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中或许一直有个疑问,赛力斯与华为,能让问界成功多久?
在赛力斯2025年的第一份产销快报中,人们似乎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2月4日,赛力斯对外发布2025年1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9万辆,同比下滑51.39%,环比下滑52.02%。其中,赛力斯汽车销量为1.64万辆,同比下滑47.02%,环比下滑45.57%。
赛力斯2025年1月产销快报,图/Choice
尽管需要考虑春节假期带来的影响,多数造车新势力均出现了环比大幅下滑,但从同比增幅来看,赛力斯的下滑幅度较大。
比如小鹏、零跑、深蓝等品牌分别在今年1月实现同比267.9%、105%、67.20%的增长,就算是也录得销量下跌的理想,其1月销量同比仅下滑了4%。
曾经,赛力斯的高光,源于华为的强势力挺。
在双方联合推出问界前,赛力斯旗下的SF5并不被市场看好,2020年该车型上市时,全年累计销量仅为732辆。
但很快,华为就给赛力斯带来了红利。2021年底,华为就发布了AITO品牌旗下首款车型问界M5,从2022年3月5日交付开始,问界M5很快就从当年2月的870辆,一路上涨至2022年12月的6400辆。
随后,问界又先后推出M7和M9两款主力车型,品牌销量也一路飙升,几乎长期稳定在五位数,多次登上新势力品牌销量冠军的宝座。
但毕竟华为不会只选择赛力斯,随着华为四界的陆续推出,华为要兼顾的品牌更多了。
今年春节,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就将营销宣传的重心放在了享界和智界上,同时,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吃到华为技术的红利,赛力斯也没那么独特了。
因此,2025年,逐渐脱离华为关注焦点的赛力斯,必须独立拼搏了。
此前,公司曾交出过一份2024年全年营收大幅增长,将同比实现扭亏的业绩预告。
但问界的遭际也诉说着“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道理,赛力斯不能“只有一个问界”,并且必须走一条独立行走的路。
1、赛力斯1月销量腰斩,并不令人意外?
实际上,赛力斯在1月的销量失速,早已有迹可循,而这些痕迹,多数与华为的动作息息相关。
去年7月,华为曾以25亿元的价格,向赛力斯转让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
图/Choice
中京民信资产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华为所持有的这些问界商标和专利,价值为102.33亿元。以25亿元的价格转让,几乎是打了“骨折”。
而这样的折价解绑商标,也让市场中“华为要抛弃赛力斯”的声音甚嚣尘上。
尽管赛力斯和华为均在当时做过“此次转让并不影响双方合作”的回应,但事实证明,赛力斯不会一直做华为“最得宠的孩子”。
2024年下半年,华为的其他“三界”动作频频。
8月,华为与北汽联合推出的鸿蒙智行首款豪华旗舰轿车享界S9上市;11月,华为与奇瑞汽车合作的最新车型智界新S7正式发布、华为与江汽集团合作的尊界S800正式公开亮相。12月16日,尊界超级工厂落成仪式在安徽合肥举行……
而率先“成功”的问界,在2024年的动作更多是基于此前车型的更新,比如2024年8月上市的问界新M7 Pro和问界新M7 Ultra。
不久前的春节期间,余承东更是将营销宣传重心放在了享界和智界上。
春节前,余承东曾发微博表示,订购了一台鸿蒙智行豪华旗舰轿车享界S9,这个春节打算开享界S9全程智驾回安徽老家;临近除夕,他的直播也是驾驶着享界S9。
2月1日,他开着智界R7返程,并在视频中分享驾驶感受,还在后备箱放了一筐鸡蛋,测试车辆的平稳性。
不管是哪个行业,新产品、新品牌自然会获得公司更多的关注,这无可厚非,而华为将视线从问界身上转移,或许也并不是因为赛力斯不好,而是与华为在汽车方面的战略布局有关。
据了解,自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元成立以来,高层就曾多次强调“不造车”的理念。
