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拒签、中国签了,“美国更被孤立了”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为期两天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于2月11日在法国巴黎落下帷幕。闭幕当天,法国、中国、印度等61个签署方签署了巴黎人工智能宣言,共同发布《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承诺将以“开放”、“包容”和“道德”的方式开发这项技术。但美国及其盟友英国拒绝签署共同声明。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美国政府没有对拒签声明做出解释,不过参会的美副总统万斯在峰会演讲时,直言不讳称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推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由美国主导芯片、软件和规则,同时批评称欧洲“过度”监管。虽未直接点名,但万斯却强扯中国,渲染与之合作威胁国安。

东道主、法国总统马克龙更在随后的演讲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被认为是对万斯言论的直接回应。

英国拒签声明引发争议后,唐宁街10号一名发言人以“不符合国家利益”作为英国不签署宣言的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政客新闻网”早前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若缺少美国的支持,英国也不会同意签署共同宣言。英方此后声明对这一说法予以驳斥,坚决否认跟随美国立场行事。

卫报11日批评称,美英拒签共同声明,“打击了人们采取协调一致的方式开发和监管人工智能技术的希望”。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0日,法国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法国首都举行。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0日,法国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法国首都举行。视觉中国

英国强调:不是跟风美国

据报道,巴黎人工智能峰会闭幕式上的这份共同声明指出,61个签署方同意,快速发展的AI技术必须是“开放、包容、合乎道德和安全的”,倡导“全球对话”和国际治理,并呼吁避免“市场集中”,以提升AI技术的可及性,这被写入《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

据“政客新闻网”11日披露,在共同声明还处于草案讨论时期,特朗普政府官员试图推翻其中有关呼吁“让人工智能为人类和地球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部分。争取美方支持的谈判一直持续到峰会开幕首日(10日)的深夜,第二天一早又继续谈判,但周二晚些时候公开的签署方名单中仍然不包括美国。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根据一名签署文件并出席公报会谈的某国官员的说法,美国对宣言中围绕多边主义的措辞“感到不快”。报道称,这份宣言将“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治理中的协调”列为优先事项。

港媒《南华早报》还称,有关多样性、性别平等和可持续性的内容也是特朗普政府抨击的主题。报道提到,考虑到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中国加入多数派阵营、签署共同声明的决定让一些人感到意外,这也让美国显得“更被孤立”。

而英国之所以拒签声明,在一些分析人士来看,是斯塔默政府希望避免在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惹其不快的表现,尤其在特朗普正满世界狂舞“关税大棒”之际。

据BBC报道,英国政府在一份简短声明中辩称,政府同意“宣言中的大部分内容”,但出于对所谓国家安全和“全球治理”的考虑,最终决定不签署文件。

唐宁街还坚称,其并非跟随美国立场行事。“这与美国无关,而是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确保机遇与安全之间的平衡。”

据卫报报道,当被问及英国是否效仿美国时,斯塔默的发言人声称英方“不知道美国在该声明上的理由或立场”。一位政府消息人士也否认了“英国试图讨好美国”的说法。

不过,一名工党议员直言,“我认为我们几乎没有战略空间,只能处于美国的下游。”他们还对卫报表示,如果英国被认为对技术发展采取了过度限制的态度,美国的人工智能公司可能会停止与英国政府的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的合作。

BBC引述分析人士的话称,作为(2023年)全球首次人工智能安全峰会的主办方,英国一直自诩为人工智能安全理念的倡导者,但斯塔默政府此举可能会“削弱该国作为安全、道德和值得信赖的AI创新领导者来之不易的信誉”。

“政府不签署巴黎公报的决定正在危及这一目标”,事实核查组织Full Fact的人工智能负责人安德鲁·达德菲尔德(Andrew Dudfield)批评道。专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欧洲智库艾达·罗夫莱斯研究所(Ada Lovelace Institute),其所长盖娅·马库斯(Gaia Marcus)也指出,英国的决定“违背了人工智能所需的重要全球治理”。

