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当它来到我们居住的城市,人们会经历内心的情绪振动、参与网络讨论,在变化莫测的生活中,尽可能不被它完全支配。
作者 | 王阿姨
编辑 | 曾宝气
题图 | 视觉中国
这个周末,北京迎来了一场历史罕见的大风。对市民来说,这是一场经过提前预警和充足准备的大风。橙色预警发布后,打工人在周五提前下班,直奔超市生鲜区,备好周末的菜。以至于大风过境后,冰箱里还堆着许多来不及烹饪的食材。
随着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当它来到我们居住的城市,人们会经历内心的情绪振动、参与网络讨论,在变化莫测的生活中,尽可能不被它完全支配。
起风前3天:被预测的大风
现实生活中未至的北京大风,已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从4月8日开始,“周六北京将出现破坏性大风”的消息在网上传播,部分预报称将有12 级阵风。@华东气象爱好者、@中气爱等民间气象组织,以及@咩無魚等个人气象爱好者相继发布了预测,提醒市民做好准备。
4月8日 @中气爱发布了关于大风的预警。(图/B站截图)
大风来临前,人们还有一些将信将疑,毕竟大风和沙尘对北京市民来说并不陌生。每年春天,北京的风都不小,但多年以来,4月的阵风记录最高只达到过10级。
有人在网上发帖询问,“周末要来北京旅游,需要退票吗?”也有人对预测表示质疑:“知道 12 级风是什么概念吗?”
4月9日深夜 11 点,中国气象网等气象账号及北京日报等媒体发文,11日晚大风将进入北京,到12日白天平原地区阵风 9 至 11 级,山区地区阵风 13 级。北京提前发布大风橙色预警,河北、内蒙等地也开始发布预警。
手机上收到的预警短信。(图/作者)
这场大风是注定要来了,人们还有2天左右的时间做好相应准备。
到了4月10日,距离大风来临还有一天半的时间,原定于北京亦庄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宣布延期。同时,北京的各大景点、公园发布关闭通告,地面交通宣布将在两天后停运。很多人在网上表示,自己预订的到北京的高铁已经被取消。
圆明园部分户外展示的文物提前“下班”,暂时挪至安全区域;不少路面上的隔离带栏杆被提前拆除;城市中的建筑工地、花坛等也被提前浇上水,以免被大风扬起过多灰尘。
人们也开始按照沿海地区应对台风的网络经验帖,摸索起与极端大风相处的办法。很多北京IP的网友晒出自己依葫芦画瓢、在玻璃上贴米字胶带的照片。小区车棚下停靠的电动车,也被主动放倒了大片。
北京东坝,正在贴窗户的金金。这是她的第一次。(图/小于月月)
等风来:
大风,先吹进了超市
4月11日白天,提前一步被大风“席卷”的是超市。
网络上时刻更新北京大小超市的现状——泡面总是成为最先消失的,货架上的菜也已被一扫而空,生鲜区只剩下了一些速冻食品。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剩下来的泡面口味或者蔬菜总会成为紧张氛围中,逗人一乐的笑料。
超市里,被剩下的瓠子。(图/社交平台截图)
同时,外卖开始出现爆单情况,很多人表示家附近的生鲜超市只能自提了。
北京西二旗不少互联网大厂的员工在网上晒出或提前下班、或准时下班的通知,打工人暗自攀比着、计算着到家的时间。所有人都着急回家,导致下午北京的地铁异常拥挤,叫车软件的排队时间也明显增加了。令人稍感慰藉的是,荟聚、大悦城、万象汇等北京多家商场发通知:在大风来临的时间段,可以在地下车库免费停车。
4月11日傍晚,城市居民焦灼的心情与大风到来之前的宁静形成对比,有的人几乎每隔半个小时就朝窗外看一次,楼下的树还没有摇摆。大家在网上隔空喊话汇报自己坐标的风力:“北京呼叫河北/内蒙,请汇报你此刻风力——坐标石家庄,一切正常,over”。从网上汇总的消息来看,11 日白天内蒙的风沙最为严重,整个天空都是黄色的。
