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化身“和平使者”?俄乌这场交易他算好了“只赚不赔”

特朗普“交易的艺术”从商战走向国际政坛,这会是全球安全的解药吗?

核心提要

1. 特朗普释放的促成俄乌停战谈判的信号,符合其一贯的“交易艺术”逻辑,旨在通过施压和妥协达成和平协议,使美国从欧洲安全事务中抽身。特朗普方案倾向于边缘化乌克兰和欧洲盟友,直接否定拜登政府的“军力求和平”政策。

2. 但乌克兰和欧洲对特朗普方案持保留态度。欧洲盟友坚持“实力求和平”的逻辑,与特朗普的“交易促和平”策略形成鲜明对立。乌克兰和欧洲的立场表明,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外交难以获得更广泛的支持。而这也让特朗普在斡旋俄乌和平时处在“只赚不输”的位置上:他可以把阻碍和平的罪责扣到“缺乏诚意”的其他人头上。

3.特朗普将其商业谈判策略应用于国际安全事务,试图通过极限施压和宣传手段达成目标。然而,国家主权与领土问题的复杂程度远非商业交易可比。此外,特朗普在哈以冲突等热点事件上的极端言论,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信誉和领导力。专家预判,其外交策略的短期性和功利性可能加剧全球安全赤字,而非真正解决问题。

作者| 国际政治专栏作家、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胡毓堃

编辑|屈功泽 王诗韵 龙雨

当地时间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知道普京想就俄乌冲突达成协议。此前在12日,他先后与普京和泽连斯基通话,并旋即表示自己与普京都同意开始俄乌停战谈判,甚至信誓旦旦指出二人将在沙特阿拉伯会谈,并对彼此发出了互访的邀请。

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峰会于本周五开幕之前,特朗普释出如此重磅新闻,完全符合其“交易的艺术”一以贯之的逻辑。

▎特朗普提出的和平计划据传要求泽连斯基和普京在4月20日停火。图源:路透社

▎特朗普提出的和平计划据传要求泽连斯基和普京在4月20日停火。图源:路透社

无论是1月底乌克兰媒体释出的特朗普“乌克兰百日和平计划”,还是他与普京通话后坊间披露的更新版和平计划细节,亦或是从竞选到就职后通过各种直接、间接方式释出的俄乌和谈论调,其实质就是用其“交易艺术”的套路,迫使双方各自妥协后停止战争,确保美国彻底抽身、不再当欧洲安全的“冤大头”。

尽管特朗普和谈计划的细节尚未确认,但显然其方案将乌克兰乃至欧洲盟友边缘化,更是对拜登政府俄乌政策的全面否定。毕竟主权国家间的战争与商场的利益之争有着本质不同,欧洲与乌克兰对于美俄元首通话后的反应明显与特朗普“不同调”。更有人担心特朗普用“交易艺术”处理全球安全热点问题,反而进一步透支美国在国际事务与安全问题上的传统威信和主导地位。

▎《做交易的艺术》是特朗普于1987年出版的一本书籍,图为中国大陆早期引进版本。图源:网络

▎《做交易的艺术》是特朗普于1987年出版的一本书籍,图为中国大陆早期引进版本。图源:网络

特朗普化身“和平使者”?俄乌这场交易他算好了“只赚不赔”

并不新鲜的特朗普“交易套路”

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不止一次释放“惊人言行”,制造“重磅新闻”,他希望尽快结束乌克兰危机的立场和动机已是众所周知——他和许多共和党议员都不希望美国继续当冤大头,将过多资源投入乌克兰战场乃至欧洲的安全;“交易促和平”的纲领更是直接否定拜登的“军力求和平”政策,并把战争悲剧不止的黑锅扣到拜登和民主党头上,为国内政治斗争加分。

目标很明确,关键在于哪种路径能有效达成目标。众所周知,俄乌双方公开提出的诉求与条件相互冲突,除了不想无休止地打下去外,几乎找不到共识,这就是停战和谈迟迟没有进展的根源。在特朗普看来,既然烧钱用实力压服对手迟迟没效果,那就诉诸最原始的交易手段,通过各种技巧促使双方各自退让、达成持久和平。

透过媒体发出惊人之语,正是特朗普最熟练的起步策略。正如他本人所说,其生意经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重视宣传”,而虚张声势正是“我做宣传的最后一把钥匙”。通过媒体大肆宣传“24小时结束战争”等夸大其词,与普京直接通话,就是在公众乃至俄方面前把自己塑造为唯一指望得上、促成俄乌和平的大国领导人。

