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褚孝鹏
近日,河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河南省宁陵县委原常委、宣传部长王东霞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被严肃查处,其在任柘城县胡襄镇党委书记期间(2019年至2021年),为应付检查,豪掷249.62万元财政资金打造“经典观摩路线”,对沿线21个行政村共计40多万平方米墙体喷漆刷白,将人居环境整治异化为“刷白墙”的表面功夫。
墙刷白了,问题也被掩盖了。人居环境整治本是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却在执行中变形异化为“刷白墙”的形式主义表演,暴露出少数干部将“领导满意”凌驾于“群众认可”的错误倾向。在这种“检查标准看墙面、工作成效看展板”的畸形考核导向下,乡村振兴的成色被简化为统一刷白的视觉冲击,而真正需要财政资金支持、关乎民生的“里子工程”却被搁置。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刷白墙”现象并不是第一次在新闻中出现,类似问题也不是第一次被查处,足以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反复发作的顽疾。“刷白墙”的实施能在三年间突破多道监督防线,反映出基层治理中的多重短板:一是考核评价重“显绩”轻“潜绩”,人居环境检查停留于表面观感,助长了“刷白墙”的歪风;二是财政资金监管存在漏洞,民生项目审批验收流于形式,为权力寻租留下操作空间。“刷白墙”的王东霞直到2024年才被查处,同样说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少数地方政治生态中仍有巨大的生存空间。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我们要以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始终坚持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战役,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唯有让制度长出牙齿、让监督穿透基层、让民意成为标尺,才能打破“刷白墙”这类问题屡禁不止的恶性循环,化解基层治理的深层梗阻,筑牢党群关系的信任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