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薪资TOP1,这个行业让年轻人挤破头

2025“双一流”本科扩招潮,第一批高校已启动。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包含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在内的十余所高校宣布2025年本科生扩招计划,扩招人数从100—500人不等。

此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介绍:进一步增加“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的规模,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

而从目前宣布2025年本科扩招的“双一流”高校计划来看,扩招专业主要聚焦于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更是成为未来扩招重点。

但高校扩招背后的就业情况,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高校毕业生们都在流向哪些行业?这些行业有哪些新变化?行业的就业景气指数如何?

橡树实验室梳理了9所“双一流”高校近5年的就业质量报告、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样本对象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一个现象是:流向信息技术行业、金融业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制造业、金融业等成为热门就业领域。

其中一个行业其薪资水平已连续9年霸榜,也让年轻人们挤破了头。

信息技术行业,薪酬持续领跑,但增速放缓

根据9所“双一流”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本科教育质量报告,2024届毕业生中,信息技术行业(包括互联网、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等领域)依然是许多高校毕业生的首选行业之一。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人数前三的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南京大学2024届本科毕业生分布较多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北京邮电大学作为以信息科技为特色的理工类院校,2024届毕业生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比例达48.88%,远高于排名第二的金融业,金融业比例为12.89%。

过去几年,信息技术行业一直是高校毕业生的热门就业选择。

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历届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也显示,2024届求职毕业生期望行业中,IT/通信/电子/互联网排在第一,占比为26.4%。

较高的薪酬待遇,是吸引高校毕业生大量进入信息技术行业的重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平均年工资高达231810元,远超其他行业。

这个水平自2016年以来一直稳居第一,已连续霸榜9年。

尽管信息技术行业依然领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但其增速有所放缓,甚至下降。

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作为具有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及优势的高校,其流向信息技术行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比例都在下降。

数据显示,该校进入信息技术行业本科生比例从2022年的48.48%下降至2024年的32.49%,研究生比例从2022年的59%下降至2024年44.89%。

南京大学毕业生进入信息技术行业的比例也从2020届的25.56%降为2024届的17.82%,吉林大学毕业生进入信息技术行业的比例则从2020届的14.25%降为2024届的9.51%。

或许这与行业竞争加剧、企业招聘门槛提高有关。

脉脉高聘人才智库发布的《2023泛互联网行业人才流动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互联网行业求职难度创新高,人才供需比达到2.34,平均5个人才竞争2个岗位。

与此同时,互联网薪资停止狂飙,连续三年小幅度下降。《2023泛互联网行业人才流动报告》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泛互联网行业新发岗位平均薪资分别为40402元、40123元、39905元。

不过,随着智能社会时代来临,“人工智能”相关职位似乎成了“高薪”“好就业”的新代名词。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在招聘、求职双端都迅速升温。

在招聘端,人工智能行业招聘同比增速为2.8%,人工智能工程师以21319元的平均招聘月薪领跑职业第一;

在求职端,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为33.4%,位居行业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师亦以69.6%的求职增速位居职业榜首。

而在人工智能工程师的细分职业中,机器人、大模型、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岗位薪资更高。机器人算法工程师的平均招聘月薪最高,达到26231元,紧随其后的是导航算法和深度学习工程师,分别为24564元和24417元。

在抢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方面,企业也纷纷抛出高薪“橄榄枝”。此前,“雷军千万年薪挖角95后天才AI少女”的新闻冲上热搜;近期,deepseek因部分岗位年薪百万、实习生日薪千元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DeepSeek招聘职位及薪资情况

根据人社部《新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

制造业,占比上升,高端制造业需求旺盛

过去,制造业(包括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领域)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占比相对较低,但近几年呈现出上升趋势。

9所高校的2024届毕业生去向行业排名中,制造业大多排在前三。其中,吉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毕业生进入制造业的比例较高,分别为23.9%和20.4%。

放眼过去5年,高校毕业生在制造业的就业比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以清华大学为例,数据显示,其毕业生赴制造业、能源业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1%,连续五年持续增长;西安交通大学的数据也显示,制造业的就业比例从2020年的13.18%增长到2024年的20.4%,排名也从2020年的第三成了2024年的第一。

而东北大学作为理工类大学,近5年制造业的就业比例一直位居第一,并呈现出上升趋势,其2020年的就业比例为30.8%,到2023年达到35%。

值得注意的是,拥抱制造业的高学历毕业生也在增加。

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其研究生在制造业的比例由2022年的6.12%增长至2024年的17.91%。

这一趋势与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及产业升级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性地位。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发展都进入了快车道。

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猎聘大数据显示,2023届应届毕业生投递人数增长最快的十大行业赛道中,智能制造排名第一,同比增长303.12%。

从就业岗位来看,高端制造领域(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半导体等)的人才需求尤为旺盛。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5春招首周报告显示,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春招首周招聘同比增长9.2%,在招聘同比增速行业里排名第三;相关的汽车设计/制造工程师人才需求同比增长5.1%。

催生就业新增长空间的同时,高端制造业良好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前景,也是不少年轻人“心动”的理由。

以芯片工程师为例,作为春招首周招聘薪酬排名第二的热门职位,平均招聘月薪为19415元,其求职人数同比增长60.3%,位列求职增速职业榜第三。

而新能源汽车市场也不例外,相关的汽车设计/制造工程师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9.5%,平均招聘月薪14198元,位列高薪职业TOP榜。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国新办1月份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交出了“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6.2%。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较2023年提高0.6个百分点。264家制造业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占比超过50%。

金融业,热度退减,但薪资水平仍处于高位

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领域)依然是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之一,只不过这几年的热度有所减退。

除了北京邮电大学外,其余8所高校2024届毕业生的热门就业行业中,金融业排名都不在前三。

例如,同济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人数前三的行业分别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吉林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前三的行业分别是在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而在过去几年,毕业生在金融行业的就业比例呈下降趋势。

以南京大学为例,在2020届毕业生分布较多的行业中,金融业排名第四,占比10.42%;2022年,金融业排名第五,占比下降至7.97%;而到了2023年、2024年,金融业已不在前五。

吉林大学的数据也显示,金融业的就业比例从2020年的7.62%减少到2024年的5.37%。

近几年,金融业监管政策日益严格。从2022年5月开始,“限薪令”“827新政”出台,降薪、裁员、缩招接踵而至,金融就业市场也愈发严峻。

国家统计局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四号)显示,2023年末,全国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为10.7万个,从业人员1235.5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21.9%和32.0%。

市场收缩的寒意传导到了招聘端。以券商为例,据财联社报道,受市场环境、监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券商2025届校招需求整体收缩。据不完全统计,在抽样调查的30家券商中,有14家未有公开校招信息发布,占比为46.67%。

不过,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金融岗位(如银行柜台、保险销售)需求逐年减少,而金融科技、数据分析等新兴岗位需求快速增长。

去年10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发布的《全周期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培育体系标准白皮书2024》显示,金融机构普遍存在金融科技人才缺口。招聘数量最多的岗位分别是系统开发与测试类、安全与运维类和产品(算法、模型)设计类;最紧缺的专业技能分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分别占比为66.4%、66.0%和53.7%,近来火爆的大模型也占据相当比例(占比29.7%)。

虽然连续遭遇“限薪、降薪”,但金融业目前仍是高薪行业之一。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5春招首周报告显示,在招聘薪酬TOP8行业里,金融业相关行业占有2席,其中,基金/证券/期货/投资平均招聘月薪13525元,排名第一;银行平均招聘月薪11495元,排名第三。

另外,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显示,金融业年平均工资197663元,排名第二,增速为13.4%,是前五行业里增速最快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