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正出现新权力中心?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德国《世界报》日前发文,称欧洲正在形成德法之外的新权力中心,而这种变化并不利于柏林和巴黎。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多家媒体都对欧洲权力格局变化进行讨论,认为欧盟委员会、波兰、意大利等机构和国家正在成为该地区的多极,而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德法两国遭遇巨大内部危机,“德法引擎”动力不足。欧洲正在面临多事之秋,而让事情更糟的是,刚上台的美国新政府已经宣布将向欧盟加征关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自身利益成为欧洲各国政要和媒体近期热烈讨论的话题。

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这些新权力中心绕开了德法。”据德国《世界报》日前报道,欧洲的权力格局正朝着不利于德法的方向转变,正在形成新的、强有力的轴心,尤其是在移民、经济和防务领域。文章认为,过去两年,在移民政策领域,奥地利、荷兰、丹麦和匈牙利等欧洲中等国家起到主导作用;在防务方面,尽管在总额上,德国是向乌克兰提供援助最多的欧洲国家,但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看,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走在前面;在地缘战略方面,东欧和北欧国家的重要性提升;在经济发展方面,不仅波兰和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的成绩亮眼,南欧国家也很突出。

上述文章只是欧美媒体讨论欧洲权力格局变化的最新一篇。近两年来,不少西方媒体和学者认为欧洲出现了德法之外的新权力中心。去年10月,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欧洲问题学者克拉克森在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发文,表示欧盟一些“边缘国家”如今是布鲁塞尔的权力玩家,文章的不少观点都与《世界报》上述文章类似。

“欧洲出现了其他权力和领导力来源。”据德国《国际政治》季刊此前报道,欧洲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出现了德法之外的权力中心,包括以欧盟委员会为代表的欧盟机构以及意大利和波兰等国。其中欧盟委员会似乎渴望实现一个更加“地缘政治化的欧盟”,包括波兰在内的东欧国家“改善了形象”,而在乌克兰问题上,意大利需要成为欧盟的重要讨论方。

丹麦国际问题研究所去年11月发表题为《权力东移:波兰崛起为欧洲战略参与者》一文,认为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洲的地缘政治中心向东转移,而波兰的经济增长、地区领导地位和国防角色巩固了其在欧洲大陆权力结构中的主要力量地位。文章称,波兰是欧盟人口第五大成员国,也是欧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波兰的政治地位源于其日益融入西方政治和安全框架,包括1999年加入北约和2004年加入欧盟,这为波兰在与法国和德国的“魏玛三角”以及与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维谢格拉德集团等区域合作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奠定了基础。“华沙在关键时刻成为欧洲政治中心”,奥地利《标准报》近期发表的文章也持类似观点,认为波兰在欧洲防务、经济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大。据法国《言论报》报道,波兰总理图斯克最近公开表示,欧洲必须“觉醒”,并开始以波兰的方式思考问题。

《纽约时报》则认为,在“无人掌舵的欧洲”,意大利迎来了自己的时刻。文章称,随着德法面临巨大挑战,梅洛尼领导的意大利政府看起来像是“稳定的避风港”。在经济上,意大利也展现出相对的弹性。对于罗马更有利的是,欧盟内部右翼力量增强,而梅洛尼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系较好,能在调解欧洲与美国紧张关系方面发挥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一定程度上,现在欧洲内部的权力结构变化就像国际形势变化的镜像,全球层面的多极化落到欧洲就是此前以英法德“三驾马车”或法德轴心为代表的中心边缘秩序难以为继,出现去中心化趋势,且可能出现欧洲内部小多极化态势。崔洪建补充说,德法曾想拉拢意大利填补英国“脱欧”后留下的真空,但意大利在政治及内外政策上与法德等西欧国家不同,具有明显的南欧国家特色,在移民等问题上难以协调。后来出现过法德波“魏玛三角”,但如今欧洲内部无法再复制英法德模式,现在需要“法德+其他国家”的新大国协调,形成新的体现大国协调的权力中心。

弱化的“德法引擎”能否驱动欧洲?

上述西方媒体在讨论欧洲新的权力中心时,基本都会提到德法两国近期遭遇的困境。据法国《言论报》报道,自去年国民议会提前选举以来,法国执政联盟失去多数席位,政府频繁遭遇反对党弹劾威胁,预算案难以通过,迫使总统马克龙将更多精力投入内政。

法国丝路商学院教授、施耐德集团前高管阿祖莱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该国政治格局的碎片化和立场的两极分化趋势愈发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国内分歧加剧,使政治妥协变得更加困难;全球化、生态转型及不平等的加剧,使民众的需求变得复杂且矛盾等。阿祖莱认为,在欧洲层面,法国政局的不稳定具有双重影响,包括可能拖慢某些项目的推进以及促使其他国家重新审视欧盟的治理模式,加强合作以应对共同挑战。

在“红绿灯”政府宣告解体后,德国将于今年2月23日提前大选。《纽约时报》报道称,这将是德国70多年来的第四次提前大选,反映出德国政治进入了一个更加分裂和不稳定的时代。德国的政治不确定性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新政府要等到各方就联盟达成一致后才能成立,时间可能是今年4月或5月。

