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河南嵩山、成都……美国网红IShowSpeed,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甲亢哥”,其中国行所掀起的热潮还在继续。
3月24日,“甲亢哥”在中国首日的上海6小时直播,收获560万次观看、上万条留言;3月31日,他在成都直播,观看数据超过780万次。除了他本人发布的直播和视频切片外,TikTok上,“RealChina”的话题也再次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说,“甲亢哥”用直播镜头击碎了美国对中国的抹黑宣传。
如果网红界有段位,“甲亢哥”一定属于顶级的那一档。作为一名网络主播,“甲亢哥”以抽象化表演和夸张表情著称,特别是他的瞳孔地震式表情包被广泛传播。正因“发癫式”的风格,国内网友称呼他“甲亢哥”。
“甲亢哥”中国行的热度如此之高,庞大的粉丝数量是基础。他在国外视频平台YouTube上有3700万粉丝。不过再往深探究,“甲亢哥”镜头下的真实中国,以及中国民众和他的真情互动,才是真正的流量“引爆点”。
在网络社交媒体出现以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大多来自本国传统媒体。一些美国等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长期带有“偏见滤镜”,导致很多人对中国还停留在贫穷落后、环境脏乱差、保守封闭的印象中。
社交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叙事渠道,更多的中国生活场景、优秀传统文化被广泛传播,逐渐改变了部分外国网友对中国的认知。比如,前段时间小红书上的“对账”,就是来自民间的真实呈现、真心交流。从这个角度来说,“甲亢哥”中国行的直播和视频,也可以看作是上次“对账”的延续。
这其中,有四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甲亢哥”在上海直播 图源:“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真实感。没有宏大叙事,高楼林立的城市、火锅升腾的烟火气、长城斑驳的砖墙、路人善意的微笑,就这么出现在“甲亢哥”镜头里,给国外网友留下深刻印象。比如他在高铁上直播,始终保持稳定的网速,让一大批外国网友“破防”,“原来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中国了”,而中国网友说,“这回轮到世界睁眼看中国了”。
在上海、北京等地的直播中,一些场面也曾出现“小意外”。在上海,“甲亢哥”吃灌汤包时被烫到;在北京,喝豆汁时紧皱的眉头,打乒乓球被“狂虐”后瘫坐地上的窘态……这些略带着“失控”的真实,恰恰是穿透认知壁垒的利器。
在国际传播的语境中,基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互动比一般宏大叙事更有感染力、说服力。或许几场直播无法彻底扭转多年来累积的偏见,但它的意义在于证明:真实是打破偏见的良方,真实的中国令八方来客心驰神往。
开放性。在不少外国网友印象里,中国人的性格似乎是偏内向和保守的,未曾想到面对如此抽象的“甲亢哥”,中国民众展现了很高的包容度。当他闯入广场舞方阵,大妈们张开双臂、迈开脚步带他一起“魔性”摇摆;成都的年轻人用精彩的“四川Rap”迎接“甲亢哥”团队,让人不禁感慨,现在的大学生也太会整活了!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松弛感建立在开放和自信的基础上。许多人发现,从北京冬奥会的从容到“甲亢哥”来华引发热议,再到社交媒体上对“不争不辩不炫耀”的热烈讨论,中国无需急于向世界证明自己。这背后,是多重力量的交织与沉淀。中国始终保持开放的文化底色,还有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等等,都让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去包容和面对多元的文化以及文化的表达。
“甲亢哥”在北京、河南嵩山、成都等地 图源:“中国经营报”微信公众号
零距离。相比于小红书“对账”时隔着网线,“甲亢哥”的直播则是“零距离”的文化对话。在不同城市的行程里,“甲亢哥”都贡献了许多名场面,如和川剧变脸大师的贴脸观察,用“魔法打败魔法”;在河南学中国功夫时,梁师傅安慰“甲亢哥”说的“It's pain, but it's life;It's pain, but it's ShaoLin……”有网友将这句话翻译为“痛即是道,道即是生;痛为禅机,方入少林……”十分富有妙趣和哲学意味。
“甲亢哥”的中国行并非孤例,包括“China Travel”火爆流行等在内,越来越多的民间互动正在重塑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这背后,是中国免签政策、支付便利化等措施释放的开放诚意,也离不开中国民众用热情与付出为“国家叙事”作出的努力。民间交流的畅通,是构建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从当年的“乒乓外交”,到现在的“抽象式震惊”,都说明了“多走动、多交流”能让彼此促进理解、加深认同。
新表达。直播的主角“甲亢哥”只有20岁,而在网上网下和他互动的主力观众是成长于网络时代的95后、00后,这场年轻人之间的对话中,出现了众多属于新生代的“新表达”。比如,年轻网友自发制作“甲亢哥中国行鬼畜视频”,把“甲亢哥”各种反差的表情做成表情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关键在于青年之间的交往”。快乐玩“梗”的背后,多维呈现出年轻群体的文化创造力和对生活的热忱。年轻人网络化的新表达,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青年的澎湃活力,它以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将个体日常生活的热气腾腾传递给世界,也说明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民间外交”的毛细血管。
“甲亢哥”体验高铁 图源:“观察者网”微信公众号
“甲亢哥”的直播镜头,不仅有助于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当外国网友为中国的高铁、移动支付感到惊叹时,不少中国网友才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竟是他者眼中的‘奢侈品’。”这种“双向定位”,既是对发展成就的肯定,也促使我们更珍惜现实生活。
这些年,来到中国的海外知名博主并非只有“甲亢哥”。伴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释放,到中国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流行,国外自媒体博主和广大普通民众,都可以成为中国发展的见证者。虽然他们中也可能有个别人刻意诋毁、仍存偏见,但相信随着脚步的丈量、网络的传播,成见这座大山一定能被打破,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定会展现在世界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