形象塑造深入人心、引发各方期待后,特朗普就能采取下一步行动,选择“高回报、低风险”的路径。在特朗普看来,俄罗斯是三年全面战争的发起方、主导方,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俄罗斯。于是他将接触、谈判的重点放在普京身上,优先考虑俄方的安全考量。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特朗普及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都表示不认为乌克兰要通过加入北约获得安全保障,后者甚至把恢复2014年之前的边界视为“不现实”的目标,只是在回答BBC记者提问时指出“一些领土会回归(乌克兰)”。此外,赫格塞思还强调乌克兰的维和不适用于北约集体防御条款,美军不会参与其中。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布鲁塞尔。图源:法新社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布鲁塞尔。图源:法新社

显然,此番言论着重考虑到俄罗斯公开提出的安全关切:乌克兰不加入北约、保持中立,以及俄罗斯控制乌部分领土的“合法化”——不恢复到2014年之前的边界,意味着特朗普至少默许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实控。

上述论调与去年特朗普通过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在英国《每日邮报》发表的“五点和平计划”完全一致,同时也契合了美俄元首通话后坊间披露的所谓“和平计划”细节:

俄罗斯控制克里米亚,以特定形式保持在顿巴斯两州的“特殊地位”,撤出其它乌克兰领土,西方解除对俄制裁、实现关系正常化;

乌克兰退出俄库尔斯克州、恢复对其它领土主权,不入北约、可入欧盟(中立),欧洲和乌克兰以自己为主维系乌和平与欧洲安全……

▎俄乌战场。图源:Shutterstock

▎俄乌战场。图源:Shutterstock

站在特朗普的角度,谈判要能成,就要了解双方的核心需求,同时将自己作为谈判协调方、主导方的作用最大化,从而使得双方都接受让步、完成“交易”。特朗普对俄乌两方的安全与领土主权需求有自己的理解,又认为乌克兰当前处于劣势、更重视俄罗斯的需求,所以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他的方案将牺牲乌克兰的核心利益。

当然,普京和泽连斯基还没有对特朗普的方案“买账”(尤其是乌方更不可能接受),特朗普政府对此的应对手段大概率是抓住俄乌各自的“软肋”、迫使其松口让步:对战局相对被动、急需武器援助的乌克兰,特朗普可以继续冻结甚至切断援助;对经济上挣扎的俄罗斯,他可以灵活掌握制裁的尺度和力度。

▎2月13日,泽连斯基表示,如果没有基辅的参与,乌克兰不会接受美俄和平。图源:CNN

▎2月13日,泽连斯基表示,如果没有基辅的参与,乌克兰不会接受美俄和平。图源:CNN

到最后无论特朗普主导的和谈成败与否,他本人都有办法让自己处于“只赢不输”的地位:谈成了,特朗普是俄乌和平的第一大功臣:谈不成,阻碍和平的罪责可以扣到“缺乏诚意”的其他人头上,例如最可能反对其方案的乌克兰和欧洲,何况此前他已多次抨击拜登的政策引发了战争。

特朗普化身“和平使者”?俄乌这场交易他算好了“只赚不赔”

各方反应不一,欧盟不甚满意

此次与普京通话后的消息表明,特朗普的和谈框架中依旧把乌克兰和欧洲边缘化,正如他近年来对欧洲和乌克兰的负面观感和评说。反过来,乌方和欧方也并不真正认可特朗普的和谈计划。

特朗普在与泽连斯基通话时介绍了与普京通话的情况。尽管事后双方对于美乌元首通话情况的说法基本持正面态度,但字里行间的不同调清晰可见。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完全没有提及乌克兰加入与俄和谈的意愿。特朗普说泽连斯基“和普京总统一样希望实现和平”,泽连斯基则发文称“正与美国制定下一步措施,阻止俄罗斯侵略,确保持久、可靠的和平”。

对于美国不参与战后乌克兰安全保障的提议,泽连斯基坚持其既有口径:“没有美国的安全保障,不是真正的安全保障。”

泽连斯基不可能绕开美国,也需要跟特朗普政府保持沟通,尽管站在他的角度,特朗普“拉偏架”有点过分了:当普京一再以没有在去年5月按期举行乌克兰大选为由,否定泽连斯基是乌合法总统、质疑其上谈判桌的资格,特朗普也说“在某个节点你应该举行大选”,客观上给普京的言论“助阵”。

被晾在一边的欧洲国家同样不甚满意。两场通话当天晚些时候,英国、法国、德国等七个欧洲国家在巴黎发表联合声明,指出“乌克兰和欧洲必须参与未来的任何谈判”,因为“我们共同的目标是让乌克兰处于实力的地位”——还是拜登时代的“实力求和平”逻辑,与特朗普的“交易促和平”完全相对。

▎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说,任何结束战争的“快速解决方案”都将是“肮脏的交易”。图源:CNN

▎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说,任何结束战争的“快速解决方案”都将是“肮脏的交易”。图源:CNN

各方的态度很明朗,与美国立场不一致的事实不太可能经过一次慕安会沟通就能改变。特朗普的和谈计划能否实现,最大的变数应该就是乌克兰和欧洲后续的态度和行动。

特朗普化身“和平使者”?俄乌这场交易他算好了“只赚不赔”

特朗普式交易是全球安全的解法吗?

