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协委员伍冠锁:多方协同,破解农产品流通困境

“江”海踏浪起,奋楫展“新”章。1月18日,江苏省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江苏直击大会现场,与您共同见证志在“挑起大梁”的江苏省,2025年发展路向何方。

现场,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所长、书记伍冠锁针对江苏省农产品流通现状发表见解,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优化的建议。

江苏省政协委员伍冠锁:多方协同,破解农产品流通困境

伍冠锁指出,近年来我省农产品城乡流通网络不断完善,软硬件环境持续改善,以生鲜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骨干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农产品电商”多层次农产品流通格局。

然而,当前农产品流通仍面临诸多困境。绝大多数农产品依赖以传统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渠道,流通环节多、成本高、信息传递不畅,严重制约了农产品流通统一大市场的发展。究其原因,流通成本高是一大关键因素。农产品易腐易变质的特性,决定了其配送需专业设施设备及严格温控,冷藏车、特殊包装材料等的使用,大幅增加了成本。同时,流通环节繁杂,种植户与中下游企业联系松散,信息获取与信任机制问题,导致农村经纪商层级难以消除,形成“两端受损,中间获利”的局面,市场价格波动时,“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现象频发。此外,农产品物流企业信息交流与业务交互存在障碍,增加了物流管理成本。

针对这些问题,伍冠锁代表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补齐短板,完善全链条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完善的冷链干线及产销两端基础设施,建设全链条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干支衔接、区域分拨、仓储配送等冷链运输服务功能,提升冷链运输支撑保障能力。一方面,结合省内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建设,依托农产品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所在地的货运枢纽、主要港口、铁路物流基地、枢纽机场,统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形成冷链物流干线运输通道。另一方面,在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产地仓,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从产地的“最先一公里”功能,在农产品主要销售区,建设前置仓,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到销地的“最后一公里”功能。

二、赋能技术,数字化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建立大数据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集农产品生产、采购、仓储、配送、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协同平台,畅通了供应链全链条,为各环节主体提供更加透明、标准、规范的供应链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高效农产品供应链运营体系。二是加快数字化技术应用。通过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及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入智能化技术设备,实现智能调配、智能检测及智能预警等功能,提高生鲜农产品加工效率、质量安全及新鲜度,优化产品流通端的运输仓储运力资源,降低生鲜农产品流通时间。

三、创新模式,助力供应链体系发展提质增效。一是生产模式创新。加快农产品供应链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农产品供应链标准化覆盖供应链全环节,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保障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农产品供应链规模化是促进农产品供应链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及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农产品供应链品牌化是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二是流通模式创新。目前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农超对接、直采直销、生鲜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飞速发展,缩减生鲜产品在二级、三级批发市场的流通环节,提升优质农产品源头直采的力度,降低生鲜零售的交易和履约费用,缩短供应链条,提高流通效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