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张亚东因工作安排辞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并于前六天提交辞呈。由刘成云接替成为董事会主席,并获委任公司非执行董事以及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
张亚东于2018年5月加入绿城,14个月后接任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其掌舵前后,绿城的战略规划有了明显变化,这一点透过绿城在青岛前后的布局,便可窥一二。
从深耕主城区到下沉近郊,从重资产开发到代建业务扩张,从品质高端精品到去存化、高周转……但新策略的运行也伴随一些品质争议,另有青岛·深蓝中心断断续续建设10余年之久等也颇受诟病。
伴随此番绿城高层更迭,绿城在青岛的项目布局又将走向何方?
加入绿城之前,张亚东在中交集团任职。
2014年,绿城因扩张过快面临资金压力,创始人宋卫平引入战略投资者。当年年底,中交集团通过收购原大股东九龙仓部分股份及增持,成为绿城中国第一大股东。
2018年5月,中交背景的张亚东空降绿城,出任绿城中国党委书记和执行总裁,次年7月接替宋卫平,成为新任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
绿城因资金紧张引入中交,张亚东上任后优化运营模式、强化资金回笼,改善投拓,加码投资。
此前,绿城拿地较为分散,很多低线城市项目的抗风险性不足,核心城市的高端项目追求单盘溢价但又建设周期长。
对此,张亚东一方面聚焦核心一二线城市集中拿地,如在其倚重的长三角区域和大本营杭州等,重仓补仓,重返市场领先位置;
另一方面,在青岛等城市从主城区转向近郊进行规模扩张,增加中高端流量盘,缩短开发周期,加快资金回笼。
绿城从2006年进军青岛,早年布局青岛项目大多精雕细琢,以品质著称。如坐落在东李的理想之城,紧邻胶州市政府的紫薇广场,均成为青岛购房者心中“好房子”和“高品质”的代名词。
2018年之后,绿城在青岛保留但收缩高端项目(如深蓝中心)的同时,重点布局中端产品,城阳和西海岸新区成为其布局的主战场,“海棠系”“晓风系”等标准化产品线接连落子,定位“改善+首改”。
位于西海岸新区的绿城招商·文澜锦园
与此同时,为应对市场之变,绿城依托中交资源,增加了合作开发与代建项目的业务比例。在张亚东看来,“房地产企业积累的核心能力就是开发和产品能力。”绿城选择的主要转型方向是回归开发本质,做大代建业务。
例如在青岛,其依托绿城管理,承接了即墨中粮大悦城住宅代建、胶州鲁商中央公馆代建等政府及企业委托项目;联合青岛城投开发李沧理想之城后续地块等。
但绿城在青岛项目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10年便拿地的青岛绿城深蓝中心断断续续建设10余年,期间遭遇了住宅开盘遇冷、酒店降标等一系列状况,去化困难、资金承压,后在中交的介入下,方保证续建,但也开放了部分住宅为长租公寓,以缓解销售压力。
2024年11月,这个定位于绿城商业旗舰标杆项目的商业综合体正式开业,但10余年的等待已基本耗光了市民的期待,其想要在商圈林立的青岛闯出知名度,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针对近年来绿城在青岛开发的标准化产品,也有部分业主认为其产品品质较早期项目有所下降,如外立面材料、园林细节减配等,其早年奠定的“好品质”形象面临新的挑战。
2024年年底,有绿城和锦玉园业主反映房子存在诸多装修质量问题,2023年底交付前后发现的问题一直未能完成维修,反反复复,耽误入住。
对此,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青岛市建筑工程管理服务中心表示,反映的瓷砖空鼓、北卧室壁纸颜色不统一、门连窗窗框污染、室内保洁、客厅吊顶问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已责成建设单位履行维修责任,对问题部位进行维修。
此外,也有市民反映李沧区绿城锦上月鸣违规建设、冬季拒不供暖、沙盘宣传与现场施工不一致,绿城理想之城锦棠外立面北侧连廊栏杆降低标准等问题。
目前,绿城在青岛虽口碑仍在,但也存在争议,现有土储集中在城阳、西海岸等区域,未来其是否还有新的布局项目?又将如何解决企业规模扩张与项目高端定位冲突等难题?期待此番集团高层人事变动后,给出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