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银行原高管频繁“落马”,内控机制漏洞明显,资产质量承压,新行长吴帆能否逆转局面?

来源:财富独角兽

“上梁不正下梁歪”,贵州银行的“蛀虫”可真不少。

2月8日,据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披露,贵州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许安因利用职务便利损公肥私、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大搞权钱交易,靠金融吃金融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事实上,早在2024年5月,许安在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调查后被查出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彼时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其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贵州银行首次陷入高管违纪违法的舆论漩涡。时间再往前推,2023年10月,离任近三年的原贵州银行董事长李志明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贵州省纪委介入调查。李志明和许安曾共同掌管贵州银行两年多时间,两人任期内,贵州银行还曾4次被原贵州银保监局处罚。无独有偶,贵州银行原首席专家王向东等多名高管也相继被查,腐败高管长年盘踞管理层违法作乱。

据统计,自2023年10月以来,贵州银行至少有6位原高管被查。

腐败重压下,贵州银行的经营业绩也不好看,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2024年上半年,贵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9.67亿元,同比下降7.2%,净利润21.22亿元,同比下滑3.8%。这一表现虽优于同省的贵阳银行(营收降4.0%、净利润降7.08%),但与头部城商行如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净利润增速超10%)相比仍显疲软。

贵州银行合规经营也屡屡破防,因违规操作和管理不善而频繁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单月累计被罚近300万元,“贷款”问题成为重灾区。

处于“多事之秋”的贵州银行,又该如何破局?

01

高管密集“落马”,内控机制漏洞明显

公开资料显示,贵州银行是以遵义、安顺、六盘水三家城市商业银行为基础合并重组设立的省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大一型国有企业,成立于2012年,注册地、总部设在贵阳市,拥有一个覆盖整个贵州省的广泛分销网络,后于2019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目前主要为提供公司和个人存款、贷款、结算、金融市场以及原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银行服务。

贵州银行深受“腐败”的影响,短短一年内多达6位原高管被查。

就以许安为例,2月8日据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披露,贵州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许安因利用职务便利损公肥私、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大搞权钱交易等,涉嫌贪污受贿犯罪,靠金融吃金融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图片

据悉,2012年许安加入贵州银行,先后担任副行长、党委副书记,2018年出任行长。但2024年3月,贵州银行突发公告表示,“由于工作安排原因,许安不再担任贵州银行党委副书记,个人申请辞任该行执行董事、董事会合规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ESG管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行长职务”。

事实上,在就任贵州银行之前,许安长期在工商银行安顺地区中心支行供职,先后任稽查员、营业部副主任、营业部主任、国际业务部经理,安顺支行行长、安顺塔山支行行长、安顺分行工商信贷处处长,后就职安顺市城市信用社、安顺市商业银行,分别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董事长,妥妥的银行业“老将”。

然而,这才是贵州银行高管贪污腐败的冰山一角。

2023年10月,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通报,曾带领贵州银行登陆港股的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志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与许安一样,李志明也具有多年银行业工作经验,曾在湖北地区的中国农业银行工作近30年,2017年进入贵州银行,任党委书记,2018年任董事长,直至2021年1月“因贵州省政府工作安排”辞任。

图片

此外,贵州银行原首席专家王向东、贵州银行水城支行原行长张登奎、贵州银行村镇银行管理部原总经理李国文相继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通报接受“审查调查”。

贵州银行多位高管被查,暴露出其内控机制存在严重漏洞。据《中国青年网》报道,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高管被查反映出该行存在内控失效、内部对造假违规的制约力消失的问题。另据《界面新闻》报道,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也表示,贵州银行近年来多位高管被查,暴露出该行内控机制存在严重漏洞,或者置规则于不顾,高管集体长期窝案,且实际的监督机制也未发挥作用,甚至董事会、监事会等都存在长期实质缺位。

而随着高管纷纷“落马”,贵州银行的管理层也“大换血”,稳定性可想而知。

02

资产质量承压,房地产不良率逾40%

高管违纪违法和内控机制漏洞对贵州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近年来,贵州银行的贷款质量开始恶化,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据Wind显示,2023年51家上市银行中,仅贵州银行房地产不良率超过40%,而其余银行均未超过11%,贵州银行可谓是断层式“领先”,可不得吓坏投资者。

从行业划分的贷款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末,贵州银行房地产业贷款总额为75.41亿元,尽管总额同比下降了26%,但不良却出现了大幅上升的情况,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7.7%至30.46亿元,不良率翻倍至40.39%,且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占全行不良贷款的比例也高达54.7%。

图片

高管被查后,贵州银行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一方面,需要应对监管部门的调查和处罚;另一方面,需要处理因高管违纪违法带来的资产损失和风险暴露。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贵州银行的资产质量进一步承压,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

“多病缠身”的贵州银行业绩表现自然也好不到哪去,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2024年上半年,贵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9.67亿元,同比下降7.2%,净利润21.22亿元,同比下滑3.8%。

图片

贵州银行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是净息差收窄。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银行在资金运用中获得的净利息收入水平。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贵州银行的净息差不断收窄,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此外,贵州银行的业务增长也显得乏力。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复苏缓慢,导致贵州银行的贷款业务增长受限;另一方面,贵州银行在创新业务和产品方面缺乏突破,导致收入来源单一,难以支撑业绩的持续增长。

03

单月被罚近300万,信用卡不良率居行业前列

此外,贵州银行频繁被罚的问题也值得深思,可谓是遭遇了“监管风暴”。

光2024年5月,贵州银行就已收到6张罚单,合计获罚近300万元,“贷款”问题成为重灾区。

贵州银行平坝支行因“贷后检查不尽职,资金用途不真实”罚款20万元;贵州银行安顺分行因“贷款‘三查’不尽职,信贷资金被挪用”罚款30万元;贵州银行六盘水分行因“贷款管理不规范;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利用资金中介虚增存贷款规模”罚款150万元;贵州银行独山支行因“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罚款30万元;贵州银行黔南分行因“部分高管未经核准任职资格即履职”罚款25万元;贵州银行荔波支行因“要求借款人以存放一定资金为条件匹配发放贷款”罚款30万元。

事实上,贵州银行所收罚单早已屡见不鲜,其中贷款“三查”不到位,授信审批不审慎的问题突出;2021年还曾因一季度连收原银保监会23张罚单、罚款超500万元而引发市场热议,而主要被罚原因也涉及信贷资金被挪用、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关联交易、理财产品、股权管理等。

当然,贵州银行涉及的投诉量已很庞大,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同样充斥着大量对贵州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投诉,暴力催收、多扣款、违规收取高额利息费用等成为“重灾区”。

图片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贵州银行2023年信用卡不良率增速高达4.62%,较去年的2.37%上升了2.25个百分点,居上市银行前三。

就在许安“双开”信息披露的前几日,贵州金融监管局发布了关于贵州银行新任行长的任职资格批复,新任行长吴帆的董事、行长任职资格已于1月22日获得核准,她也由此正式成为贵州银行成立以来的首位女行长。

重重阻力下,吴帆该如何带领贵州银行破局,尚需市场给出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