万斯傲慢演讲,“在座政要没听到想要的”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分歧不断的表现,除了美英拒签声明,在包括路透社、BBC等诸多主流西方媒体看来,还有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峰会上发表的那番咄咄逼人,又尽显傲慢的演讲。

这是万斯就职后首次参加全球性会议。周二(11日)会议上,他在演讲一开始便毫不避讳宣扬“美国优先”政策,称“美国是人工智能的领导者,本届政府打算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万斯告诉与会的世界各国领导人和科技高管,人工智能是 “特朗普政府不会浪费的机会”,并表示“有利于增长的人工智能政策”应优先于安全。

“特朗普政府将确保最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在美国制造,使用美国设计和制造的芯片。”万斯强调美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黄金标准”,“美国希望与你们所有人合作……但要建立这种信任,我们需要国际监管制度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创造,而不是扼杀它。”

紧接着,他直接驳斥了全球对人工智能安全性的担忧,警告欧洲盟友不要过度监管人工智能行业,批评称“过度监管可能会扼杀一个正在起飞的变革性行业”,反对内容审查。过去,布鲁塞尔的监管机构已经针对苹果、谷歌、Meta等多家美国科技公司展开了多项调查和罚款。

“我们尤其需要我们的欧洲朋友以乐观而非恐惧的态度来看待这个新领域”,他补充说。

当地时间2月11日,万斯在巴黎人工智能峰会演讲。美媒视频截图

当地时间2月11日,万斯在巴黎人工智能峰会演讲。美媒视频截图

在美媒《纽约时报》看来,万斯此举无异于在告诉欧洲,“美国将主宰人工智能”,同时咄咄逼人地警告欧洲必须废除相关监管规定,与华盛顿站在一边。

万斯还不忘在讲话中将矛头指向中国。尽管没有在演讲中直接点名,但外媒解读称,他话里话外都在暗示与中国合作人工智能技术将危及国家安全。

他无端污蔑道,“从闭路电视到5G设备,我们都熟悉市场上由‘专制政权’大量补贴和出口的廉价技术。从长远来看,这种合作不会有好结果。与他们合作,意味着被渗透、挖掘和夺取信息基础设施。”

法新社称,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比,万斯的发言“极具对抗性”。

《纽约时报》报道称,万斯演讲时,“会场鸦雀无声”,与会的国际政要没有从他口中听到想要听到话,他们对于监管安全和公平使用的期许没有得到回应。报道还提到,就在万斯讲话的几个小时前,特朗普刚宣布对所有输美钢铝加征25%的新关税,“一切都表明了特朗普政府打算对欧洲采取的态度”。

港媒《南华早报》评价称,周二的会议暴露了各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和监管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万斯的发言“具有美国新政府特有的破坏性”。而从只有英国追随美国拒签声明也能看出,“万斯在峰会上宣扬的美方立场是被孤立的”。

法新社报道称,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他之后发言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规则”,需要继续推进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这显然是对万斯讲话的回应”。作为东道国,法国希望通过此次峰会推动法国及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主动。

不过,万斯在演讲后便率领美方代表团离场了,根本没有听取紧随其后发言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致闭幕词的马克龙的讲话。冯德莱恩也在演讲中为欧盟的监管方式进行了辩护。

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政策主任罗素·瓦尔德(Russell Wald)说,“从万斯的演讲中可以明显看出,美国的政策现在有了明确的转变。”

“安全将不再是首要关注点,取而代之的是加速创新。他们相信技术是一种机遇,而安全等于监管,监管等于失去这种机遇”,他补充道。

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人工智能研究机构AI Now Institute的欧盟和全球治理高级主管弗雷德里克·卡尔特乌纳(Frederike Kaltheuner)更表示,在中国的DeepSeek横空出世后,其低成本高性能的产品,让欧洲人一度认为他们有机会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竞争,“但万斯现在泼了一盆水,告诉欧洲,‘实际上做决定的不是你们,而是我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