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行业裁员潮还在继续

中手游旗下满天星工作室近日进行大规模裁员,裁减比例高达八成。这家曾有200多人的团队因开放世界游戏《仙剑世界》表现不佳而遭遇严重缩减。

作为中手游耗资超3亿元、研发四年的"战略级自研游戏",《仙剑世界》上线仅一个月便陷入困境,七麦数据显示其已从苹果应用商店游戏榜首位迅速跌至500名开外。

同期,B站自研国风开放世界游戏《代号:UE》也被裁撤,该项目开发近2年,团队规模达100人。

这两起事件仅是2025年游戏行业持续裁员潮的冰山一角。全球游戏公司从技术引擎巨头Unity到传统游戏大厂育碧、微软,纷纷通过"断臂求生"应对行业寒冬,裁员数字持续攀升。

游戏行业从业者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开放世界游戏从风口迅速变为陷阱,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竞争"的痛苦转型。

01

游戏行业裁员将继续成为2025年难以回避的趋势,据Obsidian Publish统计,2024年全球游戏行业裁员规模达14639人,较2023年增长39.9%,仅2024年1月就有近6000名从业者失业。

从地区分布看,美国游戏公司裁员占比最高,达39%,欧洲市场中瑞典占14%,法国和加拿大各占9%。国内市场相对平稳,占比为8%。这些数字反映了全球游戏市场增速从疫情期间的25%骤降至2025年的5.3%的残酷现实。

开放世界游戏自2020年米哈游《原神》成功后成为行业焦点,各大厂商纷纷加码。然而,伽马数据《2025中国游戏产业趋势及潜力分析报告》表明,开放世界游戏高投入并不一定带来相应回报。

网易《射雕》便是典型案例——投资10亿元、研发6年,却因口碑与收入双双不佳,上线不到3个月便跌出各大排行榜。

网易CEO丁磊在2024年财报会上直言对游戏表现不满意,随后公司花费近1年时间重做推出2.0版本。相比之下,网易另一款开放世界游戏《燕云十六声》首月流水超2亿元,说明市场机会仍存,但门槛极高。

一位资深游戏策划表示,开放世界项目面临两大难题:旧管理方式与新生产管线的矛盾,以及设计方向着力点难以确定。当前很多团队仍用传统MMORPG思路做开放世界,缺乏对新游戏生态体验的思考。

除开放世界游戏外,多个赛道均出现萎缩。完美世界在2024年调整了多个二次元游戏项目,包括《一拳超人:世界》《女神异闻录:夜幕魅影》等。

FunPlus对二次元项目《归龙潮》进行裁员,团队从数百人缩减至二三十人。叠纸游戏的3A单机项目《万物契约》也从120多人裁至20人左右。

传统MMORPG领域,完美世界曾在年报中出现的《完美新世界》《代号新世界》《灵笼》三个项目均已消失,彰显着传统游戏大类的日薄西山。

02

面对行业下行压力,游戏企业纷纷进行战略调整。

Unity两年内两度挥动裁员大棒,2024年裁员1800人后,2025年再度精简;微软从2024年初裁减1900人,到2025年游戏部门的"精准裁员";育碧关闭英国工作室、缩减多国团队;万代南梦宫旗下Reflector工作室也进行裁员。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企业为优化财报、降低成本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裁员潮的深层原因可追溯至2020年疫情期间的爆发式增长和元宇宙概念推动的融资并购热潮。

随着疫情后经济放缓,元宇宙概念难以落地,不少公司发现激进扩张带来的是效益下滑。元宇宙项目涉及AR/VR、云计算、AI、5G等前沿技术,但实际落地过程充满挑战,成为不少公司的资金黑洞。AI技术的发展也使一些传统岗位面临被替代风险,比如美术设计、策划等职位。

据InGame Job & Values Value针对欧洲游戏从业者的调查,美术设计(28%)、QA测试(27%)和人力资源(25%)是受裁员影响最大的三个岗位。

超过半数(55%)的从业者能在3个月内找到新工作,25%的人耗时3-6个月,8%的人则超过1年。更令人担忧的是,10%的受访者已离开游戏行业,其中初级人才占比高达31%,意味着近三分之一的行业新人因就业困难而转行。

尽管行业处于下行周期,但全球游戏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突破2100亿美元,中国自研游戏海外收入已占全球30%,且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长。

中国本土市场预计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客户端游戏占比回升至15%,休闲游戏占比28%,显示行业仍有增长潜力。

适应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竞争"的转型,是游戏企业的当务之急。紫龙游戏面对战棋市场容量有限的困境,正拓展多品类布局;心动/TapTap调整星火编辑器业务;腾讯COO任宇昕明确表态竞技对战游戏是公司根基,不会被开放世界等热点动摇。

在2025年游戏市场环境严峻的背景下,开发团队只有找到自身定位,才能在行业寒冬中生存。

作者:程鹏飞,编辑:飞飞,36氪经授权发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