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以“极视听·强赋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召开。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会长聂辰席等出席大会开幕式。曹淑敏、施小琳和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分别发表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昕主持开幕式。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出席开幕式并参与主论坛演讲,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娟、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韩志杰等受邀出席多个活动。
新突破、新成效
网络视听成“数字空气”
会上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人,网络视听已成为“数字空气”,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地位愈加巩固。其中,长视频用户规模为7.52亿,创2018年以来新高。
曹淑敏在致辞中肯定网络视听行业坚持守正创新,整体发展持续向好,取得一系列新突破新成效,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繁荣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努力改革、创新、突破,推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一是发挥网络视听优势,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是实施精品创作工程,进一步丰富优质内容供给。三是强化技术引领,激发网络视听发展新动能。四是健全综合治理体系,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五是推进网络视听交流合作,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回归内容、拥抱科技
共筑视频行业繁荣生态
在大会主论坛上,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发表了题为《淬炼精品,穿越周期,好内容的未竟之路》的主题演讲,从行业发展现状出发,系统梳理了腾讯视频过去一年的内容成绩、方法沉淀与经验转变,并围绕“回归内容、拥抱科技”的发展理念,阐述了平台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精品内容创作、促进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孙忠怀强调,“对于平台来讲,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体项目的成功率,而不是过度押注超级爆款。”腾讯视频在2021年提出艺术与科技驱动的发展定位,明确将“艺术”作为内容战略的统领核心,这一转变成为平台发展的重要分水岭。自此,腾讯视频更加注重内容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表达,倡导“提质减量”,摒弃“堆量”思维,推动优质内容持续产出。
技术也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孙忠怀表示,腾讯视频“希望能够推动行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让科技真正为内容创作赋能。”过去几年,腾讯视频始终将“科技赋能”作为平台核心策略之一,在AIGC、虚拟制作、4K超高清呈现等领域持续投入。
在演讲最后,孙忠怀表达了对行业未来的坚定信心。他表示,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长视频行业依然面临挑战与压力,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与希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定信心,推动内容创新,优化行业生态,让中国有更多好故事能够走向世界,被更多人看到。”
聚焦“破局”与“生长”
绘制网络视听内容创作新图谱
在内容升级与技术革新的双重变革浪潮中,新需求、新业态、新技术迭代演进,打开了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的机遇窗口期,也在要求从业者在创作理念与创作方法等层面实现突破。在腾讯视频主办的“内容创作破局力与生长力论坛”上,主管部门领导、创作者、平台代表、技术先锋、专家学者等齐聚,围绕行业的新趋势与新发展,拆解剧本创作、AI技术应用、长视频价值重构三大行业最迫切的命题,共同探讨内容创作的破局新生。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范洁,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赵景春等受邀出席论坛。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范洁为论坛致开幕辞,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顾问李京盛发表主旨演讲。
