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山东按下科技引领“快进键”,让企业站上科技创新C位。青岛,被赋予新期待。
2月8日,山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海生带队到青岛调研科技创新工作。
这是他继在省新春第一会上强调“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后,首次外出调研,调研主题同样围绕科技创新企业展开。
在青调研期间,孙海生一行先后走访齐鲁医院青岛院区、青岛青源峰达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中科源本新能源有限公司、青岛绿色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强调要加强厅市联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此番孙海生所调研的4个场所,分别代表了青岛布局的医疗器械、钙钛矿电池、固态电池、太赫兹等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新赛道,而想要真正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企业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
来看孙海生此番走访的这3家企业,一方面,都拥有较强的科研团队,在主攻赛道实现了创新突破与技术“领跑”;另一方面,通过长期的项目布局,均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青岛青源峰达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成果转化单位,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少数具备全链条太赫兹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太赫兹产业是青岛当前正在超前布局的未来产业中的重要一环,青源峰达作为太赫兹产业的引领企业,目前已拥有太赫兹领域知识产权10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50项,其中获发明专利授权16项,正携手青岛市仪器仪表协会共同筹建太赫兹产业创新平台-国家太赫兹产业创新中心(青岛)。
而公司推出的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系统、自动随形太赫兹无损检测系统等产品在安全检测、工业在线检测、生物医学、文物保护等领域广泛应用,已销售至国内15个省市及新加坡、日本2个国家。
孙海生一行参观太赫兹测试分析中心
青岛中科源本新能源有限公司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武建飞创立,为青岛能源所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成果转化公司。
青岛绿色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则背靠国家电投子公司与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动车小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地方国有平台。
二者所涉足的钙钛矿电池、固态电池领域,均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更是青岛在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行动下,发力新型能源产业的重点细分领域。
当前,前者依托团队开发的能量密度超600Wh/kg的高比能长循环硫化锂正极材料,已建成了公斤级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生产及硫化物全固态软包电池连续生产的实验室中试线;后者所布局的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制备与小试产线集成项目,也正建设10兆瓦级产线,可实现高效、稳定商业级叠层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小试生产并开展应用示范。
从技术到产品到产业到市场,以企业形式实现的科技成果转化,真正意义上向我们诠释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应有之义。
值得关注的是,此番孙海生走访的这三家企业,也曾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先后迎来青岛市委书记和市长的重点调研。
彼时曾赞荣强调,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科技成果跟踪对接,畅通成果转移转化渠道,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密集的领导调研,是对三家企业突破技术、加速产业转化的肯定,同时也对这些行业领军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这也从另一方面展现出来青岛抢跑新型能源产业、未来产业的迫切性与行动力。
而此次也是孙海生卸任崂山区委书记后,时隔多年再次回到崂山区调研。从“生态好、创新强、产业兴”的崂山区走出去,到携着“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的新期许再回青岛,孙海生对青岛市和崂山区的关注,始终未减。
而青岛乃至全省如何实现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让企业主体作用更突出”,透过此番他调研的三家企业,或已有了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