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上的保时捷Taycan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17日,《纽约时报》周一发文称,凭借精密工程技术主导中国高性能汽车市场数十年后,德国车企正在输给中国竞争对手,后者已将高端汽车的定义转变为电动化,智能化以及价格亲民的汽车。
中国车企推出的许多新车型看起来很像德国竞争对手的车型,比如大受欢迎的小米SU7,它的设计就模仿了保时捷Taycan。小米SU7在动力和制动性能上可与Taycan媲美,同时还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辅助泊车,使用车主喜欢的歌曲与他们打招呼。不过,小米SU7最具吸引力的一点是:它的售价仅为Taycan的一半左右。
结果就是,那些数十年来主导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德国车企正目睹自己的销量下滑,而小米去年则售出了超过10万辆SU7。
低估中国车企
受此冲击最严重的品牌之一是保时捷。该公司上月报告称,2024年其在中国的交付量暴跌28%。尽管保时捷在全球其他地区的销量均有所增长,但中国市场的下滑幅度足以拖累其全年全球交付量下降3%。
小米位于北京昂贵购物中心地段的汽车经销商
多年来,德国车企一直依赖中国市场来弥补其他地区需求疲软的问题,这也导致它们忽视了自身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不愿采用如今定义中国市场的汽车技术,即配备先进软件和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的电动汽车。
“德国、美国以及日本和韩国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严重低估了中国车企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电动出行和软件定义汽车这两个关键领域。”位于德国贝吉施格拉德巴赫的汽车管理中心主任斯特凡·布拉策尔(Stefan Bratzel)表示。
市场专家指出,软件技术的进步以及自动驾驶、远程控制等功能已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的标配,这给欧洲车企带来了压力。它们过去依赖品牌影响力赚钱,如今不得不加快步伐以应对竞争。
“我认为,中国消费者目前心理上已经准备好接受本土车企制造的高端汽车。”法国外贸银行经济学家吴卓殷(Gary Ng)表示。
本月,保时捷宣布将与其财务主管和一名负责销售的高管分道扬镳,这两人因保时捷的糟糕业绩而面临压力,包括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指示其顾问针对美国贸易伙伴制定新的关税方案,其中就包括欧盟。这可能会对保时捷造成额外冲击。与宝马、奔驰和其他大众品牌不同的是,保时捷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所有车型均由德国出口供应。
小米SU7内饰
保时捷上周宣布,由于全球需求下降,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最多裁员1900人。保时捷电动车型Taycan的销量在去年下降近一半,降至20,836辆。新款混合动力车型Panamera的销量也下降了13%,部分原因是中国消费者对该车型的兴趣没有预期的那么大。
“不再买德国车”
保时捷所面临问题的严重性从像何思琪(Seaky He,音译)这样的购车者身上就可以看出。何思琪是一位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住在湖南省长沙。2017年,她购买了第一辆车,一辆鲜红色的梅赛德斯-奔驰CLA轿跑。但是在去年,她决定将其换成小米SU7。
小米为SU7配备了自动泊车和远程温控等功能,这些正是何思琪和其他年轻中国车主期待的汽车功能。
“在选择新车时,我甚至没有考虑再买一辆德国车。”何思琪说。
广州的保时捷Macan跨界车
小米SU7目前尚未出口,但少量汽车已经进入美国。福特汽车CEO詹姆斯·法利(James D. Farley Jr.)表示,他曾从上海空运了一辆到芝加哥,开了六个月,“爱不释手”。
小米还在德国著名的纽博格林赛道测试其简化版的SU7 Ultra,该车型将于今年3月在中国发布。去年10月,这款车创下了“最快四门轿车”的记录。行业媒体和车迷们为这一消息欢呼雀跃,因为SU7以20秒的优势击败了保时捷Taycan。不过,赛车场官员指出,这两个速度没有可比性,因为小米当时使用的SU7原型车,参加的是一个基本上开放的比赛类别,而保时捷使用的是一个准备进入展厅销售的Taycan量产车,参加的是一个受到严格规则限制的比赛类别。虽然参赛条件不同,但速度差距确实摆在那。
“作为德国车企,我们必须至少在创新上与中国车企持平,甚至要更具创新性,因为我们的售价更高,” 布拉策尔表示,“然而这点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因为中国车企现在同样具备创新力,有些甚至更具创新性。”(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