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故事】技攀高峰 风采耀世——记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应用开发”赛项
编者按:金秋十月,捷报频传!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中,学校荣获两金、两银、三铜,在技耀世界的大舞台上展现了工院学子的技能与风采。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式升级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参赛队伍规模、竞赛内容设置等方面均进行了全面优化,面对机遇和挑战,学校高度重视、科学部署,各单位、各部门凝心聚力、协同联动,广大参赛师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擦亮了学校技能大赛品牌底色。近日,党委宣传部推出【金奖故事】系列报道,讲述荣获金奖的“大数据应用开发”赛项和“应用软件系统开发”赛项团队师生孜孜以求、勇攀高峰的故事。(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杨纪争 素材来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部门审核/赵国峰 编审/杨爽)
技攀高峰 风采耀世
--记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应用开发赛项
指导教师:毛峥 刘洪坡
参赛学生:肖承宁 王楚鑫 黄耀锋 姬钰婷
10月30日晚上8点,夜幕中的南阳东站,七束姹紫嫣红的鲜花簇拥在一起格外引人注目,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提早来到这里,欣喜地凝望着出站口,只为迎接在2024年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数据应用开发”赛项中荣获金奖的师生凯旋归来。备赛过程中有哪些故事,参赛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磨砺,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数据应用开发”赛项师生团队。
主动求变,新赛制中挖掘新亮点
自2024年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式升级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本次世赛赛制改变以往“命题式”赛制模式,采用全新的赛制和评比方式,主要从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应用价值、团队合作、创新创意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
10月26日至29日,2024年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数据应用开发”赛项总决赛争夺赛在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今年的比赛在赛制、内容等方面均进行了全面优化,深度融入行业生产实践需求,充分体现了对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与积极响应。赛前要求各参赛队自主确定参赛项目名称,自主设计参赛项目内容,自主选择参赛装备,比赛中重点考察参赛选手结合专业特点和产业需求,在解决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中的实际实践能力。
在初始准备阶段,大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那就是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哪个方向,在反复摸索和讨论后,最终决定与南阳本地艾草企业合作,以“数据赋能•艾商行动——大数据驱动艾草电商创新与实践”为参赛主题参与比赛。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需求和艾草的相关数据,团队多次走进南阳市东升艾绒厂进行交流学习,与企业签订大数据驱动艾草电商合作开发协议,并对企业的需求进行了总结分析,对数据进行了整理规划,用于后续的应用开发。
“由于准备时间紧迫,为了尽快完成项目并留出打磨时间,我们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往年国赛备赛的分工基础上进行的。在选择是否自带设备参赛时,考虑到承办校距离遥远,以及大数据环境良好的可移植性,我们选择自带笔记本电脑而不使用承办校设备,这个思路在开赛前印证了它的正确性,因为许多参赛队因台风导致设备未能及时到达,或是前一天拿到设备后需要通宵部署,消耗了大量精力。”团队指导老师毛峥在介绍备赛情况时说到。
攻坚克难,跨学段合作实现新突破
面对赛制的重大改变,对于学校的参赛师生来说,既是对大家实践创新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每一位参赛师生职业素质和作风的现实检验。
为了弥补去年国赛二等奖的遗憾,整个项目团队,参赛师生们一直憋着一口气,今年一定要拿金奖回来。但是,从61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今年的赛制和往年不同,根据赛项要求,参赛对象为全日制在校学生及3年内毕业生,每支参赛队伍不超过4人。其中王楚鑫、黄耀锋、姬钰婷已在实验室备赛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技术层面已经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一个成员应该选谁?根据赛制的最新规定,可以选择一位毕业生?但是,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就业,有的正在准备考研,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谁还愿意回来参加这样的比赛,作为指导教师,毛峥怀着忐忑的心,拨通了大数据19级毕业生肖承宁的电话,邀请他能回母校助力今年的世赛,电话那边肖承宁没有犹豫,立即同意了此次比赛的邀请,肖承宁说:“今年一定要回来,要把国赛二等奖的遗憾给补回来!”。
肖承宁是大数据专业19级毕业生,曾在2021年与毛峥老师参加过大数据国赛并获得二等奖,是团队核心成员,这次回到母校,也是想圆梦金奖。他在项目中负责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块,为了给团队项目加分,他在项目中添加了许多参赛队未加入的预测和推荐系统,帮助企业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就这样,一只由毕业生、在校生,大数据专业、网络专业组成的专业互补、梯队性发展的优秀团队就此组成。
项目在分工上主要由姬钰婷同学负责平台部署、数据可视化模块,黄耀锋同学负责实时数仓模块,王楚鑫同学负责离线数仓模块,肖承宁同学负责机器学习模块并担任项目负责人。
“项目开发阶段是最辛苦的阶段,在距离比赛短短20天的时间里,我们要改变原来的备赛模式,重新备赛,心理上还是有很大压力的,为了取得好成绩,团队的每名成员和教师经常晚上11点多回去,早上7点多就又到实验室了”。团队成员王楚鑫说:“在备赛过程中每天都能感受到大家的进步和担当,项目做的越来越好,大家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
齐心协力,世赛舞台展现新风采
面对赛制的重大变革,学校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安排各参赛队进行研究和讨论,在备赛过程中,学校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并指导各学院参赛师生全面做好备赛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竞赛团队创造有利条件,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也对团队的构建,进行了精心安排和指导,为团队开展备赛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为了能够更好的将项目成果展现在评委面前,备赛过程中,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涂豫、副院长李垒、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任越美多次来到实验室指导,学院还安排了刚刚获得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的指导教师团队帮助打磨PPT和讲稿,对提升效能帮助很大。
从2024年9月26号教育部下发方案到10月26号正式开赛,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大数据应用开发赛项参赛团队师生迎难而上,主动求变,深入研究赛制内容,前后经过多次头脑风暴与排演练习,最终在技耀世界的大舞台上展现了工院学子的技能与风采。
“项目的完成也非常极限,在赛前的一周才完成了项目最终版的开发和PPT初版的制作,直到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书记杨旭和两位指导教师还在指导我们做最后的排练,以及提醒我们现场如何随机应变和完善答辩细节”,团队成员姬钰婷说:“我们的比赛时间为10月28日一天,在整个比赛期间,大家的状态都非常好,整个项目展示过程花费了51分钟左右,全场设备操作流畅,现场答辩时重点和亮点也非常突出,没有遗漏,并且声音洪亮有底气,将我们过硬的实操水平和职业素养展示了出来。”
从2019年学校大数据专业招生,到2019年、2022年两届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再到今年荣获2024年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成绩的取得既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肯定,也是对学院专业建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认可。未来,学校将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将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果转化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金钥匙”,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擦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大赛品牌底色。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