这主要是由于华为的核心优势在于电气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上,公司的工作重心也是要让华为的前沿技术覆盖更多的车企与车型,而不是要做一个完整的汽车生产线。
而当初对问界的重点关注,也是华为希望通过问界,向市场展示华为在智能驾驶、车辆舒适性、车机系统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吸引更多客户。
如今,华为技术在市场中的口碑已经基本打响,不少车型如岚图知音、阿维塔07、深蓝L07、方程豹豹8等车型预计搭载华为的智驾系统或鸿蒙座舱系统。
华为的“分心”,让问界独享的华为红利开始渐渐消退。
AIOT 问界 M9 ,图/赛力斯官网
除了来自华为的因素,问界当前的主打旗舰车型问界M9,目前也将在2025年面临激烈的竞争局面。
虽然问界M9在50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市场,已经连续10个月蝉联销量第一,但小鹏、极氪、特斯拉、小米、比亚迪等品牌都在向这一价格区间发力。
比如极氪001、极氪009、小米 SU7 Ultra、理想Mega、特斯拉Model Y等都有款式在这个价位区间。
未来,如果小鹏全新C +级SUV(G01)上市,或许将会突破50万的价格。
此前,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曾在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明确了2025年的目标,即问界锚定豪华车阵营,M9锚定豪华车销量持续第一。
但更重要的是,逐渐离开华为光环中心的赛力斯,不能只凭老款车撑场面,它必须向前看。
2、2025年,赛力斯必须有更多弹药打仗
2025年,每一个车企都在摩拳擦掌,赛力斯也不例外。
今年第一季度,问界在2025年最关键的车型——全新SUV车型问界M8或将上市。
这款车定位为中大型SUV,预计售价区间为35万至45万元,恰好可以填补问界系列37万左右市场的空白。
从工信部发布的信息来看,问界M8基本可看作是缩小版的M9,车身尾部采用贯穿式尾灯设计。车厢内预计延续问界M9的豪华风格,可能配备三联屏设计、圆形方向盘、AR-HUD、华为Sound顶级音响等。
问界M9,图/赛力斯官网
在动力及技术方面,问界M8也在做超出价位区间的水平。很可能搭载1.5T发动机和42kWh电池包,纯电续航里程有望达到200km,赛力斯最新研发的魔方平台,也可能在问界M8上呈现。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预计问界M8的稳态月销量将达到1.5万辆左右,2025年将为赛力斯带来超过400亿元的营收,有望带动公司2025年盈利进一步释放。
如果用理想的一款价格相似的热门车型理想L9与问界M8作对比,问界M8的性能几乎能赶上价位更高的理想L9。
例如,问界M8的长宽高为5190x1999x1795mm,轴距为3105mm。理想L9,的长宽高分别为5218x1998x1800mm,轴距为3105mm,差别并不大;纯电续航方面,问界M8的纯电续航可达240km,理想L9可达280km。
不过,背靠华为的赛力斯,在智驾方面可能会更占优势,如果问界M8搭载的是华为ADS2.0融合感知系统,就能够给汽车提供L2级辅助驾驶功能。如果后续配备华为ADS3.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将搭载192线激光雷达等先进设备,实现540°全范围覆盖。
理想L9采用的是理想ADMax智驾系统,标配1颗前向128线激光雷达、6颗800万像素摄像头和5颗200万像素摄像头,1颗前向毫米波雷达和12颗超声波传感器,可实现360°全方位感知。
当然,问界M8的对手不止有理想L9,30-40万元价位的竞争比50万以上更激烈,想要复制M9的成功,问界M8还要更努力。
除了推出新车,赛力斯还在考虑二次上市。
目前,赛力斯已经启动了港股上市的准备工作。据财联社报道,赛力斯或赴港二次上市,将聘请中金、中信建投为其上市保荐团队。目前,赛力斯处于赴港IPO的前期准备阶段,目标筹资逾10亿美元,最快计划于2025年完成。
对于赛力斯来说,2025年是一个不错的上市募资节点。
一方面,赛力斯刚刚依靠华为,用问界给自己打了个良好的基础,业绩情况持续增长。
2024年,赛力斯就已经实现了扭亏,前三季度,公司共计实现营收1066.27亿元,同比大增539.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38亿元。
