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时间节点,阿里豪赌3800亿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今日宣布了一项“大手笔”计划,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这笔中国民营科技史上最大单笔投资,直指两大战略靶心:建设云和人工智能(AI)硬件基础设施。而过去十年,阿里巴巴在AI基建上的投资总和为3272亿元,未来三年的投入规模已经远超过去十年的总和。这也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这笔巨额投入发生在DeepSeek引发国内AI产业爆发式增长的这个关键节点,吴泳铭表示:“AI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国内科技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潜力巨大。阿里巴巴将全力以赴加速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行业生态的发展。”

从财务数据来看,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达到2801.5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同比激增333%,达到464.34亿元。其中,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AI相关收入更是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通义千问大模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开源模型家族之一,衍生模型超过9万个。

与此同时,曾经备受重视的新零售和文娱板块却表现不佳。新零售板块通过出售高鑫零售、银泰等资产来止血,但包含盒马、阿里健康等在内的“其他业务”板块,亏损达到31.56亿元;文娱板块虽然因优酷广告拉动收入增长了8%,但亏损仍达3.09亿元。

吴泳铭在财报会议上表示,面向未来,阿里巴巴将专注于三大业务:国内外电商业务、AI+云计算的科技业务以及互联网平台产品。未来三年3800亿元的AI基建投入,标志着阿里从电商巨头向科技巨头的战略转型。

市场普遍认为,阿里正在走微软“Azure+OpenAI”的成功道路——通过将云服务与大模型API捆绑,构建强大的技术壁垒。摩根士丹利将阿里目标价从100美元上调至180美元,预测阿里云2028年收入将翻倍至2400亿元,EBITDA利润率有望达到35%;高盛也将阿里港股目标价上调36%至156港元,强调“云+AI”组合将打破传统估值框架。

从“双11”的缔造者到如今的“AI基建狂魔”,阿里的3800亿元投入不仅是对技术的押注,更是一场资本市场的叙事革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