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24日,波士顿动力创始人Marc Raibert在美国休斯顿达索系统3DEXPERIENCE World峰会上透露,其创立的智能机器人研究所AI Institute已购入中国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及多款小型设备,用于技术能力测试。这一动作被业界视为全球机器人巨头与中国创新力量深度互鉴的标志性事件。
既是竞争对手,亦是创新观察者
“即便我们是竞争对手,也需要通过实际测试理解其技术边界”。Raibert表示,宇树机器人以“高性价比”特点吸引实验室采购,他特别提及去年参加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经历,对宇树一次性发布27台人形机器人的壮举印象深刻,并称与该公司CEO的交流“展现了令人瞩目的技术执行力”。
当被问及波士顿动力与宇树产品的差异时,Raibert虽未展开技术细节,但强调“竞争将推动行业进化”。作为拥有50年机器人研发经验的先驱者,他直言:“人形机器人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关键载体,而硬件与软件协同突破才能推动这一目标。”
这位机器人教父同时指出AI发展的深层挑战:“AGI的实现需跨越技术、伦理与监管三重维度。当前大型语言模型的‘幻觉’问题、人形机器人家庭化面临的环境适应性及成本壁垒,都是亟待攻克的课题。”
现货秒罄与交付延期并行 租赁市场爆发“10天回本”神话
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产品在国内市场更是火爆,其售价9.9万元的G1人形机器人在京东平台首发当日即售罄,售价65万元的高端型号H1亦需60天交付周期。目前G1订单已排至第三季度,部分经销商加价至12万元仍一机难求。
二手租赁平台数据显示,G1机器人日租金集中在5000-1.5万元区间,租赁商普遍采用“机器人+操作员”打包服务模式,无需押金但需提前10天预约。以单台G1租赁成本计算,高峰期10天即可覆盖购机成本,部分租赁商单台年收入超20万元。
至于家用人形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远?王兴兴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时提到:“个人感觉在今年年底之前,整个AI的人形机器人会达到一个新的量级。如果顺利的话,到明年或者后年,一些基础的,比如说服务业或者一些工业其实基本可以推起来了,但家用可能会稍微慢一点,因为家用可能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还是会需要技术相对更成熟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