不出意料,随着特朗普与普京“和谈”的论调震惊大西洋彼岸的盟友后,在布鲁塞尔参加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峰会的欧洲各国防长强调支持乌克兰处于最强有力的谈判地位,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在峰会讲话时表示“我们仍在继续(欧洲各国支持乌克兰)、我们强大、我们有能力、我们将传递(这一信息)”。

没有人公开驳斥特朗普和赫格塞思,而是做出“美国与我们同在”的姿态,但乌克兰和欧洲不会轻易遵循特朗普的路线图,至少不能轻易拱手“绥靖”,还要将加码“援乌抗俄”的姿态延续一段时间。

有观点认为一旦美国坚定意志要解决冲突,那么欧乌两方都无法阻止。可毕竟作为交战方一,乌克兰只要坚持作战,战争仍将继续,特朗普口中的和平很难说来就来。特朗普可以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但总不至于为了逼迫乌克兰停战而制裁乌克兰,或者用“关税”大棒威胁欧盟——真到那一步,美国在西方阵营的威信可就荡然无存。

有利于特朗普、不利于乌欧的变数,在于目前势头正盛的欧洲极右翼势力:即将在德国大选中成为第二大党的德国选择党秉持典型的右翼民粹逻辑,不愿继续烧钱援助乌克兰;秉持类似观点的极右翼政党已经在法国国民议会三分天下有其一,在意大利执政两年多。欧洲大国中坚定援乌派占据政坛主流的,只剩下欧盟外的英国。

▎多年来,欧洲极右翼势力都是边缘选票。而现在,他们势头正盛。图源:Journal of Democracy

▎多年来,欧洲极右翼势力都是边缘选票。而现在,他们势头正盛。图源:Journal of Democracy

特朗普的“交易艺术”能否化解乌克兰危机,目前无人能预测,有待时间检验。不过正如BBC所指出的,乌克兰和欧洲盟友正在面临新的现实。广义来说,特朗普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新的现实——将商人的“交易艺术”广泛应用于外交与安全事务。

不仅是俄乌问题,特朗普跟普京通话前对巴以冲突也采取了看似不同、但逻辑一致的做法。面对释放人质迟滞的情况,特朗普扬言终止停火协议,更早的时候还提出美国“接管”加沙地带、迁走当地巴勒斯坦居民。

加之对加拿大的“第51州”、对丹麦“需要格陵兰岛”、扬言重新掌控巴拿马运河,特朗普全力实施注重宣传、虚张声势、凸显个人不可或缺性、高风险出击、杠杆作用、极限施压等商业博弈策略,同时又凸显了一贯的自恋(需要外界认可)、自我、浅薄、想一出说一出、“欺软怕硬”等外在个性与特征。

经过他与马斯克对内大刀阔斧的“百日维新”,基于特朗普式“交易艺术”的外交或许能顺利推行,只是它能否化解全球安全赤字、“让美国再次伟大”,其效果恐怕未必如特朗普口中描述的那么美好。

商人之间的交易与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互动本身就很难划等号。金钱、不动产等物质利益可以讨价还价,但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得失及其后果,显然不是商业中的“一锤子买卖”所能类比的,至少乌克兰人和欧洲人很难想象要如此跟俄罗斯做买卖。

特朗普在不少地区问题上的部分言论,已经不是能不能为人接受的问题,而是暴露出他至今仍对地区事务、国际关系与外交的基本常识不足。撕毁停火协议、占领加沙,不仅对美国自身得不偿失,更是把地区传统的阿拉伯盟友推向对立面。

▎2月10日,特朗普总统在白宫签署行政命令时与记者交谈。他表示,如果哈马斯在15日中午之前没有释放它在加沙扣押的所有剩余人质,他将撕毁停火协议。图源:AP News

▎2月10日,特朗普总统在白宫签署行政命令时与记者交谈。他表示,如果哈马斯在15日中午之前没有释放它在加沙扣押的所有剩余人质,他将撕毁停火协议。图源:AP News

对于俄乌、巴以等热点地区重大安全事务的任性言行,看似是“美国优先”,实则给外界留下了极为不利于自己的印象:美国不再能为世界提供基本公共产品(特别是安全保障)。一个不能提供基本公共产品的美国,撑不起盟友的信赖,其原有的形象和地位将遭到更进一步的消耗与削弱。

归根结底,问题只有一个:所谓“交易的艺术”,到底是为美国还是为自己而交易?

特朗普化身“和平使者”?俄乌这场交易他算好了“只赚不赔”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