今年1月,赛力斯发布的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也十分亮眼,预计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42亿元到1467亿元,同比增长302.32%到309.30%;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亿元至6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
赛力斯发布2024年度预盈公告,图/Choice
这样的业绩表现能让赛力斯的上市更加顺利。
另一方面,华为带来的红利渐渐褪去,趁此时完成二次上市,能给赛力斯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赛力斯也需要更多的资金,做技术研发、产能扩张以及市场布局,抵抗品牌吸引力和溢价能力将遭受的影响,并准备好更多的弹药来应对2025年的竞争格局。
3、盈利了,但今年可能要花出去更多钱
盈利,并不是一家车企的终点,甚至可能意味着公司只是提前进入了“诸侯”混战的中心。
不久前,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曾发布过2025年规划,且多数公司宣布,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扭亏。
相比于已经实现盈利的车企而言,每一家还没扭亏的车企都在摩拳擦掌,促销量、做营销、推新品……而2025年,这样铆足了劲的车企有很多家。
此外,华为的四个界,看似是一个整体,但对于赛力斯而言,是竞争的关系。尤其是如今华为较为看中的智界,甚至智界的R7与问界的M7还构成竞争关系,两者都是中大型SUV,价格段也较为接近。
因此2025年的赛力斯,可能要花出更多的钱。
第一个需要花钱完善的点,便是生产和交付问题。赛力斯要有能卖爆款的信心,更要有交付不拉跨的布局。
去年9月,赛力斯曾在一天内接连发布两则公告,又是增资子公司,又是购买新公司,预计花费的金额总计已经超过了130亿元。
其中,赛力斯买下的新公司为龙盛新能源,这家公司是两江新区龙兴新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实施主体,系专门为服务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成立的项目。公司的主要资产为“超级工厂”。
赛力斯超级工厂,图/赛力斯官网
这也意味着赛力斯在建厂拉产能方面很舍得花钱。
如果问界M8能够成为新的爆款,赛力斯还需要花更多的钱完善产业链,防止出现因为交付问题而出现“高开低走”的情况。
2025年,华为对问界的放手或将更加明显,赛力斯需要花更多的钱做从“被牵着走”到“跟着走”的转变。
早在2023年,赛力斯的研发投入就已经达到了44.38亿元,占营业收入12.38%;去年上半年,赛力斯的研发投入达到了28.27亿元,同比增长了320.61%。
在品牌力可能出现下滑的情况下,赛力斯的营销力度也必须跟上,尤其是在问界M8的新车发布期,赛力斯必须认真准备。
除此之外,赛力斯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不能只有一个问界。
因为问界的身上有太多华为的影子,赛力斯不敢撕掉华为的标签,却又会受到华为给问界带来的影响。
而拓展新的产品线、开发不同于问界的品牌,或许是赛力斯可以积极探索的路。比如推出针对年轻人的小型、高性价比车型,或是针对家庭用户推出大型MPV,甚至可以考虑延续M9的成功,进军更高价位的豪华汽车品类。
赛力斯技术研发图示,图/赛力斯官网视频截图
同时,赛力斯也需要重新评估自身的优势,继续保持与其他竞争对手间的优势差。
比如,赛力斯早期主打增程式电动车,解决纯电动车续航焦虑问题;通过与华为深度合作,在智能化建立了一定的领先性;瞄准中高端市场,避开与低端车型的直接竞争,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溢价。
但如今,这些原有的优势都已经在激烈的行业内卷中,被渐渐赶上。赛力斯要真正成为独立的能打的车企,可能还需要做更多。
如果说,曾经赛力斯的成功是选择大于努力,那么如今的赛力斯必须做更多努力了。
作者:司然,编辑:以安,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