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备受关注的升学季。上周各区教育局陆续公布了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入学信息,既有新学校划分招生地段,也有新交付的住宅小区公示对口学校,还有一些合并和停办的动态调整,大家对“学区房”的热情又被点燃了。
我们注意到,今年全市一共新增了21所公办中小学,浦东新区(包括临港)遥遥领先,直接占到了11所。
数据整理自上海各区教育局,供参考
整个浦东的巨无霸教育集团还在继续扩张:“建平系”新增1所,“进才系”新增2所,还有新增交大附属2所、复旦附属和华二附属各1所等等。毫不夸张地说,学区房正在浦东遍地开花。
不禁好奇,为什么浦东会有这么多的学区房?都是谁在买这些学区房?
01
浦东到底有多少名牌学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壮大,浦东新区已经形成了集团化办学的教育格局:实现了36个街镇学区化办学的全覆盖,在全市范围内较为突出。
典型代表就是老大哥“建平系”,作为浦东成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集团学校。据统计,目前以“建平系”冠名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共16所,小学一共有5所,分布在金桥、金杨、惠南几个板块。
图源:真叫卢俊
初中数量更为庞大,一共有11所。尤其是像大名鼎鼎的建平西校,在校学生总规模已经超过5200人,被民间称为“航母初中”。对口的学区房范围广泛,华城校区对口的近八成都是老破小,大家经常提及的梅园三街坊就包含在内。
图源:真叫卢俊
紧跟在“建平系”之后的,是浦东第二大教育集团“进才系”。小学和初中总数最新达到了13所,包含小学5所、初中8所。
图源:真叫卢俊
因此,光“建平+进才”这两大领头羊教育集团,衍生出的学区组合就快接近30个了。占据了浦东学区房的半壁江山,从内环内到中环再到外环外,全面落地。
当然,浦东不光只有这两个集团挂牌的学校,其他教育集团旗下的学校也不在少数。比较出名的有明珠、福山、华二和上实几大教育集团,以及各大高校的附属中小学,比如华师大、交大、复旦、上师大还有上财附属等。
资料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粗略估计,浦东全区像这样有“名头”的中小学超过100所,对应的学区房自然也是数不胜数,把其他教育大区徐汇、杨浦、闵行,都远远甩在了身后。
02
浦东学区房的成交表现如何
大家依然在用脚投票,选择掏出真金白银,买入一套浦东的学区房。先从成交量来看
据兔博士统计,去年全上海的学区房成交量排行中,浦东继续位列第一,光前9名小区总成交量就接近1000套。
数据来源:兔博士APP,链家
这里面成交较猛的学区房,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种就是挂学区的老破小,小户型、低单价,有的还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单个学区,以较低的上车门槛凸显出性价比。 比如潍坊九村对口一梯队小学,金杨新村四街坊则是对口二梯队初中,最近15个月,前者每个月平均成交4.3套,后者平均10.5套。成交价回落了不小的幅度,几年来前者跌了超过四成,后者也跌了将近25%。
数据来源:兔博士APP
另一种就是自带一梯队学区的次新品牌房。不仅成交量连年增加,而且价格表现也更为稳定。以张江汤臣豪园为例,四期对口的学区组合都是张江高科实验小学(藿香校区)+张江集团中学。从去年1月到今年3月共卖出了285套,光是二期就狂卖了142套,占了近一半的比例。
数据来源:兔博士APP
我们之前还专门写过这个二期有多神奇:为什么这个二手盘20年涨幅全市最高,20年来挂牌价涨幅达到1300%以上。2022年到目前,成交单价都稳定在10.28到10.80万/平之间,最新的成交单价比2021年也只跌了不到17%。
数据来源:兔博士APP
据中介反映,3月这波“ 小阳春”, 张江汤臣豪园稍微好点的房子,一天就能有差不多20组的带看量,去化速度很快。还有联洋板块的仁恒河滨城,一到三期对口的学区组合为进才实验小学(联洋校区)+进才实验中学,15个月也卖了有235套。
数据来源:兔博士APP
最热门的一期在2023年全年成交量还只有51套,结果2024年就卖出了81套,今年前三个月也成交了19套。主要因为一期的房龄较老,比三期差了有5年,反映在挂牌价上每平差了有1万+。凭借仁恒品牌的认可度,整体在二手学区房市场上还是很受买家欢迎。
此外,对于新房来说,随着这两年浦东多个新盘陆续交付,不少也有了配套的学校。
资料整理自浦东新区教育局,供参考
既有浦开江南里这样喜提九年一贯制复旦附属浦东实验学校,成为“双学区房”新贵的,也有临港103片区刚交付的中建玖海云天、鹏瑞云璟湾等新盘,兑现了华二附属临港实验学校。强劲的教育配套资源,给很多新房业主送上了一份“大礼”,对房价也有一定的利好作用。
03
为什么浦东的学区房越来越多
首先这是由浦东自身客观情况所决定的。整个区地广人多,区域发展不均衡,人口密度的差异也非常大,直接导致了学区质量的悬殊。陆家嘴、花木、金桥等区域聚集了多个重点学校,具有一定的虹吸效应。
反观祝桥、周浦等板块,目前存在学校数量少、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基础教育较为薄弱,还在起步发展阶段。
其次,浦东作为外来人口导入大区,每年新增落户数万人。浦东(不包含临港)占据约25%的份额,加上临港占全市差不多有30%的份额。一半都是走的人才引进渠道落户,在学历和工作方面不容小觑。
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高收入和外来精英,这些新上海人组成家庭之后,都很重视孩子教育。往往比上海土著更有教育的焦虑和紧迫感,买房的时候也会充分考虑学区因素。比如像张江码农卷教育都是出了名的,白天家长卷上班,晚上孩子卷学习,两口子都会主动分配教学任务。在这样氛围的带动下,硬生生把一些普通学校考成了区重点。
临港新城落户人数的猛增,离不开基础教育的集中发力。把教育作为人才导入和发展的重要杀手锏,帮助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使他们能长久留在临港。目前兑现了华二、上师大、上中、明珠、建平、冰厂田、耀华、世外等优质教育资源。
资料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目标把临港打造成上海最具性价比的郊区新城,居民们能够享受到全年龄段、国际化、高质量的教育配套。
还有学区政策的影响,浦东新区学前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几乎都是按照户籍对口入学的。入学政策明确“人户一致”优先安排就近入学,学区房直接指定了学位。
这几种因素叠加起来,也就促使浦东选择了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不断把学区房的规模发展壮大。
这种模式的好处也很明显:一来可以逐步改善各个板块之间的教育差距,二来新开的学校也能缓解整体的招生压力;三是放大名校效应,给购房者增加确定性,以减少本区生源的流失。
今天大致梳理了一下浦东学区房的情况。“教育高地”称号的背后,离不开浦东的高度重视、持续投入和集团化办学模式。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这么多学校遍地开花,也理解大家现在对于要不要买学区房,还有到底怎么买,还是会有点纠结的。在这里建议不要盲目追求学区房,更多是起到一个托底的作用,毕竟更重要的其实是家庭教育本身。
其实不止浦东,我们同样看到其他区域也在大力建设学校。当越来越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投入使用,孩子们可以从“有学上”转变成“上好学”。大环境也向更加理性、教育更加公平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