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伸腿阻止高铁关门,除了表达情绪还该做什么

4月19日上午,@广铁集团深圳火车站发布了关于网传“女子伸腿阻止高铁关门”的情况说明:4月18日13时许,列车作业完毕车门关闭过程中,1名女性旅客强行用身体阻拦车门试图等待同行人上车,站台工作人员极力制止未果,随后同行人上车,列车关门开出,未造成列车晚点。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微信截图_20250419145450.png

尽管目前看来并未造成严重后果,但不少网友在留言区表达了气愤情绪,严厉批评当事人行为,认为对此应有所处罚,这是不顾公共安全,毫无法律规则意识。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规定,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铁路运输指挥调度机构以及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都属于危害铁路安全的行为,被严令禁止。显然,涉事女子的行为已经突破了规则的底线。

阻止高铁关门的行为不是小事,一旦造成安全风险,波及的范围很可能涵盖同次列车的所有乘客。这也是要求人们遵守法律规定、有序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所在。

2018年,合肥站一女子以等老公为由,用身体强行阻挡高铁车门关闭,导致列车晚点发车;2024年,广州南站一男子为等家人4次阻挡高铁关门,导致列车发车时间晚点4分钟。从处理结果看,当事人均被罚款,付出了一定代价。

然而,又一次阻止高铁关门事件的发生,也在提醒我们,社会生活中,个别人遵法守法的规则意识不强的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并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旅客阻挡车门关闭的行为进行处理。而在对其个人的批评之外,我们还应该从表层化现象中剥离出普遍性的问题,并将问题导向对规则、制度的严肃思考,对背后成因的溯流穷源。

比如,有网友质疑,铁路工作人员现场处理是否有些柔性?应该看到,考虑到高铁行车安全涉及所有乘客,工作人员如果采取强力手段,可能会面临不可预知的安全风险。不过,遇到类似紧急情况该如何果断处置,是否有相应完善预案?

也有网友提出,能不能把此类行为加入乘车“黑名单”,让当事人长长记性?当前,网络视频的信息展示可能还不齐全,是不是应该这么做,不妨等到调查结果出炉后再全面评估。同时,怎样的行为、怎样的严重程度可以达到进入“黑名单”的标准,也是时候纳入讨论范畴了。

规则意识淡漠的个别人,当然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但在批评、处罚之后,更重要的问题还是如何防止此类现象再次发生。

在停止检票的时间设置、高铁换乘上车的流程方面,是否还有进一步优化、完善的空间?错过乘车时间,列车开走后,乘客有哪些便捷渠道可以尽量弥补没上车的损失?发生类似事件后,有哪些方式进一步加强乘车规则宣传和案例警示,增强乘客的安全意识?

应该读懂公众在“强行阻止高铁关门”一事中的情绪和期待,更不要错过此类事件留下的公共讨论空间和反思机会。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金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