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一时偶然接触信息竞赛,到高二逆袭入选奥林匹克数学国家集训队,深圳中学汪千桐的成长故事充满跌宕与坚持。近日,这位“竞赛黑马”向笔者分享了他的心路历程与学习秘诀。
竞赛之路:从迷茫到坚定
汪千桐的竞赛生涯始于一次“偶然”。初一时,他随意选修了一门信息课程,意外被选入校队,开启了竞赛生涯。然而,初二时数学老师谢磊的一句话——“你适合数学竞赛”,彻底改变了他的方向。尽管起初“只会几何”,但凭借对数学的热爱,他在初二寒假全力投入竞赛学习,却在初三首次联赛中失利。“当时真的很沮丧,甚至想过放弃。”汪千桐坦言。
转机出现在高二,调整心态后,他凭借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快速解题能力,在CMO(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中脱颖而出,最终跻身国家集训队。回顾这段经历,他感慨:“困难能磨砺成长,但坚持比天赋更重要。”
学习态度:主动与专注是关键
“竞赛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探索。”汪千桐强调。初二时,他偶然得知一本国外经典数学著作,却因英文版晦涩难懂而屡屡碰壁。为此,他耗时一年逐词查译,甚至通过逻辑推理修正书中的公式错误。“这本书让我明白,主动学习才能突破瓶颈。”
面对外界压力,他始终清醒自持。初中时,他顶住科任老师的质疑,将精力聚焦于竞赛;高中后,他更学会平衡文化课与竞赛,最终以中考优异成绩考入深圳中学。对此,数学教练谢磊评价:“千桐的韧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是他成功的关键。”
给后来者的建议:脚踏实地,敢于挑战
“不要因环境优劣而动摇目标。”汪千桐建议竞赛学子,“全国赛场上虽有‘大神’,但顶尖选手也是少数。与其仰望他人,不如专注提升自己。”他提醒,切勿因阶段性成绩自满,也无需因差距过大焦虑,“两三年后,你也会站上CMO、TST的舞台,打好基础、敢于攻坚才是王道。”
从“摆烂”到逆袭,汪千桐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印证了热忱与坚持的力量。如今,作为国家集训队成员,他正朝着国际赛场进发。而他的经历,或许能给无数在竞赛路上跋涉的学子一盏明灯:心有所向,终至所归。
(本文根据汪千桐同学自述整理)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