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29岁男子气道被肿物封堵,多学科协作打通“生命通道”

气道是人体重要的“生命通道”。日前,29岁的患者黎先生因气道被肿物堵塞几近窒息命悬一线,所幸经海南省肿瘤医院多学科专家联合施治,成功“打通”气道,解除生命危机。1月22日,黎先生平安出院。

董文主任(右二)与团队医生看望患者

董文主任(右二)与团队医生看望患者

憋!“生命通道”被堵喘不上气

“就像脖子被掐住一样,喘不上气。”黎先生表示,近来反复出现胸闷咳嗽、呼吸急促症状,以为是常见感冒,就没太在意,直到出现呼吸困难引发缺氧昏厥才被家人紧急送往外院救治。

胸部CT检查发现,肿物几乎将气道管腔中上段及喉部“堵死”,需尽快实施手术,畅通气道,否则将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乃至窒息死亡风险。

肿物将气道管腔堵得“无隙可乘”,气管镜操作空间被极限压缩,手术难度极大。更为棘手的是,黎先生还患有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较低,凝血功能极差,一旦术中出血得不到有效控制,血液就像失控的水龙头汩汩流出,顺着气道反流至肺部,将气道彻底堵死。

病情复杂危重,手术风险高,外院医生评估后建议将黎先生送往海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肺部肿瘤内镜诊疗科诊疗救治。

赞!多学科专家通力合作解除呼吸“危机”

黎先生转入海南省肿瘤医院后,呼吸变得极其微弱并再次陷入意识障碍,该科主任董文及副主任杨明星迅速反应,立即实施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操作,提供关键的辅助通气支持。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更严密的监护及后续治疗。

患者年纪尚轻,尽管治疗十分棘手,董文主任及团队迎难而上。他们邀请血液内科、头颈外科、胸外科、麻醉科、放射科、输血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会诊,商讨治疗方案及手术应急预案。

术前,在血液内科及输血科专家支持下,患者血小板顺利补充至安全值。术中,因病情复杂多变,血小板随时可能再次下降,要求术者必须与时间赛跑,精准且高效地完成手术。

气道血管丰富,黏膜娇嫩。此时,手术面临两难挑战,不仅要精准无误地将肿物完整剥离切除,又要在操作过程中,避免伤及血管,把出血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在麻醉科及重症医学科专家严密配合下,董文主任凭借多年的气管镜操作经验,小心翼翼地经口腔插入软质支气管镜,像挖“隧道”一样,将肿物一点点从气管及喉部内“掏”出来,

术中出血仅10ML,呼吸困难症状立即缓解,术后无活动性出血及慢性渗血,手术十分成功。黎先生感叹,“能自由吸气呼气真的太舒服了!”

董文主任表示,气管肿物在早期阶段往往悄无声息,不引起任何明显症状。然而,随着肿物的逐渐增大并开始堵塞气道,患者可能出现咳嗽、气喘等一系列呼吸系统症状。董文主任强调,对于出现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经过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尽早进行胸部CT或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寻求专业诊疗,以避免延误病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