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标榜的“解放日”还有不到24小时,华尔街流言四起,恐惧情绪在蔓延。
诸多不确定性中,只有一点很确定:特朗普定于美东时间周三下午4点(北京时间次日凌晨4点)在白宫玫瑰园就对等关税发表讲话,揭晓对等关税细节。
面对关税规模与范围的猜测,白宫新闻秘书卡洛琳·莱维特在吹风会上采取模糊策略。她证实关税将立即生效,但强调“总统始终对谈判持开放态度”。
据彭博社最新披露,目前白宫幕僚仍在进行激烈博弈,商讨对等关税的具体方案。
特朗普政府迄今为止传递出三种潜在方案:
方案一,对贸易伙伴实施10%或20%的统一关税,依据各国对美设置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程度划归不同层级。
方案二,采取“精准打击”策略,针对欧盟、日本、印度等特定经济体制定差异化税率。
方案三,对一系列国家征收全面关税,税率可能不会像20%那么高。
在白宫举棋不定之际,各国企业、全球市场都试图了解关税的一切细节——什么已经被消化了?会有豁免吗?关税是永久性的吗?其他国家会如何回应?以此筹备应对措施。
可惜,白宫幕僚和特朗普本人在4月2日或许也给不出最终答案。白宫内部关于关税计划的争论凸显出特朗普优先事项相互冲突——他既想通过关税增加收入,又想利用关税作为筹码,迫使其他国家降低关税或作出其他政策改变。
既要又要,很大几率事与愿违。那么,4月2日是关税的开始,而非结束。关税将反复拉扯,演变成一场持久战。市场需要的确定性,短期不会有。
如此一来,特朗普宣称关税会为美国经济带来“解放”的言论,不免有些讽刺。
轱辘慧提醒,除了“解放”,本轮关税还会带来一些其他结果——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上行压力。最糟糕的情况是关税比预计更为严厉、刚性且持久,目前市场还未充分计价。
贸易战灵魂四问
在谜底即将揭晓之际,彭博社回溯2018年的贸易战举措,并发出灵魂拷问:美国从关税中得利了吗?关税在帮助美国就业者上成效几何?
轱辘慧特此呈现四问四答,以唤醒投资者早已远去的记忆。
1. 贸易逆差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彭博社:贸易战没有帮助美国缩小逆差。去年,该国贸易赤字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略高于2018年的水平。
2. 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彭博社:制造业占GDP的比例在持续恶化,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3. 通胀是好转了,还是恶化了?
彭博社:2018年,贸易战的净效应是抑制了投资并拖累经济增速,进而给通胀套上了缰绳。现在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胀预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不过,仍然可以合理假定,关税引发的通胀也将是暂时的。
4. 美国民众的生活是变好了,还是变糟了?
彭博社:贸易战并没有让美国变得更好或更糟,强劲的增长是由不可持续的政府借贷和支出所推动。与此同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富有的顶层享尽股市创纪录上涨,而底层则因生活成本攀升备受煎熬。
总体结论是,2018年的贸易战并没有缩小美国的逆差,未能提高它的竞争力。
不要再问轱辘慧后市如何,从美国国债收益率到美元再到美股,甚至是比特币,已把悲观写在了价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