社交媒体上,人们关于等待大风到来的讨论。(图/社交平台截图)
晚上,风来了。截至11日晚8点,全市最大风力出现在延庆区小海陀,风速超过30m/s(11 级),北京市区的最大风力出现在鸟巢冠顶东,风速达到17.6m/秒(8级)。
到这个时候,先前因已做足准备而产生的松弛感,开始转变为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的担心。夜里,窗户呼呼作响,局部地区阵风达到了10级以上,平谷、密云等地甚至下起了冰雹。很多人都说自己一夜都怀抱着忐忑的心情,未能睡好。
起风了:被大风吹散的周末
4月12日早上6点,北京环球影城临时发布了当日闭园通知,让不少从外地赶来的游客扑了空。部分飞往北京的航班尚未取消,乘客经历了剧烈的颠簸。社交平台上,一位从伦敦飞往北京的乘客发帖称:“下落一个小时半个飞机都在吐……第一次在飞机落地时体验了一把乘客鼓掌。”
遭遇大风降落,惊魂未定的乘客。(图/社交平台截图)
大风短暂地吹来了蓝天白云,到了下午,浮沉和扬沙开始出现,天逐渐阴沉了下来。
4月12日,截至15时,10级以上风力出现在丰台、房山、昌平、怀柔、门头沟、延庆。全市最大阵风风速:高山站门头沟高山玫瑰园42.7米/秒(14级);平原地区昌平上西市29.9米/秒(11级)。市区的风力比人们想象中缓和些,预计平原地区阵风风力将继续加大。
风力稍微缓和的时段,大家开始想要出门看看。一些人另辟蹊径,“错峰”去北京平日里的“排队王”餐厅吃饭,如烤匠、寿司郎等,结果发现,现场还是排了上百个号。商场里,逛街的人的确比平时少了很多,地图APP上,北京的路面也迎来了罕见的通畅绿色。
商场发布的免费停车通知。(图/海淀大悦城公众号)
道路边,不少树木倒在了风中,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12日19时00分,大风将1202棵树木吹倒。一些树枝砸坏了路边停放的车辆。北京全市园林部门累计出动巡查抢险人员近3万人次,人们纷纷留言:园林师傅们辛苦了。
除了园林部门的工作人员无法在大风天休息,一些电力职工也一直守候在岗位上,有一线工作人员需要连夜检查电路情况,从11日晚上起就没回家。12日白天通州、延庆等部分地区的居民区遭遇了停电,但很快就恢复了供电。
还有为了生计,选择继续在户外奔走的普通人——一些外卖骑手跌倒在风中。社交媒体上,人们开始了熟悉的讨论:“极端天气发生时,到底应不应该点外卖?”
过境:回到日常
即便是身处同一座城市,人们对这场大风的感受也相差较大。在风力较大的门头沟区,平谷、密云等地区,大风伴随着冰雹和降雨;而在东城、朝阳等市区,很多人只在室内感受到窗户缝隙里传来的风声呼啸。
在市内的某小区楼下,有人拍到一对父子,爸爸正带着儿子,坐在用滑板、杆子和床单做成的“帆船”上,顺着风滑行。
带着儿子“扬帆”的爸爸。(图/社交平台截图)
无论是前期应对极端天气到来的准备,还是起风后,社交网络上掀起的热烈讨论形成巨大声量,使得华北的这场大风不仅仅是一场自然现象,更成为了一次传播学事件。
然而不仅仅是北京,本月全国多个地区都经历过,或正在面临着极端天气的来袭。如内蒙、河北、甘肃、河南等地都有剧烈的大风吹过。12日,河南的大风最高风力达到15级,天津蓟县也出现了最高14级的阵风,破历史同期纪录。
在今天,北京大风即将过境。由于预警到位,处理及时,截至发稿,北京市未接报因大风引起的伤亡情况。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这场大风还会继续向南方城市吹过去。愿北京这次的平安无事,可以延续到更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