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19分钟救市博弈,白宫“权力排序”悄然生变

全球市场周一出现了宝贵的平静,上周遭遇大举抛售的美国国债,也终于成功“止血”。接受彭博19分钟专访的美国财长贝森特,被一些交易员视为美债“救市主”,他否认了外国正在抛售美债的猜测,称此次下跌主要是去杠杆的产物。

贝森特强调,美国政府正通过调整国债发行节奏和引导市场预期来稳定收益率。其策略已初见成效,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从高点4.5%回落至4.3%,美元指数也暂时企稳于100关口。然而,这一“技术性调整”的定性,与市场更深层的结构性焦虑形成微妙对峙。

贝森特刻意回避了更深层的信任问题,美国“朝令夕改”的关税政策,让国际社会失去了对其的信任,美国国债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质疑。美国凭借美元长期以来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肆意挥舞关税“大棒”,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使得各国对持有美国资产充满了担忧。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让市场参与者时刻保持着警惕,这种信任危机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

平静的表象:流动性警报暂缓,但信任裂痕难弥

周一市场的短暂平静,掩盖了三个未解危机:

1. 美元资产信用根基动摇

美债与美股、美元罕见同步出现“三杀”局面,暴露了市场对美元体系稳定性的怀疑。尽管贝森特否认外资抛售,但数据显示,日本机构单日挂出200亿美元卖单,德国国债逆势成为新避险标的,这种“用脚投票”反映出全球资本对美债“安全资产”属性的重新定价。

2. 政策不确定性的“慢性毒药”

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的关税策略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贝森特虽试图重建信心,但市场更担忧其“3-3-3政策”(3%赤字率、3%GDP增长、日增300万桶石油)与贸易战的冲突,关税推升通胀可能迫使美联储推迟降息,进而加剧债务利息负担。

3. 流动性陷阱的阴影

尽管当前美元流动性指标尚未显著恶化,贝森特团队寄望于“百年期零息债券置换计划”优化债务结构,但若更多对冲基金因保证金不足被迫平仓,可能引发新一轮流动性踩踏。

白宫已发生“权力排序的变化”

在特朗普政府突然改变立场、暂停实施数十项广泛的“对等”关税后,贝森特迅速成为这一决定的公众代言人。据BBC报道,一些贸易政策专家指出,贝森特在关税公告中的核心角色,鲜明地反映了白宫内部“权力排序的变化”,这种变化让美国从一场全面性的全球贸易战边缘退了回来。正是贝森特在与企业领袖的频繁通话中,尤其是在决策前的那个周末在空军一号上的对话,以及4月9日早晨在椭圆形办公室的会面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说服了特朗普。

贝森特在职业生涯早期曾对关税表达过保留意见,观察人士认为,这些观点,加上他在债券市场的长期经验,最终使他能够在这场争论中占据上风,压过了贸易顾问纳瓦罗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后两者都代表了对关税的强硬立场。

贝森特的策略本质是一场“时间游戏”,通过短期市场干预为财政改革争取窗口期。当前市场的喘息,恰似暴风雨前的平静,若美债收益率再度突破4.5%,可能触发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的资产重配阈值,届时贝森特的“去杠杆论”将面临真正考验。这场危机定义的争夺战,不仅是经济逻辑之争,更是对美元霸权生命力的终极压力测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