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安聪慧:三电技术取得突破,自动驾驶汽车将登陆美国

极氪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

凤凰网科技讯 1月7日,2025CES期间,凤凰网科技与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陈奇以及极氪智能科技姜军等负责不同领域的副总裁进行了互动交流。

安聪慧表示,极氪智能科技在全球市场拓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在技术合作方面,极氪与高通、英伟达等全球领先科技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极氪还与Waymo合作,计划于2025年在美国市场推出首款量产原生自动驾驶汽车,标志着极氪成为首个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原生汽车品牌。

此外,极氪在三电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其800V系统将率先搭载于极氪7X车型上,并同步推出800V充电设施技术和产品。极氪与领克合并后,将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未来将推出多款新车型,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

以下为互动问答文字实录:

Q:极氪品牌在全球市场拓展中有哪些重要的合作和技术成果,并且其在进军美国市场方面有何特殊意义?  

安聪慧:现在已经在全球40多个国家初步形成一定成果,2024年、2023年的努力开始有收获。对于欧洲市场,不排除未来实现本地化,打造全球品牌,产品技术出海的同时推进本地化,若时机成熟会及时公布相关进展,美国市场暂不提及。此次CES展有几个重要分享。一是和高通合作,刚刚公关部门发布了双方进一步提升战略合作的消息,未来高通最新技术将极大支持极氪品牌,提升座舱体验,此前从 820、8155、8295等芯片的迭代可见双方合作成效,极氪和高通将进入更紧密、更具战略性的合作新阶段。二是与英伟达合作,极氪是英伟达Thor的首个签约品牌,现已开发出预控制器,体现了极氪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和实力,极氪在软硬件方面已实现自研自制,包括座舱和智驾预控,这在OEM厂中较为领先,三电方面也全面自研自制且处于行业高水平,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三电技术,今年极氪7X将率先搭载800V系统出海,极氪是汽车行业唯一在车端、桩端、电池端均有800V技术的品牌,此次出海将同步推出800V充电设施技术和产品,让海外新能源用户获得更好体验。四是与Waymo的合作,今年开始将批量交付,虽美国有高关税,但合作未受影响,可能成为首个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品牌,虽量不大但意义重大,目前上路测试等工作已基本完成。

2Q:极星在美国有很多展厅,反应不错。有没有可能以后极氪跟极星有战略合作?在美国市场布局。极氪会不会收并购极星,一起推进做一个更好的全球市场? 

安聪慧:首先明确极氪不会并购极星,但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各品牌会相互协同,比如极星使用了极氪的浩瀚架构,未来合作将继续,但极氪不会进行收购、并购或联合重组等操作。极氪有条件进入欧美等市场,未来合作成果将逐步体现,不过现在还不能明确具体合作方式,比如沃尔沃在美国有工厂,极星在美国也受认可,极氪在这方面更具优势,具体合作还需进一步观察。

Q:前面讲我们的车卖到40多个国家,然后刚刚安总说我们补能体系的一些技术也会输出。这个输出的话有什么优先选项?是不是跟基建、整个地区的效率运营相关? 

安聪慧:极氪进入国际市场较晚,从前年下半年才开始,海外市场建设速度较慢,我们选取了各国各地区优秀经销商和投资人,一直在做前期准备,包括渠道建设,去年第四季度销量开始体现,今年40多个国家渠道建设基本完成或可进行销售,海外市场需要更好的补能系统,极氪具备条件,海外投资人也愿意投入建设,超快充充电补能网络建设将提升极氪销量,相辅相成,我们已启动相关工作,试点和产品认证已完成,现在开始大量输出产品。

Q:您刚才前面也提到了英伟达的Thor芯片,我想知道这款芯片最先会用在哪辆车上?什么时候会发布?  

安聪慧:我们肯定是最快的,我们这个技术、产品,我们在准备和投入的,要比其他竞品要快、要早、投入要大。而且我刚才讲了,我们已经全面是自研自制的,明天到展览会,可以看到我们的预控器可以看到实物。哪一款车辆什么时间?在今年三季度四季度左右,我只能这么讲,在ex上面进行搭载首搭。也不排除领克品牌会首发,因为我们现在都是使用的一套自研自制的智驾系统。

Q:去年11月网上有极氪大型SUV谍照和伪装图,前几天领克900公布后,极氪老用户有些失望,感觉两者相似,想了解极氪大型SUV与领克900的关系及相关情况。  

安聪慧:领克和极氪合并后,吉利控股旗下主要有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汽车集团、极氪汽车集团等,极氪汽车集团下领克品牌和极氪品牌目标是打造高端豪华汽车集团,两年内实现跨越百万台年产销。合并后极氪进一步向上发展,领克进一步向宽拓展。极氪品牌单一难以覆盖从十几万到上百万跨度,合并后极氪不再做 20 万以内车型,今年将推出三款往上走的车型,如 EX、DX、CC 等,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豪华标杆。领克在十几万到二十几万市场量最大,要发挥优势,二者大型车各有分工,品牌定位、技术架构、配置等有区别,细分市场不同。比如领克聚焦混动,极氪聚焦纯电,在最大市场上各自发挥优势,小型车领克做,极氪未来不做中小型车,至少中型车到中大型车。二者品牌、产品、技术、渠道定位清晰,领克是 ToB 经销商模式,极氪是 ToC 直营模式,极氪直营是极氪家模式,可充分调动投资人积极性,目前一些汽车企业在学习这种模式。

Q:安总,刚才提到进入美国市场,具体如何进入?感觉比较难,很多中国车企未进入,想了解在规划里进入美国市场有哪些新东西?  

安聪慧:企业都想进入美国市场,但有些事不是企业能决定的,我们珍惜已做工作,目前在做 ToB 业务,努力把确定事情做好,未来难以把握。

Q:对于智驾进入欧洲市场如何做最具代表性?总体上规划如何?有哪些储备? 

安聪慧:我们欧洲研发中心在转型,从以硬件为主转向软件方面,在瑞典、波兰等地有软件中心,规模目前不大,暂未完全对外发布。因为欧洲法规、应用生态、用户习惯及对智能化认识接受程度与中国不同,我们必须进行本地化开发研发工作,极氪欧洲研发中心从前年开始迅速扩展软件能力,去年四季度成果开始体现。总体有规划,但部分还在储备中,因涉及信息未完全对外,不能简单将中国智能化产品技术拷贝到欧洲市场,我们三年前尝试过,后来改变策略,从前年年底开始全面调整,领克进入欧洲更早,在2020年左右,当时对智能化要求不高,但我们掌握了法规、用户习惯、生态等问题,极氪第一代产品出去后已应用欧洲开发的智能化技术,用户使用情况不同,新能源汽车出海比传统汽车更难,门槛更多、更复杂、投入更大,比如传统汽车出海基本美标欧标覆盖,新能源汽车时代标准完全不同,包括数据安全等,每个国家都不一样,有机会可以到欧洲研发中心交流体验。

Q:领克只会做车吗?现在车企将AI应用于制造等方面,极氪科技属性强,未来三五年是否只会做车,有无其他想象空间?

安聪慧:我们目前聚焦把车做好,将 AI 在汽车中的应用做到最好,先实现销量增长、盈利等目标。极氪领克合并后有多个目标,如成为最早赚钱的电动车公司、销量增长速度最快、上市最快等,投产时毛利率就要为正,去年说实现 15%,今年有望赚钱,盈利很重要,不能光烧钱,要边烧钱边赚钱。实际上按香港和中国会计准则极氪已赚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