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晓楠:从追光者到点灯人

4月8日上午,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启明部122教室,五年级的学生们正在上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没用课件,没有板书,流淌的琴声轻轻托住每一双渴望感知世界的耳朵。

(郁晓楠在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启明部122教室授课)

钢琴边授课的郁晓楠,2024年作为安徽省首位盲人普通考生,如愿考入安徽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方向。

这个被新华社评为2024年温暖中国人物的“追光女孩”,在入学没多久就坚定了自己未来从事特殊教育的就业目标。

于是,在前期累计超过150小时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晓楠回到自己学习了13年的母校,在曾经的老师李云侠带教指导下,第一次站上讲台进行跟班教学实践。

郁晓楠:从追光者到点灯人

(郁晓楠和带教指导李云侠老师)

从“受助者”到“反哺者”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从音乐照进现实。

晓楠用实际行动证明那个“被照亮”的女孩,一身披晴朗,自己也成长为一道光。

晓楠说不清自己择梦的源动力,或许是受到考入天津音乐学院后回到母校任教的学姐触动,又或许是第一次高考失利后,遇见的那位九旬新四军老教师。当时晓楠正处于车祸后的情绪低谷期,严明友老教师却只用一句话就将她“拉”了回来:“你就是当代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正是这句话,让我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郁晓楠说。

于是,晓楠用手机旁白功能“诵读”乐谱,用指尖在黑白琴键间搭建旋律的殿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独特的练琴方式,反而滋生出更精准的感知。马赛克一样的光斑化作了她心中的弱音踏板,让乐感更敏锐,让声音更有温度。

上课的难度,更大一些。

每一堂钢琴专业课上,晓楠都需要靠记忆力和理解力快速将小课老师王昕的读谱转化为精准的琴键演绎。“晓楠上课耗能极大。我拼命地说,她拼命地记——40分钟内她需要记住上百个音。”就这样,感慨着“每次下课都觉得脑子要爆炸了”的晓楠,练习再练习,一遍又一遍。看到大一上学期成绩在专业193名同学中名列第一的时候,王昕比晓楠更激动:“她与其他学生唯一的区别只是需要我多读几遍谱子。”

(郁晓楠与钢琴专业小课老师王昕)

为了帮助晓楠更好地融入校园,安徽艺术学院和音乐学院都制定了一系列帮扶举措。但她找到辅导员何刘涛,语气坚定地表示:“老师,您不用刻意安排同学帮助我,我能自己找到好朋友,也能自己摸索。”正如她坚持参加军训、坚持每门课都坐在教室第一排——不用特殊照顾,都是主动选择。

(郁晓楠开学第一天来安徽艺术学院报到)

走出课堂的郁晓楠,更像一株向日葵,永远朝着阳光生长。她会在校园角落喂流浪猫;也会在社交平台分享晨光中的琴谱和夕阳下的操场;爱美爱笑爱自拍,也能自嘲,还常常有诸如“黑暗对我而言反而是‘主场’”之类的小金句。因采访与晓楠结缘的同学丁开诚深深被晓楠的自信大方所感染,直言“曾以为是我‘帮助’晓楠,后来才发现,晓楠是拽我走出舒适圈的人”。

(郁晓楠与同学们)

心理委员竞选时,晓楠说:“我看不到大家的表情,但能听出沉默里的焦虑。心理学告诉我,真正的共情不是用眼睛观察,而是用心感受。”如今,郁晓楠不仅担任班级心理委员,还成为音乐学院心理站护航员,做宣讲、摆沙盘,以各种形式用心倾听大家的声音。

从被照亮到暖他人

追光的人也点亮他人。

在今年备战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晓楠发现特殊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仅靠现有的专业学习、志愿服务还远远不够。音乐学院即刻启动“一生一案”,结合音乐特教老师的素养需求,从本学期开始直至大四,持续为晓楠专设声乐方向课程,从呼吸、气息的基础训练到《演唱与表演》专业任选课,再到拓展的《钢琴调律与维修》和融合了心理学知识的《音乐治疗》。相应的,晓楠的钢琴主课方向,也增设《钢琴协奏》《声乐艺术指导》等课程,以给声乐学生弹伴奏等形式获得更多锻炼和展示机会。

“我想多学一点,因为特教老师需要有声乐演唱方向的训练。”自此,晓楠每周增加晚课,从一呼一吸开始进行声乐先导性训练。

同期,正是紧张激烈的职业规划的校赛、省赛、排位赛、国赛,PPT和发言数易其稿。听一句、背一句,把握节奏、突出重点……不落下一堂课、一次作业的背后,是坚持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今年3月,郁晓楠最终以成长赛道(高教组)第一名的成绩,斩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安徽赛区决赛金奖,实现学校在本赛事的新突破。

(郁晓楠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安徽赛区决赛颁奖现场)

(郁晓楠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比赛现场)

为了更好地胜任特教工作,晓楠计划定期去特教学校跟班旁听,辅助老师上课、学习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期待到大三我可以独立带班。”特殊教育从来都不是单向奔赴,而是双向成长。

(郁晓楠在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与孩子们交流)

(郁晓楠在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参加公益演出,第二排左二为郁晓楠)

“晓楠工作坊”也正在筹备中,未来将有更多大学生走进特教学校,为那里的孩子创造出更多与外部世界接触的机会。“希望我的经历可以带动更多视障孩子参加普通高考,让这种特例变得普遍。”

而今暮春的琴房里,窗棂将阳光切割成菱形光斑。琴键上,晓楠纷飞的双手没有停下,她对专业的深耕也不会画上休止符——有些光,本就来自于黑暗里的坚持。

(郁晓楠在钢琴旁接受采访)

从追光者到点灯人,郁晓楠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始终如一:不用眼睛丈量边界,是用声音绘制地图、用笑容点亮生活。

职业规划省赛现场,评委提问环节,晓楠的临场作答大概是最好的注脚。

“像我这样的孩子,从出生起就注定与困难相伴。因此,困难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面对困难的唯一选择就是勇往直前。而我,愿像太阳一样照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