除了政治问题,如何保持经济增长也是德法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近期发布的最新预测,2024年全年,法国经济增长是1.1%。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法国GDP的增长率都只有0.2%。德国联邦统计局1月15日公布的数字显示,2024年,德国经济萎缩0.2%,而2023年,德国经济萎缩0.3%。德国央行已下调对德国经济的预测,2025年估计仅有“迷你型”增长——0.2%。

基于德法两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不少欧美媒体认为驱动欧洲的“德法引擎”动力不足。例如法国《世界报》近期称,“法德引擎”陷入“死机”,两国都在经历各自的政治难关,法德间的关系也更加脆弱。奥地利《标准报》认为,德法这一“欧盟引擎”无力运转。

崔洪建认为,法德模式的维持需要一些必要条件,其中首要的是两国内政相对稳定,但这并不容易实现。此外,两国国内极右翼势力上升。即使这些力量短期内不执政,其主张也会对主流政党产生影响。如今,德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往本国利益方向撤退,国内民意主流要求先解决自身问题,维护好本国利益。这种未来5年甚至10年的趋势使两国合作意愿和能力下降,难以回到“法德轴心”解决欧洲大部分事务的局面。

不过,欧洲舆论普遍认为,很难有其他国家能在欧洲问题上代替德法。据法国《言论报》、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波兰的经济规模较小,人口也仅有3700万,而法德两国占欧盟GDP总量的41%左右,法国人口有6600万,德国有8300万。还有一些政治分析人士对意大利的稳定能否转化为在欧洲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持怀疑态度。欧亚集团欧洲事务负责人拉赫曼称,尽管梅洛尼的影响力比预期更大,但她不代表欧盟主流立场,难以团结27个成员国及欧盟机构。在建立广泛的国家联盟方面,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取代法德协调的作用。

“弱化的‘德法引擎’仍能驱动欧洲。”德国《国际政治》季刊认为,考虑到德法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综合实力,很难想象有其他国家能替代两国。考虑到欧洲今天面临的巨大安全挑战和根本性问题,柏林和巴黎必须设计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新工作关系。两国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以互补和协调的方式使用它们,而不是不惜代价地在所有问题上趋同。德法还应该承认欧洲日益增长的“多极化”,并努力制定集体议程。在不断变化的欧洲秩序中,“德法引擎”也需要扩大,与波兰组成的“魏玛三角”模式是共同转变欧洲领导力的一个非常有希望的途径,三国加强与英国的关系,将“魏玛三角”变为法德英波“四轮驱动”,也能成为欧洲的新动力。

冯德莱恩这次没赞美跨大西洋友谊

“欧洲领导力出现重大瘫痪。”据法国《言论报》近期报道,在美国新政府上台的特殊时刻,法德因内部政治危机而陷入瘫痪。在特朗普入主白宫后,欧洲将在乌克兰危机、贸易等问题上面临重大挑战。奥地利《新闻报》认为,欧洲出现了“危险的权力真空”,巴黎和柏林的政治僵局是欧盟的主要担忧。

崔洪建表示,美国新政府上台对欧洲冲击最大,一旦华盛顿改变对欧政策,后者在利益上可能遭受巨大损失。如今欧洲内部矛盾多,对美依赖增大,而美国则有更多牌可以打,除经济牌外,还有安全牌、能源牌,甚至是政治牌。欧洲极右翼势力上升,美国一些力量可绕过国家间关系,直接通过政治影响欧洲极右翼,使法德等国陷入政治脆弱境地。

1月21日,刚刚上台的特朗普就威胁对欧盟加征关税。BBC称,除了在经济和防务问题上采取“美国优先”政策外,让事情进一步复杂的是,对美国新政府来说,贸易和防务并不是两个独立的问题。

法新社援引欧盟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的话称,欧盟随时准备捍卫自己的利益。据“德国之声”等媒体报道,欧洲议会人民党党团主席韦伯呼吁,如果美国实施针对欧洲商品的高关税,欧盟应采取反制措施。马克龙呼吁欧洲觉醒,称应增加国防开支,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称,欧洲每个人都必须站起来,抵御美国新政府的一些经济、技术和媒体力量。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1月21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的讲话值得关注。美国“政治新闻网”称,这是冯德莱恩在美国新政府上台后首次发表重要政策演讲。她没有直接批评美国,也没有按照传统对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进行高度赞美,对俄乌冲突也只是简单提到。相反,她的讲话很多都是关于欧洲作为全球经济参与者地位的内容,重点提到了南美、非洲、印度等地区和国家,并计划对其中一些国家进行访问。冯德莱恩强调欧洲将继续寻求合作,不仅与其“志同道合的长期朋友”,而且与任何与欧洲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合作。

不过,据BBC日前报道,冯德莱恩此前也提出欧洲可以购买更多美国液化天然气,以缓和与华盛顿的关系。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建议欧洲领导人采取“支票簿战略”,与美国谈判,而不是对其关税进行报复。

对欧洲如何与美国新政府打交道,崔洪建认为,在经贸、安全等具体领域,欧洲逐渐放弃了对美幻想。他们希望通过谈判对话影响美国新政府,利用特朗普个人及美国政治特点施加影响,让特朗普进入欧洲人熟悉且有优势的谈判氛围;二是欧洲尽量将问题技术化,不上升到政治或安全层面,通过谈判和技术手段解决分歧。不过,由于欧洲内部尚缺乏明确且坚定的共识,通过向美妥协、尽量避免欧美关系变化的硬着陆,是目前欧洲采取的整体应对策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