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鲨导读:押注中年成功男士难“解渴”
作者 | 王硕
编辑 | 卢旭成
前不久,燕之屋高调官宣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成为其最新产品——“全球首款男人燕窝”总裁碗燕的品牌代言人,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悉,这款产品专为高端成功男士设计,由商业大佬王石代言,总裁款每盒6碗,每碗重158克,售价3168元,单碗售价高达528元。产品主打滋养男士健康,强调解决成功男士常见的熬夜、高压工作、过度焦虑、抽烟、应酬频繁等问题。
从收割“中年贵妇”转变为收割“成功男士”,燕之屋想要突破燕窝消费的固有贵妇圈层,让更多男性用户尝试燕窝。这或许是来源于财报带来的沉重压力。根据燕之屋公布的2024年财报:全年营收同比增长4.37%至20.5亿元,但净利润却同比骤降24.18%至1.6亿元,净利润率首次跌破10%。这还是人们眼中的“暴利”的燕窝生意吗?
“割不动贵妇”
如今,消费者捂紧“钱袋子”开始变得理性,一些可有可无而且要价不菲的产品首先被移除出了“购物车”。有媒体披露,原本备受追捧的片仔癀锭剂,其价格在短短一年内下跌了近百元,显示出其在回收市场的表现不佳。甚至,飞天茅台零售价也出现了连续下滑,为了稳定股价,贵州茅台推出了60亿元的回购计划……
高端滋补保健品,作为非可选消费的重要品类之一,表现也比较惨淡。比如,保健品市场的“老大”——汤臣倍健2024年营收68.38亿元,同比下滑27.3%;净利润为6.53亿元,同比大跌62.62%。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定位“高端”的燕窝销售状况不佳。
(AI制图)
事实上,过去几年,燕窝几乎已经成为普通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据《2019年中国燕窝行业白皮书》显示,燕窝的目标消费群体中25-34岁之间的年轻人占比达52%,如果按消费量进行计算,2022年内地消费者吃掉了全球70%的燕窝产品。小红书上以“燕窝”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看到各种高级功效说明和种草笔记。
但在更多人关注“燕窝”的同时,互联网也逐渐抹平了原本属于“贵族消费”的“燕窝”品类认知。有不少测试机构和专业实验室认为,燕窝主要由胶原蛋白和氨基酸等成分组成,虽然蛋白含量较高,但远算不上优质蛋白,如果需要补充倒不如直接吃颗鸡蛋。况且燕窝中的唾液酸,人体肝脏内也能自然合成,并不需要通过饮食才能摄入。
燕之屋董事长李有泉此前也曾公开承认,“旗下明星单品碗燕中的燕窝含量只有3%,剩下的97%主要成分是糖水和增稠剂”。就是这样一碗看起来只是糖水混合物的产品,单价却动辄近500元,可谓是一门“暴利”的生意。
当经济状况尚好时,一些中产贵妇可能还会为这样暴利的“智商税”产品买单;但当经济状况不佳时,很多人可能不愿意交这样的“智商税”。
蓝鲨消费在走访市场时发现,不少燕窝柜台的销售都表示“(生意)不好做”,也有经销商直言“整个市场都在下滑”。一位在某燕窝门店咨询的于女士表示,“以前确实会有些燕窝礼盒的采购需求,但从去年就换了,现在会更倾向买一些性价比高的(礼品)”。
主打“年轻群体”OR“成功男士”?
