度低,加大了食品安全风险;消费者难以实时获取物流信息,增加了等待焦虑,削弱了电商体验。
三是行业标准不统一。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行业准则,但大部分规划、计划属于建议性标准,不具备广泛约束力。农产品电商的物流订单呈现品类多、规模小、碎片化趋势,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采用的冷链环境数据标准不统一。为了节约成本,一些物流企业甚至会无视行业标准,令全程冷链难以实现。
冷链物流行业贯通一二三产,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产业,更是物流领域中的一片蓝海。为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实现各环节的精准衔接,周江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绿色低碳、共建载体,促进产地冷藏规制化。制定政策支持村集体建设租赁型冷库和冷链“微仓”,对有条件建设田间光伏蓄冷冷库、购买田头采后抑菌保鲜新设备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予以融资支持。邮政管理部门试点推进产地移动冷链物流设施运营网络,提高从田间地头向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移动冷库等的集货效率,缩短农产品采后进入冷链物流环节的时间,实现降本增效、各方共赢。
二是科技赋能、资源共享,实现物流成本节约化。电信部门利用信息化就冷链物流的全流程、全环节、全场景提出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化建设方案。相关部门设立冷链物流数智化发展基金项目,引导企业申报并投资物流数智化建设,实现农产品从产地端到消费端全过程可视化。依托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开发冷链物流共享服务小程序,定期发布冷链设施、运力装备、运价水平等信息,企业可在小程序上发布共享物流订单,农户可发布共享冷库信息,降低运营成本。
三是数字监管、扶优汰劣,助力冷链物流标准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监管和认证,建立数智化转型的标准和规范。健全完善道路冷链运输信息追溯管理职能,将农产品冷链物流全流程中的人、物、环境等信息汇集在食品溯源码中。强化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创新监管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确保标准有效、持续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