在以“编剧如何对抗注意力速朽时代的来临?”为主题的圆桌中,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娟分享了腾讯视频在创作上的思考,针对行业热议的“剧本节奏焦虑”,她直言“快慢并非绝对标准”,强调腾讯视频评估项目的核心在于“故事的新鲜度与文本有效性”。以悬疑剧为例,平台更注重人物逻辑的缜密性,而非刻意提速,古装剧则需强化情感张力,而不是快节奏和快速消费的方式。面对编剧与导演的沟通与合作,她提出将创作分歧转化为艺术突破的催化剂,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一部好剧。这一系列从创作规律到产业协作的深度思考,展现了腾讯视频作为头部平台引领内容精耕的底层逻辑。
在以“AI方兴日盛:创新科技正把内容创作带向何处?”为主题的圆桌中,腾讯在线视频智能创作与内容平台部总经理刘羽表示,腾讯视频正以“艺术+科技”双引擎推动影视产业变革,结合腾讯混元大模型,运用 AI技术深入服务创意全流程,将标准化、重复性工作交给智能工具,让艺术家更聚焦核心创作。目前 AI 能力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正逐步应用于虚拟拍摄、动画预演等场景。“AI和智能制作是为内容创意服务的,是工具,是初始化的打底工作。创意和情感表达的部分,我们希望留给艺术家。”
在以“即时满足时代,长视频如何打造跨周期的生命力?”为主题的圆桌中,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韩志杰表示,精品的长视频内容是无法被替代的。“重点不在于长短,而在于用心的程度,在于是不是能够反映现实、反映当下、反映人心。”内容创作既要以创新回应当下用户的需求,也要坚持传递积极的、正向价值观。
腾讯在线视频副总编辑、《十三邀》总监制李伦认为,今天我们习惯把“精神生活”叫做“娱乐生活”“休闲生活”,这已经把“精神生活”的标准降低了。林小英在《十三邀》说“人的一生不能只是为了谋生,否则这一生就是个苦役”。作为创作者,我们不能只生产“苦役谋生安慰剂”,人生不是用来消磨的。我们应该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也应该做。
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天晴工作室负责人徐晴认为,长视频在价值传递和沉浸式体验方面有先天优势。《令人心动的offer》等节目带来的陪伴养成式的快乐,就是时间的馈赠,是长度带给我们的收获和成就。
参与大会多主题活动
展示前瞻思考与创新成果
在网络视听公益与社会责任论坛上,腾讯公司总编辑、公共政策副总裁朱殿君分享了腾讯以“科技+文化”为双驱动,构建网络视听公益新生态的思路与成效。他表示,面对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升级,腾讯以视听内容为纽带,探索公益新路径。2024年,腾讯联合中国盲文图书馆推出“无障碍剧场”,通过“AI技术+志愿者”模式,制作了《热辣滚烫》等193部无障碍影视作品,累计时长近400小时,用声音打开视障者的“光影世界”。此外,腾讯视频发起“积分公益捐”项目,联动热门影视IP引导用户将观看时长转化为公益资源,助力山区儿童教育与成长。腾讯视频“积分公益捐”上线以来,已有570万人次会员参与,累计筹集1亿元善款,助力了“爱育家园计划”“匠艺传承计划”等多个公益项目。
在网络综艺生态建设论坛的“网络综艺的价值引领与生态净化”主题圆桌上,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韩志杰介绍,过去一年,平台用户欢乐解压需求增长迅速,占比50%—60%。腾讯视频充分发挥在该领域的优势,持续深耕,打造喜剧节目带“笑吧”,希望通过全年连贯的编排,满足用户对喜剧内容的需求,持续加强并提升头部项目。
在非虚构影像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黑曜石工作室负责人朱乐贤围绕“非虚构影像的品牌影响与商业价值”主题,结合自身经验思考,分享了前沿观点、最新探索以及对行业未来的思考。
在新技术与精品内容体验展上,腾讯视频展区以“艺术+科技”战略为核心,展示了剧集、动漫、综艺、纪录片等百花齐放的多元精品内容矩阵,同时聚焦AIGC技术、超高清技术,带来了腾讯视频在科技赋能内容创作及用户体验革新上的创新成果。现场展示的AI分镜预演工具,能够通过影视知识训练,大幅降低传统3D预演人工制作成本。以低成本完成剧本可视化,协助剧组高效协作,可视化制定拍摄方案。此外,腾讯视频基于国产超高清技术标准Audio & HDR Vivid打造的高品质视听品牌臻彩MAX+/臻彩MAX及臻悦全景声也亮相此次体验展,为用户带来沉浸非凡的视听体验。
25部制播作品获年度推优
见证精品创作丰硕成果
此次大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的2024年优秀网络视听节目推选活动优秀作品名单隆重揭晓。作为主流的在线视频平台,腾讯视频25部制播作品入选,涵盖网络剧、网络动画片、网络综艺节目、网络纪录片、网络微短剧、网络电影六大品类。
其中,《庆余年第二季》入选年度优秀网络剧;《剑来》《诛仙 第二季》《宠物旅店的日常》入选年度优秀网络动画片;《喜人奇妙夜》等6部作品入选年度优秀网络综艺节目;《布达拉宫》《风味人间5·香料传奇》《前浪》等8部作品入选年度优秀网络纪录片;《师傅》《赵小姐的日记》《铜雀阁》等5部作品入选年度优秀网络微短剧;《冲锋》《背背篓的网球少年》入选年度优秀网络电影。
作为网络视听行业的深度参与者和创新引领者,腾讯视频在本次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多维展现了平台推动产业升级的标杆价值。未来,腾讯视频将继续坚持“长坡厚雪”的长期主义发展理念,务实践行艺术与科技驱动战略,推动网络视听转向价值深耕阶段,持续助力行业的高质量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