在宏观经济承压与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以燕之屋为代表的头部品牌,因传统核心客群——中产贵妇的消费收缩而陷入增长困境。
为应对市场变化,燕之屋启动战略转型,一方面推出“燕窝+”产品矩阵,单杯价格下探至50元以下,意图通过高频次、低客单价的日常消费场景覆盖下沉市场;另一方面,斥资签约王一博等流量明星,试图以年轻化形象吸引Z世代消费者。然而,这一转型的代价高昂且效果存疑,不仅容易稀释燕之屋的品牌溢价,还会陷入“以价换量反噬利润”的恶性循环。
数据显示,燕之屋旗下燕窝+系列产品收入,已经从2023年1.420亿元增加63.31%至2024年的2.319亿元,多卖了8989万元,但对于总体营收的贡献才刚刚突破10%。
转向“成功男士”,是燕之屋的另一个尝试。3月17日,燕之屋总经理李有泉在投资者闭门会议上解释了签约王石的逻辑:“针对纯燕窝产品,我们提出了高端定位、匠心质量的核心策略,保持并夯实燕窝领导者品牌地位……在燕窝+产品方面融合了药食同源的食材,推出了几款功效价值突出、人群细分的(产品),一个是男士专属碗燕总裁款,今天正好是我们官宣王石为这款总裁碗燕的代言人。”
(AI制图)
然而,这款试图打破大众对燕窝是女性滋补品认知的产品,并没有引发市场热捧。淘宝燕之屋官方旗舰店碗燕总裁款历史成交仅56单,京东、抖音等平台更是接近零成交。总体来看,王石引发的关注,让中年成功男士买了个“寂寞”。
不能撕掉的“高端”标签
众所周知,从明成祖时期燕窝进入中国以来,燕窝的定位一直是一种高档保健食品。这种高档,高就高在只有少数人能吃,甚至是少数人某些时候能吃。比如《红楼梦》中的凤姐小产后,身体虚弱,早饭“只吃燕窝粥,两碟子精致小菜”。
燕之屋的兴起,也抓住了中产贵妇的“身份象征”心理。2008年,燕之屋创始人把之前赚到的利润都用来请刘嘉玲。“吃燕窝,我只选燕之屋碗燕。”就这一句广告词,加上刘嘉玲的明星背书,让燕之屋成为贵妇圈的偏爱之一。依靠中产贵妇的支持,燕之屋也成功在港交所敲钟,拿下“燕窝第一股”。
但燕之屋树立的高端品牌形象,似乎也难以逃离明星代言的路径依赖。从签约刘嘉玲、林志玲,到采用双品牌代言人的品牌战略,再到2023年签约赵丽颖、金晨,2024年又与巩俐、王一博合作,频繁签约当红明星,成为燕之屋不可承受之重。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燕之屋的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3.99亿、5.04亿和5.63亿,2024年更是达到6.71亿,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2.7%。
(来源:百度股市通)
这样庞大的巨额支出一方面用于明星代言——2024年,签约巩俐、王一博双顶流代言人,但值得关注的是,高昂的代言费用未能转化为实际销量增长,反而侵蚀利润(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2%)。
另一方面,这笔钱则用于线上流量购买及促销活动支出。据2024年财报,2024年燕之屋线上销售毛利率为45.33%,较2023年的46.2%下降0.87个百分点。同时,2024年燕之屋线上总订单用户达138.9万次,同比增长36.2%,远超线上销售收入的同比增长率,表明线上销售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低价促销策略。
从这个层面来看,似乎燕之屋在战略方面举棋不定:是通过明星、霸道总裁代言塑造“高端”形象,还是通过更低的价格迎合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但无论如何,两者均造成燕之屋高昂的营销及经销开支,这也成为燕之屋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
未来之路
如今,随着食饮健康化趋势的发展,决明子、枸杞等中式养生食材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包装饮料配方中,甘蓝、姜黄等超级食物成为奶茶、果蔬汁界的顶流,燕窝、花胶等龙头公司如何能够继续引领潮流?
“在国人心中,燕窝属于珍稀的高价值产品,一些医学典籍也论证了燕窝的药用价值。”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传承已久的历史观念加上本就稀缺的原材料来源,最终给了燕窝在高价市场里的存活空间。
时移世易,如今消费者对于功效和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倾向于购买更加高性价比的滋补保健品,加上燕窝的作用一直被人质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燕窝趋向“高端”的调性。
(AI制图)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用“科研的力量打败质疑”,推翻一些实验室关于“燕窝营养价值不如鸡蛋”的论断。比如,小仙炖与山东大学联合发表的最新科研论文《燕窝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变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被国际权威SCI期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正式收录,该论文通过构建免疫抑制模型,科学验证了燕窝在增强免疫力方面的显著效果。
另一方面,也需要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不同类型的产品。除了传统的高端礼品市场外,开发更多日常消费场景。比如,结合职场、健身等细分场景推出便捷产品,或者通过添加益生菌等方式开放功能性产品,将“药食同源”概念具象化。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规模于2022 年已然达到5885亿元,预计至2027年将会超过8000亿元。与此同时,在2024年,药食同源礼盒装产品的销售额与销量同比增长分别实现了6.0%和27.7%,其增长幅度远远高于整体市场的增速水平。
而草本植物类药食同源成分中,燕窝、枸杞、阿胶、人参、蜂蜜、灵芝、冬虫夏草、花胶、西洋参、石斛、茯苓、山药、黄芪等传统中药材,因其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而被广泛用于药食同源产品中。
如今,燕窝行业正经历从“身份象征”到“生活解决方案”的转型阵痛。高端市场遇冷反映消费者对高价保健品的理性回归,而新兴品牌也正通过性价比与创新场景抢占市场,倒逼传统企业调整策略。未来,能否平衡品牌溢价与真实价值,将成为行业分化的关键。